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莜麦栽培技术要点推广探讨

2023-04-29王建青

种子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莜麦旱地栽培技术

王建青

摘 要:莜麦是一种喜凉爽且抗旱能力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于我国西北、西南、华北等地区。旱地莜麦栽培容易受到降水条件的制约,为了提升旱地莜麦栽培技术,本文根据莜麦生长所需的条件,对旱地莜麦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旱地莜麦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莜麦;旱地;栽培技术

莜麦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粮食作物,可用于制成面制品食用,也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近年来,随着莜麦品种的增加,莜麦亩产得到显著提升,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为了保障莜麦产量,要加强对旱地莜麦栽培技术的研究,促进莜麦栽培技术推广,促进莜麦产量的不断增加。

1 品种选择

旱地莜麦栽培时,首要注意的就是品种的选择,莜麦品种与当地种植条件的匹配程度决定了莜麦的整体种植效果。因此,莜麦品种选择要结合种植地区的环境、气候、土壤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与种植条件匹配度高的品种进行种植,有利于实现莜麦的高产。如以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为例,宁武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2000m,全县城面积95%是山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元素丰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冷凉,满足莜麦的栽培条件。宁武县莜麦种植历史悠久,据考证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因此当地种植的莜麦选用的是当地传统农家莜麦品种,从过去的种植经验来看莜麦种子对当地的种植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进行旱地莜麦栽培主要应考虑莜麦品种对种植条件的适应能力,在具有较好的抗旱性和气候条件适应性的基础上,选择产量稳定且高产的品种,可以选择坝莜6号、白燕3号、坝莜14号、坝莜1号等莜麦品种,在栽培中对土壤和水分情况呈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同时抗病能力强,适合旱地栽培。

2 土壤管理

2.1避免连作

由于莜麦对土壤肥力有较高的要求,在种植中要避免连作,连作会使土壤肥力下降,易造成杂草生长,还容易引发大规模病虫害,不利于莜麦的生长。可以选择土豆、豌豆、胡麻等作物作为轮作作物,以适宜当地土壤条件的方式进行轮作,促进土壤中氮元素含量的提升。倒茬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为莜麦提供较好的生长条件,促进莜麦产量的提升[1]。

2.2保证湿度

虽然莜麦具有耐旱性,但是它对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莜麦发芽期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较高,种植莜麦前需要保证土壤的湿度。为此,要定期对土壤进行疏松,提高土壤的湿润度,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以后,会用大型农业机械对土地进行深耕,要确保深度足够,使土壤疏松,才能起到良好的保墒作用。早春土壤开始翻浆时要进行划锄,春季气温回升,土壤中水分蒸发加快,要进行早春镇压,这一过程应压紧表层干土,使地面无土坷垃,弥合裂缝,减少孔隙,进而抑制干土层发展,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划锄和镇压的先后可以依据土壤层情况进行调整。旱地莜麦栽培会采取条播的方式,深挖沟壑,使莜麦种子能够确保处于湿润土壤层,便于出苗期的水分吸收,沟壑形成的落差还有利于容纳雨水、储存积雪,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从而确保莜麦栽培的水分需求。

2.3提升肥力

提升土壤肥力有利于保障莜麦生长的养分,还有利于提升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由于莜麦根系发达,在莜麦栽培中要注意备足基肥,充足的基肥是莜麦保持产量和实现增产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氮、磷、钾三种肥料混合的方式进行施肥,可以有效确保莜麦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确保莜麦产量的提升。还可以采取有机肥、无机肥混合使用的方法,使有机肥见效快和无机肥肥力持久的优势得到结合,促进土壤肥力的快速提升。例如,在土壤中氮元素基本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不用施加氮肥,使用农家肥和磷酸钙化肥混合施肥,只要保证每1000kg农家肥中含40~50kg的磷酸钙化肥,就可以满足莜麦稳产增产的营养需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可以选择全面覆盖式施肥方式,将配置好的化肥全部施加到麦田中,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2]。

3 合理播种

播种前要对莜麦种子进行处理,要对种子提前进行晾晒,确保晾晒均匀,起到杀菌和防潮的作用。之后需要根据拌种剂的使用说明对莜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通过拌种消除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从而提升莜麦种子的出芽率。常用的拌种剂有福美霜、克菌丹等,另外,宁武莜麦还会使用高度数山西汾酒进行拌种,起到预防黑穗病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对莜麦田进行消毒处理,去除田中的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确保莜麦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于莜麦是一种密植作物,它的产量由穗粒数、千粒重和亩穗数共同决定,合理密植是实现莜麦栽培高产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根据莜麦品种选择、土壤水肥情况,科学制定产量目标,在播种前要使用亩播量计算公式对播种量进行测算,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生产力,达成莜麦高产目标。之后还要根据出苗情况,依据土壤墒情对留苗密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莜麦实现更好的生长效果[3]。

