APP下载

初谈劳技课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3-04-29张婧扬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对比分析自主探究

张婧扬

摘要:素质教育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活动设计要基于学生立场。笔者认为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合适并很有必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变地开展,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多则案例的对比与分析,反思与重建,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探究等综合能力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劳技课堂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  自主探究  对比分析

一、学习课标,领会意义

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与技术课程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课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

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是,本学科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并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技术素养。在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中,涉及到劳动、烹饪、园艺、纸工、木工等多个项目,综合了科学、综合、美术、语文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虽然在难度上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能很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初步探究,激发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1]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创造的意识和行动力,而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探究学习”和“实践体验”的环节,可见教材的设计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体验中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因此,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以下几则案例均选自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自制收纳盒》。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凌乱的衣橱视频,提问学生有什么好主意能够让衣柜变得干净整洁。学生大多会想到用收纳盒来整理。接着教师又向学生展示用收纳盒整理后的衣柜,不仅干净,还能节约地方,高效利用空间。此时会有眼见的学生发现这些收纳盒的原型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喜糖盒、鞋盒、快递盒等,从而揭题。

案例二: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收纳盒成品,向学生展示,并让他们观察发现收纳盒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直观的实物展示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收纳盒由外面的盒体和里面的隔板组成。接下来,教师会让组长拿出每小组的任务单和收纳盒成品,组织各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单上的小任务。以下为任务单内容。

1.选一选

制作你们组的收纳盒需要以下哪些步骤?在括号内打勾。

装饰盒体(    )添加盖子(    )

制作隔板(    )插接隔板(    )

2.你们在收纳盒上发现了哪些制作方法?

案例三:教师选出三组代表回答任务单的第一个问题,并根据三组不同的回答做出相应的总结,例如有些收纳盒可以原有的盖子,起到一个遮灰的效果。有些盒子本身的色彩花纹很漂亮,不需要进行额外的装饰,在制作收纳盒时可以利用盒子原有的自然美。

案例四:教师选择小组和大家分享任务单上第二个任务的研究成果。学生均能发现制作一个收纳盒需要贴、剪、插三个制作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总结。教师继续追问在贴彩纸的时候,应该有哪些注意要求。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视频示范,提醒学生贴彩纸时注意牢固平整。随后教师出示一个盒体和一根长隔板,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按照刚刚视频中的步骤做好的盒体,三块隔板各有各的位置,哪里需要剪呢?部分学生只会观察到剪切口需要剪开,而忽略了隔板的长短也需要测量和剪切,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进行问题引导:直接减剪切口吗?是不是得先确定隔板的大小?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快速确定隔板的大小?学生在进行短暂的思考后,教师给出视频示范,并总结剪的时候要求精准平滑。最后让学生上台完成最后插接的步骤,并提示要插接紧密。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二、三、四都是较为成熟的教学实录片段,是《自制收纳盒》的导入和新授部分。为了能够展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和学生用具,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做足了准备。整节课堂以一个凌乱的衣柜视频导入,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让学生立刻想到收纳盒的实用功能,随即教师展示了高效利用收纳盒之后的衣柜视频,让收纳盒的实用性这个特点被学生牢牢记住。

有了导入部分两个视频的对比,学生对于自制收纳盒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拿出视频中出现过的自制收纳盒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很快便能观察出收纳盒的两个组成部分:盒体和隔板。此时利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课堂的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任务单的作用不仅能给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和目的,还能增强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在课前给每个小组下发了成品收纳盒和任务单等工具材料,有意识地安排了不同款式的收纳盒,所以在探究结束各小组做汇报时,针对第一个“选一选”的问题,至少会有三组学生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些小组的收纳盒是选用普通快递盒制作而成,因此需要制作隔板、插接隔板和装饰盒体三个步骤。有些小组的收纳盒是选用自带盖子的鞋盒制作而成,因此除了制作隔板、插接隔板、装饰盒体三步以外,还需选择添加盖子一步,也是为了提示学生,如果选取的材料有盖子,制作收纳盒时可以充分利用盖子这一原材料,起到一个遮灰的效果。另外还有小组的收纳盒是选取本身就非常漂亮的喜糖盒制作而成,当盒体本身的装饰就很美观时,不用浪费时间再进行额外的装饰,仅需制作隔板和插接隔板两个步骤了。

