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在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3-04-27卓晓华刘丰源张永洁王丽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基础对分课堂

卓晓华 刘丰源 张永洁 王丽雅

关键词: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08-0173-05

1 引言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2020年,教育部为深化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行动计划中第八条提出,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

根据文件精神,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提高课堂活力和教学实效,打造高质量课程和高水平课堂,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该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1]。对分课堂很好地解决了课堂中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动接受,以及由于课堂时间过长,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问题。近年来,不少教师在不同的课程中运用了该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是在网络学习(Elearning)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教学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在国内,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最早提出,他指出“Blended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由此可见,混合式学习是将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3 医学类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情况

3.1 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医学类高职院校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 年版)》,该课程的课程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使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课程结构包括了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必修或限定选修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基础,包含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信息检索、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六部分内容。这也是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由于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专业课程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大。因此,公共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普遍比较短,课时相对较少。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总学时数仅为39学时。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既有基础性的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使学生既能高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操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3.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计算机基础水平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来自本省内。8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受家庭条件限制,学生普遍没有个人计算机。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仅停留在打字和基础的文档编辑,对于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缺乏了解。在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认为应当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希望能掌握办公软件、图像、视频编辑等软件的基本操作,个别同学还希望能对程序设计有所了解。同时,同学们还认为线上教学资源的补充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非常必要。

总体来看,高职的大多数学生在入校时都拥有一定的学习动力,有良好的学习意愿和学习主动性,但普遍存在计算机基础薄弱,缺乏硬件设备支持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等问题。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长有限,学生实践练习不够充分,存在课堂学习热情不够、主动性不强、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比较低等问题,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不强,由于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4“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的实践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基础差、缺乏一定的操作环境这一系列问题,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团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地整合,并录制了配套的教学微课视频,设计了小组讨论案例等教学资源,在中药学专业中开展了“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下面,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部分为例,阐述一下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

4.1 教学内容分析

Word文字处理软件共有三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包含了Word的基础操作、页面布局与美化、样式目录的应用等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团队按照以实践练习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思路,将章节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科技论文排版为最终任务目标,设计目标完成的制作流程,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将教学内容分解到6个任务中,授课总时长为12学时。具体任务分解如图1。

4.2 學情分析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面向一年级新生,通过计算机基础水平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功能了解不全面,对Word软件高效、强大的排版功能缺乏深入的了解,同时发现城乡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见表1。

4.3 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教育部备案学校制定的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兼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MS Office二级考试大纲,结合中药学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确定了教学目标,如图2:

并根据教学内容,梳理出重难点,如表2:

4.4 教学实施过程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以对分课堂为主,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了在线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并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案例素材,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与对分课堂充分结合起来。分别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前与课后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课中采用以对分课堂为主,混合式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以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同时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

4.4.1 课前教学准备

课前教学主要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来实施,一方面教师根据章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整合本节课相应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前学习导学案、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课前自测题等。

课前学习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内容设计上主要报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思考问题等,如表3 所示。

微课视频,对本节课涉及的一些基础性操作,或较为复杂的操作,通过提前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观看和学习,实现分层次预习。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综合展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了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课前自测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水平,检测预习效果,记录问题所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根据本节课程的内容发布课前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的主题可以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

4.4.2 课中教学实施

课中的教学过程以对分课堂为主,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签到、随堂练习、主题讨论、评分等课堂活动,实现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时数,采用了当堂对分的形式。

1) 讲授环节(Presentation)

教师精讲是对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教师根据课前学习的反馈情况,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具体教学设计见图4。

2) 内化吸收环节(Assimilation)

知识内化吸收环节是对分课堂的精髓,通过独立完成此环节,促使每位学生对新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梳理,有利于将新知识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知识框架。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这一环节,设置相应的练习任务和思考练习题发布在学习通平台,学生通过自主实践,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并将自己练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为小组讨论环节的交流讨论做准备。对于基础水平较弱的同学,在内化吸收环节,还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查看微课视频,跟学跟练。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进行个别答疑,记录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

3) 讨论环节(Discussion)

学生完成内化吸收环节后,根据预先分配的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这一环节,通过学习通平台发放主题讨论内容,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并能根据所学来解决问题。讨论过程中,小组内指定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大家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汇总大家的共性问题,并在讨论结束后,分享本组总结的方法,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各小组共同思考,鼓励小组间互相回答。未能在小组间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进行统一答疑,并进行重难点的强化巩固。

4.4.3 课后混合式学习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实施效果,布置相应练习题和作业任务,方便学生进行课后巩固与拓展。考虑到学生普遍缺乏个人电脑,无法进行实践性操作,课后的练习任务以总结归纳,选择、判断、填空等客观练习题为主。教学团队整理了往年的二级考试题目,选取了部分理论性的题目,建立了课后练习题库,根据教学内容,按章节发送给学生。学生在答题结束后,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答题情况,并和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及时纠正错误,加深记忆。

4.5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施,教学团队发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5.1 学生参与积极性强

紧扣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强”带“弱”的混合分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自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单元完成后,学生能够运用Word整理专业课程的课堂笔记,完成论文报告类作业,并为后续学习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5.2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明显增强

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运用实践技能的同时更牢记理论知识点,建立二级考试练习题库,方便学生课后拓展练习中巩固记忆。以案例任务形式引领的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结束后,部分学生参与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规范的商业计划书,获得了职教赛道省级金奖。另有部分学生还参与了第三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Office高级应用赛的Word赛项,荣获了区域赛一等奖,全国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4.5.3 学生成绩整体提高

在学期结束时,教学团队对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成绩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比对。考虑到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仅比对了使用统一试题,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试题由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组成,各占50分。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中药学专业,成绩明显优于其他专业,具体见表4和图5。

从表4中可以看到,无论是从理论部分还是实操部分,采用“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好,从标准差的对比上可以看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成绩分散程度比较小,大部分成绩都接近平均值,整体水平比较稳定,参照图5,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药学专业学生的成绩更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于大部分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5 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分课堂的知识内化环节、小组讨论环节,以及课前课后混合式学习的补充,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时间,如何设计知识内化、小组讨论以及课前课后的案例任务,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学习任务中去,需要教学团队进一步思考和设计。二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需要改进。目前,学校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主要由教师进行考核打分,但“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多元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增加学生自評、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量化细化评价标准,实现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才能帮助教师及时、全面了解并诊断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三是如何设计线上教学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期间,受疫情影响,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完全是线上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个人电脑,知识内化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如何有效利用学习通平台及其他线上教学环节,更好地开展教学仍需教学团队不断去思考和研究。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基础对分课堂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探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