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3-04-27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桑芝晶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中生法治

文/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桑芝晶

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此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高中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培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中势在必行。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个核心素养是思政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政治认同居于核心地位,法治意识是学生实现参与公共事务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由此,只有引导青少年正确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才能使其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治素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思政课正是培养学生具备法治素养的主要渠道,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对提高中学法治教育水平以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走向成年人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想正由幼稚向成熟转变,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关头。当今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互联网上,高中生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海量的信息包罗万象,帮助青少年建立起了独特的认知结构,使其在性格上更加特立独行、独立自主、不迷信所谓的“权威”。同时,这样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容易让他们出现焦虑、偏激抑或是逆反心理。除此之外,在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下,高中生也可能会挑战社会法治的底线从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守法的前提是懂法,懂法才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高中思政课不仅能教授给学生法律知识,也能使他们对法治有情感认同与理性认知,并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认同法治是符合国情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支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法治价值观。①江奕晨:《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上海师范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丰富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相一致,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有利于高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法治习惯

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价值观的指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只有在正确的法治意识的引领下,高中生才能在实践中做到遵纪守法。近年来,高中生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相当一部分原因与涉事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不强、没有树立法治信仰、对法律没有敬畏之心有关。因此,要培养高中生具备法治意识,使他们明白法律是神圣和至高无上的,要敬畏法律、远离犯罪。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中思政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遇事用法习惯,锻炼出法治实践能力,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能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不是逆来顺受或冲动行事。此外,接受法治教育也能使高中生明白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行事合理合法合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改变命运。

二、当前高中思政课的法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法治素养亟须提升

高中思政课教材涉猎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涉及的法律知识也十分复杂和多样化,②王卉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初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9年7月01期。注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下,让学生明确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对相关知识能有一定的了解,并向学生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因此加深思政课教师对我国法治理念的理解与认知势在必行。现阶段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法治素养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的法治课教学。我国大部分的高中思政课教师是通过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该专业课程设置倾向于政治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容,对法律相关的课程内容却没有太多涉及。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其次,受自身法治素养的局限,高中思政课教师对法治案例进行选择、处理、利用时会不知所措、似是而非。比如,他们往往选择那些在侵权行为发生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展开教学,却有将法治意识定性为受到侵害后知道维权的嫌疑。事实上,法治意识教育需从预防侵权阶段就开始,以此激发学生实施法治行为的自觉性,彰显法治的深刻内涵。因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法治素养刻不容缓。

(二)学生的法治素养不高

因为学习压力较大,功课负担较重,高中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时间较少,难以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并且,我国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与家长在面对高考时抱有的功利心比较强,认为高考不考或考得极少的内容可以不用学生花时间去学习,因此忽视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导致他们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有不少案例表明,许多高中生在遭受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或是学生欺凌时,会走极端,选择逆来顺受或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是学生欺凌中的施暴者,但他却意识不到自身行为的恶劣性质,以及自己将给他人、学校、家庭、社会带来多么巨大的伤害。部分高中生不关心国家的法治建设,又受到了某些不良媒体的负面宣传的影响,加上自身思想不成熟、不坚定,所以看问题偏激、狭隘,甚至对我国的司法公正持怀疑态度。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是一项凝心聚魂的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三)学校的法治氛围不浓厚

学校在法治教育和宣传上的经费投入、制度保障、人员设置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教育宣传方式也比较单一和过时,很少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开展师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没有形成浓厚的法治学习氛围,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活动的场所中能接触到的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并不多,缺少体验感。

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的路径

(一)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理论教学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理论教学需要好好利用新课标和新教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国依法治国和思政教学改革的指导,将其融入高中思政课后,对教师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转变陈旧思想。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是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教材,具有十足的知识性和实用性,紧跟当今时代的需要。因此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案例内容,顺应法治建设的时代发展,融入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与创新。其次是学科组进行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在研读新教材、新课标要求之后,需要与其他思政课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以便更准确把握新教材的深度、广度与高度。此外,思政课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法治教育教学体系,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学系统化。最后是进一步拓展教材的知识面。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点时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社会热点作为案例,在分析法律案例时进一步协调发展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调动他们的学法热情。

(二)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除了课堂教学外,实践教学中更应该加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因此,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占比,让学习促实践、实践促成长,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并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模拟法庭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教师设计法治实践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深度和有序性、有效性,可以在实践教学前给学生适当布置一些功课,组织相关法治知识的预习,让他们自主分工、各司其职,对案例或法治事件进行针对性的走访、调查,做好上课前的必要准备,保证法治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文化建设

法治教育的开展不应局限于思政课堂,也需要其他课程的加入与助力,共同塑造充满法治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此,学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让学生身处法治环境,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工作人员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法治元素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春风化雨般影响学生成长。此外,学校还要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学生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与深刻内涵,促使他们关注法治建设进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立德树人新发展。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学习促研究,研究促理解,可以增强高中思政课的吸引力,使思政课更具现实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中生法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