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对乡村文化变迁的赋能机制研究

2023-04-29冯译冉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

冯译冉

摘要:数字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新业态模式,集中代表了当今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和全面应用,数字技术所具有的诸多技术优势为乡村文化变迁赋能增效提供了现实可能。从数字技术的技术特征出发,阐释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制度逻辑,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调适机制与整合机制,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变迁助力添智。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机制建构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溯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地区迎来了现代化转型的新机遇。从现实来看,乡村地区的现代化转型往往伴随着乡村文化的变迁。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迭代演进和普及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数字技术被广泛地嵌入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深刻改变着社会运行模式和发展路向。在数字技术向乡村地区渗透的过程中,数字技术通过发挥其技术优势促进了乡村文化的正向变迁。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要着力发挥“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1]3,6。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两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2]。202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3]。可以说,数字乡村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为乡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制度依据,同时也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提供了现实可能。

通过梳理现有的学术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学术界已对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作了较为丰富的先导性研究。具体来看,当前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是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概念方面,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等认为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主要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为硬件基础,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力量,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4]。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方面,董志勇、李大铭、李成明等提出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供给、提高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完善数字乡村顶层设计等方面助力实现乡村振兴[5]。二是关于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研究。范以锦、郑昌茂提出了构建产业矩阵、推进媒介融合、实现品牌赋能的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三维路径[6]。三是关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作用机制的研究。赵嫚、王如忠以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为中心探讨了其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认为数字文创产业与乡村振兴是一个“赋能—变动—作用”的互动作用过程[7]。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学界以围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社会发展,尤其是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研究,产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但是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当前少有学者从乡村文化变迁角度探究数字技术的赋能机制。乡村文化变迁是伴随着乡村地区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必然现象,契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时代特征。有鉴于此,研究数字技术对乡村文化变迁的赋能机制,符合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同时也耦合加快乡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战略需要,因此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逻辑指向

数字技术深刻地影响和重塑了现代社会的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近年来,随着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乡村地区迎来了数字变革的历史机遇。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消解了封闭的乡村社会空间,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乡村文化格局体系,为乡村文化变迁提供了现实可能和技术动能。

(一)价值逻辑

乡村文化变迁作为乡村在实现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是符合现代乡村社会发展趋势的。在乡村文化变迁过程中,数字技术助推乡村文化变迁使其更具整体性与现代性价值表征,具体表现为:一是数字技术有利于推动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共同体。随着乡村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主体尤其是年轻一代主体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愈加觉醒,其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由城市向乡村的层级扩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破除了过去传统的以宗族为核心的固有乡村社会治理格局,突破了过去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在时空场域方面的限制,为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我们知道,乡村文化是以农民为主要代表的乡村主体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普遍认同的社会理念、道德观念、价值判断以及行为方式等在内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实践表明,乡村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会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以不断适应新的乡村社会需要。数字技术的介入为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文化圈层的乡村主体参与乡村文化治理提供了网络空间,他们基于共同的参与乡村文化治理的权利诉求和话语表达而自发形成网络集群,构建起推动乡村文化变迁向着其预期方向演进的治理共同体。二是数字技术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演化。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向是经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应该客观承认的是,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面临较大的现代化“鸿沟”,乡村文化转型需要跨越城乡二元结构在文化现代性方面的差异。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治理为乡村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演化提供了技术可能。数字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为乡村文化融汇更多现代性元素,更好地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二)技术逻辑

数字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技术工具和生产力要素,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技术动能。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经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效率效能。从数字技术的技术特征来说,数字技术在赋能乡村文化变迁过程中的技术效能体现为:第一,数字技术有利于实现乡村文化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5G移动通信等为主要业态模式的数字技术已然成为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新的重要驱动力量,从技术基底层面改变和形塑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具体到乡村文化领域来说,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整合原本区域化、碎片化的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的技术优势在于它可以快速实现对海量的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充分挖掘,从而使乡村文化褪去原本芜杂的外在形式,厘清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的脉络经纬,聚焦乡村文化的主题主线,实现乡村文化的聚合式发展。同时,VR和AR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助力抽象文化实现具象表达,把原本抽象无形的乡村文化搬上云端,并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将其生动再现,从而实现乡村文化从无形到有形、由抽象到具象的创新性转化。第二,数字技术有利于实现乡村文化由中心到散点的嬗变。在传统社会里,乡村文化尤其是乡村制度文化的发生发展多是由宗族士绅、乡贤望士等少数群体所推动甚至所主导,在这种传统乡村文化发生学逻辑体系里,乡村文化的发展变迁是具有典型中心特征的。而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不同群体在乡村文化的发展演化过程当中都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即是说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之下乡村文化的变迁路径可以由不同群体共同来决定,从而使乡村文化更具有多元化色彩。