在案例四中,学生通过研究收纳盒成品就已经能总结出制作收纳盒的方法,教师只需根据课堂生成资源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些方法的注意要点。其中,关于贴要“牢固平整”,剪要“精准平滑”这两点,教师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视频示范来进行展示,插接紧密则让学生上台完成,师生合作,丰富课堂。

三、反思重建,追求高效

在课堂上使学习的形式多样化,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窍门之一。为了更好地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就《自制收纳盒》一课进行了多次研究和修改,丰富课堂的活动形式,增强师生与生生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与重建,以下为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案例五:紧跟原来的视频导入后,进入课堂的新授部分。教师依旧向学生展示成品收纳盒,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收纳盒的两个组成部分,并总结一个完整的收纳盒主要就由外面的盒体和里面分割用的隔板组成。进入研究收纳盒环节,教师给出两三分钟时间让各小组小组长组织组员观察研究各小组的收纳盒成品,探讨需要哪些步骤。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研究,很快可以得出制作收纳盒需要制作隔板,插接隔板,装饰盒体这三个步骤。

案例六:得出收纳盒的制作步骤后,就要开始重点研究方法与技巧。隔板的制作和插接是三个步骤中最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成品收纳盒的隔板,可以拆一拆、看一看,讨论研究隔板的制作方法与特别注意要点。对于隔板的大小该如何确定这个问题,很多学生会直接想到用直尺量,但这还不是最简单快速的方法,此时教师可以将长纸板在收纳盒侧面比划一下,通过小组研究过后的学生会立刻反映到照着盒体的侧面来比大小是最省事的方法。按照大家讨论出的方法,教师进行第一次现场示范,照着盒体的外侧面剪长隔板,很快发现这样剪出的隔板插不进盒体内,有了这一个小小的“失误”,学生会发现根据纸盒的厚度,隔板的长度差不多需要缩进去0.5厘米左右。对于接下来的剪切口该如何确定,插接隔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直接播放视频进行示范和板书。完成以上内容的教学过后,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安排学生进行第一次的小组活动,完成隔板的制作。

案例七: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创作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完成盒体的装饰,用彩纸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为了能在课堂上快速高效地完成装饰部分,教师用示范视频来解决,同时也可以提示学生除了一面一面的贴彩纸,还可以左右面连起来一起贴,或者内外面连起来贴,总之要方便自己,并且速度快,质量高。示范结束后,紧接着学生进行第二次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收纳盒。

(二)案例分析

和前四则案例相比,案例六、七做了环节和内容上的适当调整。案例五在之前的基础上并没有做大改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语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整个环节还是保留了之前的教学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经过专家的指点,案例六七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环节调换。原本先进行盒体的装饰讲解,再研究隔板的制作和插接,但多次上课下来,会出现学生只顾盒体装饰,从而导致隔板制作时间短,最终效果不佳的现象。其实收纳盒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有实用性,装饰盒体并不能对收纳盒的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有些盒体因为自身漂亮的花纹可以忽略装饰过程,相反隔板的制作才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在进行确定隔板长度的问题上,教师又特别设计了一个“示错”环节。很多学生在照着盒体侧面测量隔板长度时,往往会忽略了盒体的厚度,有了这个教师故意犯的错,提前把学生可能要踩的坑填平了,学生也会知道,根据盒体的厚度,隔板要缩进0.5厘米才是最佳。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而且还节约了学生的创作时间。克服了这一难题,接下来隔板剪切口的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只要学生记住“长隔板剪切口在三分之一处,短隔板剪切口在二分之一处,剪切口长度为隔板的一半”,隔板的制作就没有任何困难了。掌握了隔板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欲望达到了高潮,很多学生都非常想动手一试了,由于学生的接受信息能力有限,如果此时教师继续进行讲解盒体的装饰,很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此时设计一个学生的第一次创作活动,就可以及时消化课堂所学,提高学习效果。

完成了最重要的隔板制作后,盒体的装饰环节就轻松很多,较之前不同的是,教师在视频示范结束后,会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示范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快速高效的粘贴技巧,由于彩纸大多都大于盒体侧面,所以除了一面面的粘贴,几个面一起粘贴的方式也是可取的。学生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会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实践中总结出各种便捷的技法,实现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本课最终想要培养学生的素养。

四、积极探索 实现提升

学生是生活的探索者,所以儿童课程就一个探索的课程,是鼓励和指导他们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领路人的作用。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我认为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是需要重点关注来培养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在不断探寻如果高效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从容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学会团队合作,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成尚荣.课程透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劳动与技术对比分析自主探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浅谈“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发和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