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执行绩效与治理逻辑
2023-04-29丁俊华耿明斋
丁俊华 耿明斋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检视乡村人才振兴水平和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全国23个省(区、市)2134份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户个体特征和基层政府政策支持对农民工创业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户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以及创业年限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农民工创业所在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政策环境和创业绩效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性别、婚姻状况、创业形式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在返乡创业治理绩效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政府应提供灵活的差别化就业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地优化创业政策的外部环境,切实关注创业者的个性化需求,强化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执行力度。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嵌入;创业执行绩效
作者简介:丁俊华(1982—),女,河南太康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等相关研究;耿明斋(1952—),男,河南滑县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治理等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Z010)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23)02-0078-06
收稿日期:2022-04-08
一、问题的提出
农民工返乡创业属于中央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推行善治与良政的合法性基础[ 贾鹏,庄晋财:《乡村创业与农村老人养老困境》,《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返乡农民工作为乡村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创业资源[ 方鸣:《创业培训、政策获取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文件指南。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中,就提出了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对返乡创业的营商环境進行支持和优化,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缓解创业人员的融资难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升农民工创业政策的执行效力。本文引入政策支持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拟探讨农户个体特征、政策环境与创业执行力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及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有关农民工创业的研究大体从三个维度展开:
首先,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实证研究。周宇飞基于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战略布局,提出农民工的个人态度、成就性动机对其创业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周宇飞:《新时代乡村文化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求索》,2017年第12期。]。王肖芳的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创业的地区对自身创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王肖芳:《创业区位影响农民工创业动机吗:基于河南省379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证研究》,《经济经纬》,2017年第6期。]。其次,农民工创业中的行为研究。张思敏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人创业态度和外部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作用于创业行为,并不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 张思敏,薛永基,冯潇:《创业态度、创业环境影响农民创业行为的机理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民创业调查分析》,《调研世界》,2018年第7期。]。吴克强等认为创业韧性对农民工的创业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 吴克强等:《创业韧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世界农业》,2021年第5期。]。最后,农民工创业后的绩效的微观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绩效水平是审视创业方向和内容的重要指标。如罗明忠和陈明从农民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出发,重点梳理了人格特质、创业学习与农民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罗明忠,陈明:《人格特质、创业学习与农民创业绩效》,《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10期。]。朱红根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农民工的诸多个体特征与创业绩效呈现正向显著效应[ 朱红根,宋成校:《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测度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实证研究》,《改革》,2021年第11期。]。林龙飞和陈传波利用全国“返乡创业抽样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有创业经历的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更容易成功[ 林龙飞,陈传波:《外出创业经历有助于提升返乡创业绩效吗》,《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9期。]。李长生和张文棋基于CC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 李长生,黄季焜:《异质性信贷约束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财贸经济》,2020年第3期。]。
梳理和归纳既有的文献表明,学界涉及农民工创业意愿及影响维度的研究较多,对比既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研究对象上来看,本文以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为样本,扩大了样本量以提高研究信度;第二,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基于农户个体差异对创业政策执行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对创业绩效影响研究的广度;第三,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文将基层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讨政策支持和农户个体差异在创业绩效中的作用机制,使得本研究的结论更具有针对性。
(二)研究假设
1.农户个体特征与创业绩效
农民的创业行为倾向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职业等特征的影响,但在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职业等个体特征中,何种因素对创业绩效贡献最大,学界暂无定论。赵德昭认为,农民工的创业时间与创业绩效正相关,有创业经验的农民工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创业绩效[ 赵德昭:《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学家》,2016年第7期。]。强国令、滕飞基于调研数据发现,创业者的人脉资源、经商打工经历等都对创业成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强国令,滕飞:《数字普惠金融与女性创业》,《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年第4期。]。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假設H1:返乡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学历、年龄、地域)对创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创业企业的特征也是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创业企业特征包括创业年限、规模、经营形式以及企业所属区域。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假设H2:农民工所创企业的特征会对政策执行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2.政策支持与创业绩效
