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0年皇城老街,更新

2023-04-28丁奇梁健吕林声

大学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藏书楼红楼大街

丁奇 梁健 吕林声

2021年初,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丁奇教授团队主持了北京老城中南海周边西安门大街改造提升、北京中轴线旧鼓楼大街环境品质提升等首都核心区多个街道更新设计工作,同年11月底,项目竣工验收,改造完成。团队在探索城市街道设计如何改良街道职能的同时,实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的西安门大街历史悠久,它不仅承载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展示北京核心区古都风貌的重要街道。西安门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西安门大街是古代皇城西侧的唯一通道,这条长约800米的街道曾经是皇城和市井的过渡地带。

近年来,随着交通拥挤、设施衰败、城市传统文化特色逐渐消失等问题的出现,2021年4月,西安门大街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启动。

根据对史料的梳理和现场勘查,我们认为,西安门大街的区位和空间格局从元代至今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条街道遗留下了从明代、清代、民国一直到现在的生长痕迹。元大都时西安门大街两侧皇子嫔妃的宫殿早已不存,徒留典籍中文人墨客的只言片语。明代皇城墙上的琉璃瓦还零星散落于街道两旁的院落中。清末的民居和教堂、民国的红楼电影院、新中国成立后的近现代建筑并立于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建筑群间。可以说,这条街道是北京这座古城活的血脉,带着不同时代烙下的印记。

因此,我们团队达成共识:这是一条活的街道,在改造提升中,我们要留住街道生长的痕迹。

“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

在西安门大街83个整治提升点位中,有红楼公共藏书楼、西安门大街141号的清代风格砖券门、巴洛克风格的1901咖啡馆、西安门大门值班班房旧址共4处保护性修缮点位。这些跨越明清、民国、近现代的建筑本身便诉说了这条街道的历史,对沿街建筑立面按照保留、改善、整饰的分类,我们实施“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尽可能地保留历史痕迹。

沿着西四南大街拐到西安门大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道两旁的红砖建筑——红楼公共藏书楼和华乐颂音乐主题酒店,这是西安门大街改造后最直观的体现。

红楼公共藏书楼前身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红楼电影院,是这一街区历史建筑的代表,其外墙上曾层叠着不同时期的街道装饰效果。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刷的是灰色墙漆,后又覆盖成之前的红色涂料,近几年贴上了灰色墙面砖。过去的保护思路偏重装饰效果,这反而遮盖了历史建筑本来的面貌,掩盖了它的历史信息。于是,我们团队对曾经被刷成灰墙的红楼公共藏书楼经过打磨,去掉了表面灰浆,露出了旧有的红砖墙。就连红砖墙面上具有历史时代感的标语字样等历史信息,我们也都保留了下来。

藏书楼对面的华乐颂音乐主题酒店,我们采取同樣的红砖外立面。这家酒店的前身为主营中西乐器、音像资料等的清华乐器和速8酒店等13家小门店,建筑外立面较为杂乱。这次,在调整业态的同时,我们用现代手法砌筑的红砖外墙,向街对面的红楼公共藏书楼致敬。

位于西安门大街的1901咖啡馆是北京现存民国洋式建筑中少有的巴洛克建筑,改造过程对违建进行了拆除,根据历史信息修复了原有立面,整理了周边杂乱无章的现代仿古建筑的墙体和门窗,使整体风格更加协调。

“健康街道”

此次西安门大街改造提升最直接的原因是道路拥堵,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路旁无序停车是造成道路堵塞和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西安门大街西侧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口。由于路旁停车的挤占,自行车通行被迫紧贴机动车道,存在安全隐患。

于是,我们引入了“健康街道”的理念和方法。该方法强调街道是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及公共空间设计要关注全部街道中任意位置上、所有人的感受与体验,要实现出行与空间环境的良性循环。

过去街道被认为是汽车的天下,有相关数据表明,80%的街道空间被不到20%的机动车利用。随着观念的提升,人们逐步认识到街道是所有人共享的,无论你是步行,还是骑行。

根据“分段引导,针对改造”的原则,我们划分出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界限以及针对共享单车的电子围栏,对道路交通进行了引导,优化动线,疏解停车。

作为历史文化街区,除了承载交通功能,西安门大街也是一条体验文化的路线,因此,我们更关注街道上的人。通过合理利用整治实施后的公共空间,街道增加了7处绿地面积,尽可能增加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尽可能增加休憩停留的公共空间,为行人提供充足的慢行系统。街道成为阅读建筑遗产、体验古都文化的流动长廊,提升了街区活力。

我们还认识到,保护与更新过程与居民形成良好的互动非常重要。历史街区的改造需要征求居民的同意,让居民从中获益,改造才更有价值。我们鼓励居民认养绿植,实现“共建、共管、共享”,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和绿色景观。

实施阶段,我们由街道开始,逐渐过渡到街道内部的院落整改。涉及民居的改造方案,我们逐户与居民协商沟通,小到更换外立面门窗样式,大到空间布局调整,提供多种方案供居民选择。同时根据居民生活的需要,在城市更新的公共范畴里,帮助解决长期存在的难点,比如改造阶梯为无障碍坡道、改造下水道解决胡同口积水问题等。

城市更新的新范式

如果说西方很多城市问题是串联式的,在相对长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得到解决,那中国城市更新问题则是并联式的,其复杂性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

北京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中国传统营城理念形成了北京老城的中轴线、棋盘格式道路网的基本格局和胡同-四合院的空间肌理。北京老城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演变为功能复合、空间杂糅的街区,相对于西方大都市衰败的中心区,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在做城市更新时,我们需要同时解决很多并联问题,比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功能完善、老城区设施保障、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及各个部门管理交叠等问题。要创造性地解决这么多复杂的问题,无疑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街道更新改造的价值是为了更高的机动车通行效率,还是为了有更安全的城市活动场?是注重街道街面的整饰一新,还是更益于居民和行人的舒适?城市更新的方向在近些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共识。

“保护性更新”是我们团队在北京老城街道规划治理设计中一贯的主张。西安门大街的更新也做到了“用更少的钱和更短时间,保证更好的、更新效果”。改造过程中对建筑遗产的改动慎之又慎,精细化的“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实际上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节约。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藏书楼红楼大街
逛大街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奇怪的大街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渐解红楼味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藏书楼开出一朵花
城南袁氏及其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