(三)制度逻辑

健全有效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数字技术得以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重要前提是国家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了系统有效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加强乡村地区数字化建设方面,其一,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提供了设施保障。相较于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仍是数字洼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地区的数字化进程。为了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1]7,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应用,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数字乡村的融合式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通过数字技术载体传播,提升乡村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乡村文化的变迁进程。其二,健全的数字化信息人才培养制度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提供了智力支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应是大力培育一批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人才。《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1]15,提升农民的数字意识和数字技能。这一制度安排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智力支持。数字化信息人才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乡村文化发展有机融入数字乡村建设之中,实现乡村文化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建共促、相互提升。

三、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机制建构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要素,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已日渐嵌入到社会治理的全链条和各环节。数字技术融入乡村社会治理为乡村文化的变迁赋予了新优势和新动能。具体来说,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变迁的机制表现为:为乡村文化变迁提供技术动力、弥合乡村文化变迁的区域鸿沟、推动乡村文化变迁的一体化实现。

(一) 动力机制: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变迁提供技术动力

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了乡村治理方式的数字转向,有效提升了乡村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乡村文化作为乡村地区重要的精神文化内核,其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之下对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数字技术的嵌入加快了乡村文化变迁的进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文化变迁往往是一个自然的、漫长的过程,这种乡村文化变迁模式是乡村文化内在驱动发展演化的,较少受到域外文化的影响。而伴随着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政府层面,不少基层政府积极主动抢抓数字乡村建设机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并有效融合乡村资源禀赋打造一批“淘宝村”“艺术村”“民俗村”等特色乡村,既充分发挥了乡村的文化资源优势,又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在数字用户层面,随着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等在乡村地区得到普遍应用,不少乡村地区的数字产品用户在视频自媒体、直播自媒体、电商自媒体等诸多平台推广展示本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创意产品,通过网络问政平台等数字渠道表达对乡村文化发展的意见建议,使乡村文化的发展符合乡村主体的意志。因此,综合来说,数字技术嵌入乡村地区为乡村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推动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因素。

(二)调适机制:数字技术弥合乡村文化变迁的区域鸿沟

客观而言,由于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乡村文化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合了不同乡村地区先天的文化资源差异,为促进不同乡村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渠道。数字技术从空间层面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融合,从整体上来看,当前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文化鸿沟”呈现日趋缩小态势,区域空间对文化交流融合的梗滞效应正在逐渐消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之下得以在网络空间传播扩散,使得乡村地区的文化能够快速地吸收借鉴其他地方的文化,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少乡村地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如湖南十八洞村分别与福建赤溪村和新疆新城西门村缔结为“姊妹村”,相隔千里的不同乡村通过建立线上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社会各领域交流合作”[8],其中新疆西门村更是在借鉴湖南十八洞村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出了“民族特色旅游+线上馕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西门村乡村文化的跨区域融合与变迁。

(三)整合机制: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文化变迁一体化实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乡村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逐渐普及应用。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之下,乡村社会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受此影响,传统的乡村文化变迁模式正在逐步消解,代之以数字技术驱动的乡村文化变迁新范式。在这一范式之下,数字技术从媒介层面有效推进乡村文化的整合变迁。乡村文化总是具有一定载体或实现形式的,在数字化时代,要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应积极抓住数字机遇并用活用好数字工具。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尤其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在乡村的进一步完善和普及,一些数字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乡村开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打造“线上村史馆”,用虚拟现实动画等形式直观呈现乡村的完整发展脉络,充分将优秀的乡村文化融汇其中;同时,也有一些乡村通过搭建“线上村务”平台,将各项村情村务在线上公示公开,并设立民意反馈版块,接受村民对村务的监督,有效提升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权利意识,培育了农村基层民主文化;此外,还有一些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乡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积极构建线上虚拟展馆,通过整合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智慧旅游新形态,将乡村特色文化全景化、一站式呈现出来。

四、结语

概而言之,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刻地影响着社经济社会治理模式和发展格局。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数字技术对乡村社会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技术的价值理念、技术优势和制度基础等对乡村文化发展变迁具有重要赋能作用,为乡村文化变迁提供了技术动力,弥合了乡村文化交流的区域鸿沟,同时也有利于乡村文化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农业农村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农规发〔2019〕33号)[EB/OL].(2020-01-20)[2022-10-2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5-16.

[4]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5):22-33.

[5]董志勇,李大铭,李成明.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06):39-46.

[6]范以锦,郑昌茂.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和逻辑建构[J].中国编辑,2021(11):16-22.

[7]赵嫚,王如忠.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路径研究[J].上海文化,2022(04):12-18+123.

[8]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N].湖南日报,2022-10-20(6).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力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动画“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