政策支持度反映了政府对创业企业的包容程度,是企业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创业主体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资源,均与创业绩效之间有密切联系。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假设H3:政策支持力度在农户个体特征、企业特征与创业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项目组于2021年4月至9月对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绩效进行专项分层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方式确定调研具体的乡镇区域。调研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家庭特征、文化水平和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农民工所创企业的规模、所在领域等微观信息,第三部分为农民工所创企业获得的政策支持类型及项数。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3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1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8%,问卷的抽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绩效和水平。从学界既有的研究方法来看,对创业质量的衡量有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判法两种:一是采用企业年收入或者利润的客观评价法,二是采用受访农民工对创业绩效满意度的主观评判法。由于本次调研时间较短,主观评判法中个人主观意愿强烈,可能会造成问卷信息不准确的情况,本文采用企业年收入作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绩效指标,辅以创业年限和创业规模进行综合考量。被解释变量按照1-5级对企业收入金额进行排序,分别赋值为2万元及以下、3万~5万元、6万~10万元、11万~20万元、21万元及以上。
2.自变量
本文将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与创业企业特征二者的交互项设置为解释变量,结合研究假设以及现有的调研结果,选取创业年限、创业规模、经营形式、企业所属领域为企业的基本特征,选取农民工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创业所处的地域等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变量的设置与具体信息见表1。
3.中介变量
本研究关注的核心中介变量为政策支持,从“是否获得过支持”“创业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项数”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其一,创业企业是否获得过政策支持,“0”代表“未获得政策支持”,“1”代表获得过政策支持;其二,创业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项数,取值1-3之间。
(三)计量模型构建
1.农户个体特征和创业企业特征
基于计量模型分析农户个体特征和创业企业特征对返乡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选取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创业年限、创业规模,企业所属领域、获得政策支持项数作为自变量,农民工创业绩效作为评判指标。因变量创业绩效的取值1-5分别代表年收入2万元及以下,3万~5万元,6万~10万元,11万~20万元,21万元及以上,年收入逐步增多,故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并且使用logit连接函数作为研究模型。
2.政策支持中介效应检验
在既有研究中,学界通常使用两种方式来检验中介效应:第一种为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法,其理论由温忠麟等[ 温忠麟等:《国内中介效应的方法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22年第8期。]提出,通过分层回归方法检验中介效应,该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其检验效能较低,部分中介存在的缺陷容易出现假阳性,结论的可靠性较低。第二种方法为乘积系数检验法,其原理是检验a*b是否呈现出显著性,在具体做法中又分为使用Sobel检验和使用Bootstrap抽样法进行检验,其中Sobel检验要求样本量大且数据和a*b都符合正态分布,检验功效具有局限性。本文采用Bootstrap抽样法,其检验功效和敏感性相对较高,对于中介作用抽样分布不进行限制。如果M为X到Y的中介,则需满足下列条件:
Y=C1X+e1 (1)
Y=C2X+bM+e2 (2)
M=aX+e3 (3)
上述检验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对自变量X和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目的为得到总效应C1值;第二步对自变量X,中介变量M和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目的是得到直接效应C2值,以及中间效应过程值b;第三步对自变量X和中介变量M进行回归分析,目的是得到中间效应过程值a。若C1、C2≠0,则M为X到Y的部分中介,若C1、C2=0,则M为X到Y的完全中介。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执行绩效的计量分析
(一)主要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返乡创业农民工个体特征
根据表2,调查样本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东部地区稍多。在性别方面,返乡创业农民工以男性为主,比例为71.32%;年龄方面,返乡创业农民工年龄结构在31~40岁的占比30.60%,41~50岁的占比48.17%。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1985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创业者居多;有88.52%创业者处于已婚状态,说明农民工创业者主要由已婚人员组成;在文化程度方面,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初中、中专及高中文化为主,比例分别为51.45%和30.18%,学历普遍较低。
2.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特征
由表2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所处的行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业、种养殖业和服务业为主,企业经营形式中个体户占85%。从创业年限来看,1年及以下的占37.68%,2~4年的占52.01%,5年及以上的占10.31%。从创业规模来看,这里用企业员工数量来量化指标,其中1~5人的占55.67%,6~10人的占26.05%,11~20人的占13.12%,21人及以上的占5.15%,多数企业创业规模较小。从创业绩效来看,在被调查的2134份返乡创业农民工样本中,返乡创业年收入在2万元及以下和3万~5万元的农民工最多,占比分别为29.71%和44.99%,6万~10万元、11万~20万元、21万元及以上的分别占样本总体的15.00%、6.33%、3.98%,可见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年收入较低。在被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获得基层政府政策支持的占91%,从样本创业中选择的政策支持项数来看,获得政策资源的数量为1项及以下的占50.61%,2~4项的占44.24%,5项及以上的占5.15%,说明绝大多数农民工在创业期间都曾获得至少一项政策支持。
(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SPSS26.0软件中的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分析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首先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模型似然比检验用于对整体模型有效性进行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即说明本次构建模型时,放入的自变量具有有效性,本次模型构建有意义。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从返乡农民工个体特征来看,年龄和文化程度在1%左右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农民工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其创业绩效越高,年龄和文化程度与创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域的回归系数值为3.660,并且呈现出1%水平的显著性,意味着地域会对创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创业绩效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数据最差的为西部地区。假设H1成立。