播种时机和播种方法对于莜麦的栽培效果也有重要影响,要确保温度达到莜麦种子发芽的条件,播种方法符合种植地土壤条件。例如宁武县气候冷凉,冬季寒冷,因此适宜种植秋莜麦,要在春天进行播种。春季面临杂草萌发的问题,要综合考虑杂草发芽期。可以选择五月中旬,在杂草开始萌发时,利用播种机实现翻土效果,可以有效清除田地中的杂草,减少杂草的滋生,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还能取得较好的种植效果。

4 田间管理

4.1种植管理

莜麦出苗阶段主要是根系的发育,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水肥管理。主要是对田中的出苗情况进行定期巡视,确保苗齐,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充。出苗之后可以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适当调整,对密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间苗,确保莜麦生长具有较适宜的生长空间,同时达到苗齐、苗壮的出苗效果。在此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浅锄,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还可以提升地表温度,促进莜麦生长出苗。之后莜麦苗长至4片叶子左右,将逐渐到达拔节抽穗期。这一时期莜麦生长发育速度快,养分需求较高,要通过田间管理促进莜麦的生长发育。莜麦苗生长至拔节期到孕穗期之后这段生长期,要对莜麦田开展两次深中耕,拔节期后耕地深度要在8cm左右,孕穗期后的中耕深度相对减少3cm。中耕期间要对莜麦苗进行培土,使根系生长能够更加稳固,同时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促进莜麦根系生长,避免后期植株较大容易出现倒伏。中耕过程中还可以及时清理新长出的杂草,加强对莜麦苗的管理。如果莜麦田中杂草情况较为严重,要按照规格使用二甲四氯水剂、2,4-D丁酯等化学药剂进行除草,注意使用化学溶剂进行喷雾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或者风力较小的时候,促进除草效果的发挥[4]。

4.2水肥管理

在种植准备阶段和莜麦生长前期的深耕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同时加强对天然降水的收集,利用良好的保水能力为莜麦的生长提供水分供给。需要注意的是,在莜麦生长中期,如果天气长期炎热干燥,需要及时对莜麦田进行灌溉,否则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莜麦生长后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水分不足的情况容易影响到莜麦分蘖期、抽穗期、籽粒灌浆期的健康生长,会对最终莜麦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对降水情况多加关注,如果遇到较为严重的干旱,要及时安排灌溉,避免莜麦田中水分不足,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旱地莜麦栽培要考虑土壤中的水、肥的关联性,肥料的肥力需要有水才能有效发挥,而土壤的肥力又能够使水得到较好的保持。因此,在旱地莜麦种植中,要特别重视水肥管理的作用。为了旱地莜麦栽培能实现较好的种植效果,一定要确保底肥的充足。需要注意的是,氮肥遇水溶解后较易挥发,为了避免氮肥储存在土壤中流失而造成的浪费,不建议使用氮肥作为底肥。如果需要施加氮肥,追肥的效果会更好,可以将氮肥和有机肥混合起来使用,可以将肥料的效果更好发挥出来。追肥最好选择阴雨天,使肥料可以借助水的效果得到更好发挥,为莜麦的生产提供养分。莜麦生长至拔节期后,对水肥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并且会一直持续到抽穗期后,在这一时期进行追肥可以使莜麦达到更好的栽培效果。种植人员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天气进行关注,选择有降雨的时候完成氮肥的追肥。在莜麦生长至开花期之后,越来越接近籽粒成熟期,因此要对莜麦的生长情况加强关注,这是莜麦取得高产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根系发挥的作用已经逐渐减弱,顶部的叶片对于籽粒生长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种植人员可以结合莜麦的生长情况,使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在莜麦植株的叶面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施肥效果,可以间隔一周进行一次叶面施肥,确保对莜麦产量的提升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5]。

5 病虫防治

对于莜麦的病虫防治要从种植准备阶段一直持续到整个种植期的管理。在播种前就要对莜麦田进行耕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杂草、虫卵、病原菌有一个初步的处理。在选择播种时间时还应考虑到莜麦的开花期,不要让开花期与雨季重合,否则容易引发病害。莜麦生长至苗期需进行浅耕和深耕,可以有效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防止杂草的滋生。同时要加强对莜麦生长情况的关注,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当暴发病虫害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及时对病虫害进行处理。莜麦生长中期容易受到长管蚜、二叉蚜等虫害的影响,它们会使莜麦叶片出现黄色斑点,对莜麦穗进行侵蚀,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莜麦产量的严重损失。对此可以使用溴氰菊酯或乐果溶液喷雾,对莜麦田中的虫害进行喷洒,对这类虫害加以控制。对于莜麦易发的黑穗病,一般会通过播前药剂拌种进行初步预防,还可以通过倒茬轮作来避免黑穗病的发生。如果在种植后期发现黑穗病,为了防止对其他植株的感染,要对已经出现黑穗病的植株进行清除。旱地莜麦栽培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并用,促进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升。

