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亮剑”助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3-04-27李雅洁
| 本刊实习记者 李雅洁
日前,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和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衣艳荣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刘新中介绍,为进一步规范渔业生产活动,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农业农村部连续第六年组织各地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机构开展了“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在执法过程中,各地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严厉处罚了一批违法人员,有效维护了渔民的合法权益和渔业生产秩序。
渔政执法“出重拳”全年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2万件
“亮剑2022” 由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海洋伏季休渔、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规范利用、涉渔船舶审批修造检验监管、黄河等内陆重点水域禁渔、水产养殖用投入品规范使用、涉外渔业监管、打击电鱼行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等十个专项执法行动组成。
刘新中表示,一年来,各级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一安排,着力执法攻坚,重拳打非治违,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渔政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延续了最严执法的强劲势头,保持了严打重罚的高压态势。力量投入持续增加,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0.5万人次、车辆63.8万辆次、船艇26万艘次,同比分别上升16.4%、26.5%和15.7%。办案强度大幅提升,检查渔船、渔港码头、市场、船舶网具修造厂点118.1万个(艘)次,水上巡查570.8万海里、陆上巡查1309.0万公里,同比分别上升21.5%、30.9%和26.9%;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2万件,其中移送司法处理案件5096件,行刑衔接明显加强。打击效果更为凸显,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9万艘、“绝户网”80.2万张顶,组织开展集中拆解销毁活动6400场次,形成了强大震慑;收缴电鱼器具7253台套,大范围、群体性电鱼行为基本杜绝,散发性电鱼行为大幅减少。
二是部门联动执法机制有效构建。深化与公安、市场监管、海警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情报信息共享、重大案件会商、执法力量统筹。会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长江流域禁捕专项执法,会同公安共同开展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联合公安、海警部署开展伏季休渔专项执法,部门联勤联动不断强化、执法协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联合执法行动中,各地基层执法机构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积极作为。会同公安、海警部门,对2022年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的172个集体和285个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充分发挥七部门涉渔船舶审批修造检验监管工作机制作用,强化涉渔船舶源头管理。
三是渔政执法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对地方执法办案业务指导,举办了两期渔政执法骨干人员能力提升活动,近4万人次线上学习。加快提升办案技能,组织开展2022年度全国渔政执法案卷评查,对85卷优秀案卷进行通报,进一步提高了各地办案质量。扎实推进装备现代化,落实渔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编制执法装备建设项目建议,推动新技术、新装备、新手段应用。
四是渔政执法宣传氛围浓厚热烈。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执法宣传,累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083万份,受理群众举报8419起,发布黄河禁渔、伏季休渔典型案例20个,向不法分子发出严打高压的强烈信号,向社会传递渔政执法正能量。
2023年是“中国渔政亮剑”连续开展的第七年,刘新中表示,今年将继续擦亮渔政亮剑执法的品牌,锚定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破解危害渔业发展的顽瘴痼疾为导向,针对性开展十个专项执法行动,涉及长江十年禁渔执法、长江十年禁渔的执法、黄河等内陆水域禁渔执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涉鱼“三无”船舶和“绝户网”治理、电鱼治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渔船修造源头治理、涉外渔业治理和生产安全治理等方面。
十年禁渔成效初显 累计落实补偿补助资金269.98亿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马毅表示,2022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二年,农业农村部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暨长江禁捕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和沿江省、直辖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十年禁渔成效初步显现。
截至2022年末,中央和地方累计落实补偿补助资金269.98亿元。16万多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实现应帮尽帮,22万多名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在高压严打态势下,重点水域禁捕秩序总体稳定。2022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共查办非法捕捞等涉渔行政案件18525起,查获涉案人员20543人,查获涉案船舶1743艘,清理涉渔“三无”船舶4565艘,清理违规网具18.4万张(顶)。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步恢复。根据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鱼类193种,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25种。重点水域捕捞量经过坚持也有大幅度提升,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有增加。比上游的特有鱼类、中游的四大家鱼、下游的刀鱼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部分物种分布区域明显扩大。长江刀鱼能够溯河洄游到历史上最远的水域洞庭湖,多年未见的鳤鱼,在长江中游及洞庭湖出现频率也增加了。
马毅表示,禁渔实施以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但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总体偏低、珍稀物种濒危状况严峻、外来物种种类较多、水系连通性和水生生物生境状况较差等方面现状尚未根本性改善,仍需要坚定不移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统筹开展系统性保护。今年作为长江禁渔“三年强基础”的收官之年。农业农村部将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做好工作。
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落实长江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渔业法修订,同步做好实施条例等配套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也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办法,为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规范休闲垂钓提供执法依据。
