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

2023-04-29孔登龙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9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孔登龙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同时也对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进一步推动广播事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势必要提高其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为了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发展,行业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无线台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信息安全

一、前言

目前信息化技术已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广播领域也不例外。在广播电视无线台运营发展的同时,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数据管理工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无线台的技术水平,保证节目的安全播出,进而提高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综合效益。

本文首先对广播电视网络数据及安全传输的关键技术进行概述,通过加强对相关先进技术的利用,不断优化与改进无线台信息传输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打造高水平的广播电视无线台,充分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的发展。

二、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概述

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建设及管理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加强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必要。广播电视的传输形式较多,具体包括卫星、有线和无线三种形式,其中卫星广播电视具有跨地域的特点,覆盖范围最大,是受众面最广的一种传输形式。通过广播卫星向地面转播电视或声音信号,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因素限制,是一种直接接收的广播方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上行发射站、广播卫星、卫星电视接收网。

有线电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能够有效消除城市建筑对电视波反射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高收视质量,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同时,有线电视相邻频道的使用有助于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并增加可观看节目的数量,极大程度满足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高需求。无线广播电视也被称作地面广播,是最为传统、发展时间最长的广播方式。

无线覆盖将声音、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信号调制到无线电载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塔、台)发射至空间,具有覆盖范围大、操作便捷、成本低、接收快等优点。虽然无线电波在空间能够自由传播,但不同频段传播的距离各不相同,接收效果受到地形、地物的影响(反射、衰减)程度也有所差异。

三、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的关键技术

(一)内外网隔离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无线台的数据信息传输量、处理量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传输效率,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无线台积极引进全新系统和技术,内外网隔离技术便是应用频率极高的一种网络数据安全传输技术。该技术以用户权限为依托,通过设置专用隔离装置,实现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内外网分离,进而使内外网在数据传输时处于隔离的状态[1]。如果需要通过内网进行信息的传输,则需要预先做好检查工作,保证其安全性后方可进行传输。如果需要通过外网传输数据信息,其传输方式与内网传输无明显差异,均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由于数据信息类型不同,其伴随的安全风险等级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内外网进行隔离时,需要结合数据信息的特点合理运用内外网隔离技术。例如对文本进行传输时,由于文字信息能够编码,所以能够直接筛选,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二)数据加密技术

网络信息的泄露是目前广播电视无线台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如果关键信息遗失、泄露,必然会影响节目的安全播出,甚至对节目版权造成侵犯。因此,为了有效避免信息泄露、遗失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无线台开始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该项技术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信息安全传输技术[2]。对其应用流程进行分析,主要指首先对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使其文件格式转化成其他加密格式,最终呈现方式为代码。通过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如果存在人为篡改或窃取重要数据信息的情况,也不会导致关键信息内容的泄露。除此之外,该项技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也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主要通过优化加密算法保证系统及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三)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指实名制的广泛应用,开通网络账户后,为用户发放具有密钥的智能卡,如果用户存在开通多类增值业务的情况,运营商依然能够结合密钥有效验证其身份。身份验证无法通过则无法进入网络,因此该项技术能够确保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安全传输。目前各种身份认证技术较多,其中PKI技术最为常用,对广播电视无线台而言,采用该项技术能够对系统传输信息进行有效验证,并严格审核,在这一基础上为广播电视无线台发放随机数值,之后在加密作用下认证服务器,进行解密[3]。只有保证所发送随机数值与解密后随机数值信息相符后才能通过验证,进入网络环境。

四、新形势加强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无线台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事业、传媒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黑客和病毒入侵也变得愈发隐蔽,手段更加丰富,对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无线台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利用,做好日常管控工作,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能够及时识别系统各类风险,有效处理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等安全风险问题,避免网络风险或信息安全问题影响节目的播出。同时随着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工作模式、安全状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穿模式下单一无线台制作转化为多元丰富的互联网形态,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也导致不稳定性增加,对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与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因此,广播电视无线台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防护刻不容缓。

五、目前广播电视无线台常见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

(一)发射技术相关问题

结合现状分析,广播电视无线台的整体覆盖面偏低,虽然具有诸多优势,如容易加密,管理和控制方便,且单个频道能够承载更多节目等,但是地面数字无线发射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成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5]。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无线台的信号衰减十分明显,相较于有线、卫星等数字传输形式,其所处环境更加复杂,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建设时,通常设置于山区,海拔较高,易受到当地地形、电磁场、同步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信号衰减严重。广播电视无线台完成建设后,易受到安装高度、位置及周围天线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其他技术参数的动态变化,导致发射频率实际覆盖和理论数据差距较大,对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二)病毒入侵

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稳定运行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和相关软硬件设施,因此对其自身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目前广播电视无线台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对病毒入侵的抵御能力较低。在互联网背景下,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类型繁多的病毒,对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另外,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稳定运行还需要依赖光缆,光缆的铺设对其运行及信息接收质量等有直接影响。同时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稳定运行还需要相关设备设施的完善,如无线发射设备、发射台等,设备设施不完善也导致病毒入侵的风险增加。

