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博主走红:火爆之时尤需冷思考

2023-04-29孟晓东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3年4期
关键词:时评博主书籍

孟晓东

时事观察

“做读书博主五个月收入过万”“读书博主的涨粉干货”“6种读书变现法”……最近,读书博主作为一种“职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根据媒体的调查,读书博主盈利的方式主要包括接书评、接广告、卖书卖课、直播分佣等。更有一些读书博主,会在积累了一定粉丝量之后开始推销天价付费课程,观众稍不注意就会掉进“读书的陷阱”。

深度思考

1. 全民读书需要助力。尽管读书文化近年来呈复苏态势,但整体而言仍只能说式微。尤其是社交媒介、短视频以及自媒体的流行,占据了大量的稀缺注意力资源,使得“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大行其道,这大大蚕食了读书人群的基本盘。在这种背景下,“读书博主”的异军突起,对于全民读书的推动也不无裨益。

2. 读书品位不能降低。传统意义上,好的书评,本身就是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其中文本之精美、思辨之精彩,让人叹服。与之相较,夸张、咋呼、三言两语的博主荐书,热闹却透着空洞。其实,读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以降低读书品味为前提。

3. 读书不宜盲目从众。长期的读书者,或者说有稳定习惯的读书者,都是有自己的阅读谱系的。这一群体对于书籍选择自有定见。而快餐式荐书是与快餐式读书相伴而行的。因此,若是真心想进入严肃阅读的世界,终究还是得少些从众流俗,多些安静耐心的独行探路才是。

时评优选

读书博主走红,解构知识是好是坏?

小 亢

当下,网络平台上与读书相关的笔记越来越多、越来越火,读书博主也跟着走红,他们通常会分享自己读书的体会、推荐好看的书籍、简介一本书的概要,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走红后,为了保持高曝光率和变现能力,读书博主们不免受到社交平台推荐逻辑的影响,在书籍选择和解读角度上追求流量,有言过其实和同质化倾向,不少网友吐槽“推来推去就那几本”“跟着推荐读完后发现完全不一样”,“五分钟读完《百年孤独》”类解读被认为消解了人们慢品书籍的乐趣,“这本书带你走出低谷期”“超级治愈好书”等雷同标签也经常被打在大部分推荐书籍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短视频正在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小帅小美”类的电影解说短视频也曾引起类似的争议,人们担心短视频逻辑影响了观影方式。而对于读书博主,他们确实在掌握了互联网平台的传播逻辑后,创造出了一种知识传递的新方式,即知识是被压缩的、重构的,但又是更加充满看点的,这种方式可能有人不喜欢、不适应,也肯定会有争议。

传统新闻学课程有时会提到一个规律:“电视是不适合进行深度报道的媒介,因为电视的声音是易逝的,画面是多义的,文本是琐碎的。”这对今天新兴的短视频媒介来说或许也一样。读书、学习知识是有深度的,它不能一味靠碎片化信息来摄取,需要人们付出更多耐心和时间。正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书中的情节不疾不徐地铺陈展开,读者才会慢慢体会到作者的文字魅力,走近书中人物的命运。

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中提出,知识在网络时代产生的最大变化,就是原来的知识不再是知识了,新的知识是网络本身;人的思维形状也从长链条的变成没有形状的,因为我们常常在没有读过一本书完成获取知识的链条之前,就已经从互联网中获知了知识的多个点的信息。

不少人笑称,短视频对于传递知识,就像一场21世纪的白话文运动,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发表观点。如此解构知识,究竟是好是坏?目前当然没有定论。如果让戴维·温伯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担忧,但要学会自己掌握知识的“过滤器”。

可以说,读书博主在“让不常读书的人参与阅读”这件事上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他们运用短视频逻辑,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也能持续关注阅读,或许也会影响到未来图书推广的模式。但对于参与后爱上阅读和本身就爱阅读的人来说,他们对深度内容是有需求的,那么读书博主的推荐可能只会成为他们的“过滤器”之一,而有鉴于此,读书博主想要谋求长远发展,还是需要沉淀自己、回归初衷。

未来的读书博主要想持续经营下去,势必也会跟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从大批量、低门槛走向深而精。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喜闻乐见更多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参与阅读,也要时刻对这些重构过的知识保持警惕。

掌握“过滤”知识的能力,这不仅对读书博主们很重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选自“光明日报”客户端)

小评

这是一篇难得的带有明显反思性质且思辨性极强的时评。说其难得,是因为对于新生事物,鼓与呼的时评文章相对较多,而反思的文章就相对较少。说其思辨性极强,是因为作者不仅看到了读书博主的成功之处,而且敏锐地看到了其存在的问题。此外,尤为难得的是,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显示了作者的聪明智慧。

言为心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2018年开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编辑朱利伟用一个豆瓣相册、数千张照片记录着北京地铁上的阅读者。2022年,北京地铁上人们阅读的书由930种增加到1100多种。如果在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一个人从居住地到工作单位通勤,一天上下班来回就得花费约2小时。根据法定劳动时间,一年有104天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11天,一年的工作日是250天,如果不缺勤,一个人用于通勤的时间是500小时。以平均每分钟读200~400字计算,一本书平均20万字,需要500至1000分钟。即便按每分钟200字计算,读一本20万字的书需要1000分钟,约16.6小时。如果一年工作时间用于通勤的500小时都用于读书,可读30本书。如果坚持不懈,10年就是300本书。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 读书可以从点滴时间开始;

2. 积少成多,蔚为大观;

3. 读书的魅力;

4. 全民阅读,涵养中国;

5. 读书贵在坚持。

猜你喜欢

时评博主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创意折纸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