二是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会同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持续开展长江禁捕工作年度考核,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暗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约谈,挂牌督办、集中整治、消除地方松懈的思想苗头。
三是要兜牢渔民安置保障底线。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通过就业培训、职业推荐、创业支持和公益性岗位等渠道持续开展就业帮扶,落实养老保险补贴,把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及时纳入低保、特困救助供养范围,推动将生活困难的退捕渔民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体系,实施好就业帮扶暖心行动和“十省百县千户”的跟踪调研,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全面加强涉渔的执法监管。落实好“中国渔政亮剑2023”的要求,持续深化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非法渔获物的专项打击整治,加强对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和新捕捞手段的监管执法力度,继续实施对违规垂钓、“三无”船舶涉鱼等老问题的打击整治。健全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禁渔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行动,消除非法捕捞的隐患。同时,加快《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的项目建设,完善“亮江工程”等执法能力部署,加强协助巡护队伍建设,进一步织密执法监管网络。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深入贯彻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
江开勇表示,水生野生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保护好水生野生动物对于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农业农村部的一项重要职能。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长江江豚等一系列珍贵濒危物种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海龟、大鲵、中华鲟等部分物种全人工繁育技术得到突破。关心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我国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目前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如物种栖息地保护力度还不够,经营利用活动也有待进一步规范,偷捕水生野生动物、肆意破坏栖息地等严重的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这些都成为影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即将施行,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今年将严查破坏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突出栖息地保护,重点开展对海龟、斑海豹、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的主要栖息地的巡查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工程建设、偷捕滥猎等违法行为,保护好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空间。继续加强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市场餐饮等重要场所的整治,严肃查处未经批准或者超期限、超范围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活动。同时,今年将特别关注海洋馆、水族馆等场所,强化鲸豚、海龟、斑海豹等在养水生野生动物监管,开展清查登记,纳入信息系统动态管理,严肃查处非法的展示展演活动,进一步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行动 加强外来物种防控
为科学评价长江禁渔成效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依托有关科研单位成立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构建起了由一个部级监测中心、15个沿江省市省一级的监测站和700多个监测点位共同组成的资源监测调查网络体系。
根据《长江保护法》要求,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办法(试行)》,这个办法是我国针对大河流域水生生物状况建立起的第一个有相对成熟理论指导和相对健全实践支撑的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性指数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特征和长期监测调查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了科学性与实践性、普适性与特殊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原则性与操作性,共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优”“良”“一般”“较差”“差”和“无鱼”,能够总体反映长江流域鱼类、重要物种和生境三大方面的阶段特征和演变态势。
衣艳荣介绍,根据资源监测数据,农业农村部评价了2021年度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情况,长江干流主要是包括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中游、下游和长江河口,长江干流这块的生物完整性指数值为40.70分,鄱阳湖、洞庭湖指数值分别为46.70和41.70分,是六级中的中间位置,相比2018年模拟估算的“无鱼”等级提升了两个等级。赤水河是目前长江唯一一个干流没有闸坝阻隔的一级支流,也是率先试点全面禁渔的一个水域,其分值为80分,等级为“良”,均明显优于其他水域。
从上述评价结果和过程来看,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还存在水生生物多样性偏低、部分物种资源恢复缓慢、外来物种种类较多、水系连通性较低、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较差的问题。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针对上述问题和短板,在全面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行动,加强外来物种防控,促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提高。
强弱项补短板 不断完善海洋伏季休渔执法
海洋伏季休渔执法是每年亮剑行动的重头戏。海洋伏季休渔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持续时间最长的资源保护制度,农业农村部经过不断地完善,目前每年5月1日到9月16日,除极个别作业方式和特许捕捞外,全部海洋捕捞渔船和配套辅助船都要实施阶段性休渔,做到“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
刘新中表示,这一制度实施的时候,在夏季海上基本上没有渔船,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遏制与减缓我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发挥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我渔业大国责任担当。
在社情民意调查中,94.7%的受访者认为2022年的休渔秩序更加规范,好于往年。近海资源状况持续改善,开捕后,鲅鱼、鱿鱼、口虾蛄,口虾蛄就是皮皮虾,梭子蟹等主要品种捕捞产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大黄鱼、带鱼等优质鱼种也明显增多,去年钓带显著增加,山东、江苏等地渔船日产量同比增加10%~20%。
2023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强弱项补短板,强化重点对象监管。加强钓具渔船、休闲渔船进出港检查,严查船证不符、证业不符问题。强化渔船动态监控。充分运用全国渔船动态监控系统,逐船标注专项捕捞渔船信息,开展动态船位实时监测,全天候筛查研判违规渔船,实时通报地方依法核实处置。强化异地休渔渔船监控。健全异地休渔渔船共管机制,船籍港地密切跟踪异地休渔渔船,主动联络沟通,实时掌握船舶动向,停泊港地定期排查异地休渔渔船,督促渔船开启船位监控设备,及时向船籍港地通报船舶动态。强化协同联动。继续加强与公安、海警等部门执法协作,完善联勤联动、信息共享,推动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线内线外同步发力、海上陆上齐抓共管,确保这项中国最大的、涉及人口最多的、时间最长的资源养护制度得到持续的监管到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