从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特征来看,创业年限和创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800和0.739,均在1%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为正,说明创业年限和创业规模会对创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年限越长,其创业绩效越好;创业规模越大,其创业绩效越好。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获得政策支持项数的回归系数值为3.401,并且呈现出1%水平的显著性,这表明获得政策支持项数会对创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获得政策支持项数越多,创业企业的绩效值越高。假设H2成立。
(三)政策支持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按照中介效应检验的三个步骤对中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的列(1)为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企业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在1% 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返乡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企业特征与政策执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表明可以进行下一步检验。表4的列(2)为农民工个体特征和创业企业特征对政策支持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农民工个体特征和创业企业特征对政策支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4的列(3) 进一步对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创业企业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在Bootstrap 中介效应检验中,p值小于0.01,在1%的水平下显著,且在抽样次数为1000次时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农民工个体特征和创业企业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中,政策支持对其路径传导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农民工个体特征和创业企业特征对政策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东部地区以及学历、年龄结构较大的农民工,更容易获得基层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基層政府的政策支持对创业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农民工政策获取能力的增强,对创业绩效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综上所述,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和企业特征可以通过基层政府的政策支持影响创业的绩效水平。假设H3成立。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血缘、亲缘和地缘构成了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纽带,这使得人际关系网络呈现出“差序格局”的特征,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地位。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和现实基础,更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基于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的2134份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创业企业特征、政策支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创业年限对创业政策的绩效影响显著。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个体的性别、婚姻状况、创业形式等对返乡创业政策的执行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年龄与农民工创业绩效呈倒“U”型增长,学历与农民工创业绩效呈线性增长。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获得过政策支持及支持的项数对创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差异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显著,较之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政策环境和农民创业绩效更优。同时,也说明东部地区的政策资源、创业环境要显著优于中西部地区,这也直接影响到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绩效。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提供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领域的农民工开展个性化创业指导,切实关注创业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以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绩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王成利,王洪娜:《城市长期居留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差别化落户政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Policy Implementation 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Logic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23 Provinces (Districts,Cities) of China
Ding Junhua,Geng Mingzhai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to examine the level of rural talent revitaliz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governance. Based on 2134 survey data from 23 provinces((districts,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and policy support from grassroots governments on the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The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the age structure, educational level, and entrepreneurial years of farmer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ion where migrant workers are locate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of farmers in the eastern region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impact of gender, marital status, and entrepreneurial form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n returning hom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support of local governments has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effect on th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of homecoming entrepreneurship.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flexible differentiated employment support policies and differentiated support policies. Provide an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 effectiv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entrepreneurs, and strengthe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policy embedding;entrepreneurship execution performance
[責任编校 陈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