6 其他要点

6.1及时收获

为保证莜麦的丰收,当莜麦籽粒渐渐开始硬化,籽粒质量逐渐达到常规要求并开始呈现熟透的色泽后,便应适时对莜麦进行采收。但因为莜麦种类的不同,成熟期长短也会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栽培管理人员应依据实际状况加以确定。通常情况下,莜麦穗的小穗是依照自上向下的次序逐渐成长的,从小穗基的第一朵花开始,沿着由内向外的顺序慢慢成长的,由于成熟的先后次序不同,会出现成熟期的莜麦穗色泽各不相同的情况。因为在莜麦上部的籽粒在收割后极易掉落,所以通常都不能等到整个莜麦的麦穗全部熟透后再开始收获。这是因为较早成熟的籽粒在收割过程中容易脱落,会导致整体莜麦产量的减少。所以,农户一般都是在莜麦上超过45%小穗成熟时,就开始进行莜麦的收获工作。若同一区域莜麦成熟情况差异较大,就必须先对成熟的片区进行收获,确保莜麦的及时收获,之后再对后来成熟的区域进行收获,直至整个收割任务的圆满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收获的同时还要进行捆莜麦作业,便于后期进行莜麦籽粒的脱除。只有做到莜麦的及时收获,并采取正确的收割方式,才能实现对莜麦的有效收获,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更好地促进莜麦丰收。

6.2生产应用

莜麦的产量基本由种植和收获中的各个环节决定,但是收获以后还需要进行统一晾晒、脱除籽粒、入库、留种等一系列工作。为了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对这些环节进行改进,减少这些环节处理不当造成的损失。由于莜麦种植主要依靠农户,在收割后并没有专门的场地进行晾晒,一般只能选择附近的公路进行晾晒、脱粒,在公路边依靠风力进行清粒。一旦发生天气变化,如果不能及时遮盖或收集,容易造成额外的损失。另一方面,农户进行留种时没有便利的设备进行拌种,容易使药剂拌种不均匀,再加上籽粒晾晒的效果不好,容易造成种子品质不佳,作为自留种子种植不能取得较好的收成,作为商品种子售卖也不具备优势,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效益。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种植户莜麦生产应用方面的资金投入,使莜麦晾晒、脱粒、清粒等工作有更方便的场地和更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从而为农户的莜麦收获工作提供便利,提升清粒工作质量,提高莜麦籽粒的收获效率。另外,还应该制定留种的质量标准,依据标准开展留种工作。确保留种均匀、饱满,为农户提供更便利的机器进行药剂拌种,保障拌种均匀,提升预留种子的质量,进而提高种子的商品率,为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留种质量。

6.3技术推广

要实现莜麦的高产,促进莜麦栽培技术的提升,就要提升对莜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了全面提升莜麦栽培技术,国家要大力推进先进莜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利用政策手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种植户对于莜麦栽培技术的掌握,提升种植户的种植水平。为此,有关部门应针对莜麦的全程栽培技术,制定相关种植规范,通过多元化的措施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综上所述,旱地莜麦栽培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效,取决于莜麦种植各个环节种植人员能否利用好莜麦栽培技术。要实现旱地莜麦的稳产和高产,种植人员应充分掌握莜麦栽培各个阶段的关键技术。种植前要注重莜麦品种的选择和土壤的管理,种植阶段要科学播种,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另外还要确保及时收获,提高收获方式的先进性,促进先进莜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莜麦的产量,使莜麦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曾芳荣,张小红.半干旱区旱地莜麦宽幅匀播肥料效应试验初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12):17-19.

[2]梁俊萍.旱地莜麦栽培技术分析与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4):164-165.

[3]侯富财.山区旱地莜麦种植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2):219-220.

[4]阿比亚斯,葛楠,靳灵娜.莜麦农艺性状对灌溉量的响应[J].内蒙古水利,2022(07):5-6.

[5]李刚,杨富,苏占明.莜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22,50(07):973-978.

猜你喜欢

莜麦旱地栽培技术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莜麦菜是莴苣的变种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一垄莜麦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