(三)深受传统模式的影响

对广播电视无线台而言,在进行音视频录制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传统模拟与数字声卡方式,进而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为了实现音视频数据的有效传输,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将数字化的节目形式转化为音频形式,这样才能满足播放要求,同时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下录制音频信号[6]。传统的传输方法虽然能够加强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但是也给病毒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规避传统方法引发的风险隐患,通常需要对广播电视无线台设置专门的网络防火墙,能够有效提高传输质量,且具有较强的隔离作用,避免广播电视无线台受到病毒攻击,但是实际上整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网闸与网络防火墙的功能并无明显不同,但是需要充分结合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传输质量。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网络监测水平仍有待提高,监测力度不够会威胁到网络和信息安全,难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

六、提高广播电视无线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安全管理中心,提高安全监控水平

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需要在系统中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这类技术虽然能够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对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性,广播电视无线台应积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动态监测,积极引进访问监控、边界防护等安全技术,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不但要构建安全管理中心,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大数据等技术的利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给广播电视无线台带来的安全隐患,及时识别安全风险,构建高水平的广播电视无线台。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云端存储技术的利用,对信息资料进行备份,保证其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避免安全隐患影响日常运营。

(二)合理运用智慧运维技术,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革新发展

广播电视无线台在实际发展阶段,需要注重无线发射传输台(站)的优化与革新,不断完善其功能,积极运用智慧运维技术,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革新发展。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平台的升级改造以及智慧运维平台建设等内容,推动智慧运维平台的智能化建设,以专业架构为基础,引进先进电子信息技术,确保建成后的平台和系统满足运营要求。在三网融合政策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推动下,广电网络演变成了一个综合信息通信网络,既是单向信息广播网络,也是双向传输网,还可以接入互联网。广电机顶盒终端也从单向广播型向智能化演进,各地广电还在发展融合型的家庭智能网关,以便家庭所有智能终端都能随时随地收看广电的数字直播等业务并能同时上互联网。因此,信息安全在广电网络中愈来愈复杂,合理运用智慧运维技术十分必要。另外,全面整合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进一步明确核心技术、重要设备等,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系统建设的软硬件配置,积极论证,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

(三)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加强跨平台合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具有诸多优势,逐渐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对广播电视无线台而言,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通过跨平台合作等方式强化受众的体验感,为其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广播电视无线台积极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优质产品,为受众提供全面服务,充分体现信息内容,注重与受众的交互。通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保证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稳定运行,优化信息内容,强化服务体验。另外,广播电视无线台还需要加强与其他视频平台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做好维护检修工作

广播电视无线台数据信息的传输量非常大,相关业务工作通常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为了避免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广播电视无线台应充分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全面、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落实到个人,保证安全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实。同时,广播电视无线台需要定期总结本台常见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采取有效预防和处理措施,避免相同问题再次出现,为数据信息的安全、稳定传输提供保障。

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无线台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源于系统漏洞、病毒和黑客入侵。所以广播电视无线台应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定期维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应及时修复,针对性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安全隐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避故障问题。只有加强对系统漏洞的控制,才能够有效防范病毒、黑客入侵等隐患问题。

(五)构建虚拟网络,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虚拟网络主要指一种私人网络通信形式,通过隧道协议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对发送端进行全面验证,进而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虽然直接通过互联网环境进行信息的传输,仍然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广播电视无线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软硬件设施,积极构建专用虚拟网络,充分利用虚拟网络的功能对信息加密处理,因为虚拟网络本身便具备极高的私密性,因此黑客或病毒入侵的难度非常大,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安全防护能力,抵御黑客及病毒的入侵,进一步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六)建设IT运维管理体系,完善无线台网功能

广播电视无线台的IT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组织架构、相关规章制度、运维管理系统等,为广播电视无线台建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完善监控、告警等功能。同时积极构建无线台IT设备淘汰机制,及时更新相关设备,为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创造良好条件。IT运维管理系统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无线台运维成本,提高运维管理效率。通过运用先进技术,覆盖配置管理、监控管理、变更管理等工作场景,提供一体化运维解决方案,提高运维管理水平。IT运维管理系统具体包括综合运维系统、监控系统、告警系统、服务管理、日志管理及巡检管理等。其中综合运维管理系统是主界面,为工作人员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登录认证等功能。监控系统涵盖大量的监控、巡检、报警等数据信息,不但可以在平台使用,也可以对外开放使用,对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和计算,及时预判、处理故障,且具备远程可视化巡检等功能。告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运维数据,掌握运维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实施应急预案,高效处理。服务管理能够对系统运维阶段涉及的各类软件服务资源及相关硬件设备进行一体化管理。日志管理包括多个模块,如操作日志、告警日志等,帮助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维度信息,且具备本地上传、自动上传的功能。巡检管理对设备、系统的周期性检查提供提醒服务,自动生成巡检报告,为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提供便利。

七、结语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牢牢把握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构建良好内部传输环境,合理运用安全防护技术,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性,为广播电视无线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贾高.广播电视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的对策与建议[J].数字化用户,2018,24(3):32.

[2]孙友艳,王小芳.广播电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3):235-237,240.

[3]李航.浅谈广播电视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方法及实施思路[J].广播电视网络,2020,27(12):56-58.

[4]周飞,王亮.试论广播电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J].电视技术,2019,43(19):77-78.

[5]蔺晓姗,邵宗平.广播电视系统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其预防对策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8(2):254-256.

[6]柴晓瑜,黄世杰.地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建议及侧重点[J].中国有线电视,2021(10):1025-1027.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