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023-04-29周丽
周丽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重要的教学改革切入点。而由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通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其整体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笔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论述了几点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自主阅读
目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锻炼已经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阅读作为语文课程实际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其实际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最终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与能力也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整体教育效果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阅读环境的优化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教学环境往往会对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很多学生主要的学习动力均来自于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因此,想要实现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整体的阅读教学和环境进行优化,从而引导学生对实际的阅读内容产生较强的探究欲望,并以此实现对其自主阅读能力与意识的有效激发。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时,由于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学生均生活在和平年代,因此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因为对文章内容较为陌生而产生难以理解的困惑点。对此,为了使学生对文章背景进行更加准确的感知,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文章内容以及能够体现出我国人民革命主义精神的视频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对文章中描绘的情节产生更强的探究欲望,以此有效提高其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很多内容虽然在教师看来较为简单,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很多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因较难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对此,考虑到小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促进学生对各种有效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掌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还可帮助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产生较强的阅读信心,以此转变其实际的阅读态度。[1]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在带领学生在对诗词进行朗读并断句后,要求其结合诗词旁的注释或查阅字典等方式对诗词描绘的内容进行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体会作者通过诗句传达出的感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向学生传授了基本的诗词阅读方法,这时学生再结合教师的引导以及诗词旁的注释,学生往往就能更加准确地对诗词内容以及实际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以此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动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三、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信心
教师对学生阅读活动的评价是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心理的重要环节,若教师采取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就会影响学生对各种文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对此,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信心。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时,就要尽可能采取鼓励式的评价策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阅读能力中存在的优势,从而帮助其逐渐形成参与自主阅读活动的信心,以此为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2]
四、巧设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兴趣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经验,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内容所吸引,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因此,教师应特别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采用“助燃”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高兴地去读。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生本理念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就要积极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与锻炼,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为其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陶然.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21,18(7):79.
[2]兰天龙.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J].考试周刊,2021(2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