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3-04-27武思思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教法人才培养

武思思

摘 要:国家实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打造高质量技术技能日语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服务平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高水平专业群的热点与重点课题。本文通过梳理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成果,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探究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提升高水平专业群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高计划;人才培养;教师;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19

2019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引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技术技能服务平台,推动全国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度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的设施,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双高计划”启动。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提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名单,高职院校推进实施教师、教材与教学改革的任务,简称为“三教”改革。不仅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而且可以帮助行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1 “双高计划”下高职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1.1 坚持“中国特色”,体现基本原则

“双高计划”需要在中国高职院校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办学方向,完成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育训结合、工学统一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服务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

1.2 重视产教深度融合,增强校企合作

面对传统高职院校教育体系难以完全面向企业和市场的缺陷,鼓励并支持市场优秀力量能够进入学院专业教学改革和推广领域,完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加强学校服务贡献力。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运行模式,直接对接日语外贸相关人才需求目标,逐步提升外贸服务转型升级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日语专业人才,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形成同一共同体,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強有力支撑,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1.3 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强调立德树人

德才兼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和专业团队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有助于高水平培育学生的认知、合作、创新和职业这四种能力。这种模式不仅缓解了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同时,对口培养也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学生在获得直接就业技能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得非认知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沟通交流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国情、教情、省情、校情,必须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德与修技并举、立德树人与发展经济社会并重,形成了扎根中国民办教育的鲜明特征。

中国高职学校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和深化德育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特色校企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努力探索适合各院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教学管理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努力提高学生技术技能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为中国高职学院的成功创建添砖加瓦。

2 高职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并不少,培养出来的学生日语总体水平比较好,可是却存在专业技术技能与日语语言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日语基础知识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总体上比较缺乏医护、机械、计算机等专业技术知识或专业技术知识比较薄弱,可是往往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他的日语语言知识水平却不是很高,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并不少见。高职院校教育中可以同时把专业技术技能与日语语言能力很好地掌握并运用的日语技术技能人才非常少,因此形成了目前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日语人才紧缺的严重局面。在行业企业的发展方面,当前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流比较频繁,我国沿海主要城市还有一批日资企业和中日合资企业,国家对应用型日语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质量有增无减。因此,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对高职院校建设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而高校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培养日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基础知识为主,专业技术知识严重缺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语人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各高校开始探索新型的培养模式。比如:“日语”+“专业”这种方式培养,及“日语专业”+“人文学科”(如文学、医学、旅游等),或“日语专业”+“理工学科”(如理工学、经济学等),日语语言技能与专业技术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应用型日语专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形势下持续健康地发展。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对日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要求非常之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还必须拥有丰富的与专业技术相关知识和相关的实践知识。这样才能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素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如何建立“双师型”应用日语教学团队是应用日语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2.2 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日语课程教学方向不明确,无法打破传统外语教育的壁垒,未能重视日语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实践与应用,使得应用型日语教学目标不明确,使高职日语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无法得以实践。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使用的课程教材相对单一,采用的是纸质课本教材,限制了学生的日语学习视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最前沿的日语知识,语言学习的时效性、形象性、趣味性就难以体现。日语课程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直都摆脱不了传统语言课程的授课方式,老师将多媒体平台等现代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日语教学过程中,但是这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达到的真正目标未能实现,治标不治本,教学效果不明显。

现在,全国很多高职院校日语专业从不同视角和深度探索和实践日语课程教学改革,例如创建高质量日语专业群,努力实现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教”改革、与涉日行业企业协作、通过建设高素质、体系化教师教学创新改革团队,同时日语教师们分工协作完成日语技术技能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促进日语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日语课程教学改革。针对“三教”改革中日语教材的改革,日语教学研究者要把握好应用日语课程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目标、教材的体系框架、教材载体三方面问题;编写与日语行业企业相结合的日语专业教学标准和相关职业标准设计灵活型教材。

高职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关注点较多,包括日语教学方法、手段、内容、整体结构等,结合基础课程目标以及日语课程教学与教材的关系,认真地分析日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建议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明确高职院校本专业教学目标和方向、并结合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教材体系,最后调整与完善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日语专业教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日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学生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据、创新课程评价、考核方式、优化教法与手段、推进第二课堂。

3 高职日语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3.1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完善

目前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善的、系统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日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论,同时应用日语专业相关的理论课程教学还受到高职院校本身的客观条件和当地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学习非语言专业知识,这样既可以习得日语语言知识,也能更好地体现日语与附加专业之间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人才培养模式还包括鼓励教师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日语+专业”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日语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提升,还包括对学分制度、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提出新要求。

3.2 逐步优化课程教学标准

针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与实施,根据新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日语专业教学标准》,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需把教学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不断优化、修订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标准与设计。面对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和应用日语专业教育的新规定,我们的日语专业教师的教学知识必须不断更新。

3.3 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高质量发展受制于日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现在日语教师授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技能、重灌输轻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应用型日语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教师,精通日语语言又具有应用型日语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不同程度都存在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和“双师型”教师缺乏。以湖南都市职业学院为例,日语专业专职教师共5人,研究生3人,青年教师占比40%,基本为毕业时候直接进入学校任教。60%的教师有日本留学或交流的经历,具备较为扎实和高水平的日语专业理论功底。但是青年教师存在专业实践与应用的经验尚浅,专业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只有20%的日语教师除了有专业学历证书外,具备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在企业的职业岗位有日语实践经历。由此看出,“双师型”日语教师比例偏低。

3.4 高质量教材缺乏

日语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日语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教材教师教授的内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术技能的获取、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当前,职业院校日语教材建设普遍存在内容过时、更新缓慢、没有考虑到国家形式,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去思考学生的想法和情绪,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方向,教材选用不规范等问题。同时,部分教材缺少系统性,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缺乏一体化的高质量教材。

3.5 教法與学法不平衡

目前,职业院校教学方式方法无法适应专业教学需求,现阶段应用日语专业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日语语法和单词讲解等理论知识、特别忽视了学习者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程度存在“满堂灌”“闭门造车”情况,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吸引力不强。应该彻底摒弃日语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一些新式教学法。但也不能绝对化,传统教学法有缺点和不足,但其长时间以及普遍应用说明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老师在课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是认识它的缺点和不足不是为了彻底抛弃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为了能更好地改进它,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4.1 不断完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和指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国情和院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所以,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本专业的教育历史、办学理念及现有基础设施、专业教育教学特色资源等,建构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日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目标以及日语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等核心问题。

4.2 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

有效地教学方法是实践人才培养目标最直接的途径,所以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就无法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

4.2.1 因材施教,遵循个体差异,挖掘学生潜能

在教学活动当中,由于不同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习惯和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日语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全部以偏概全,而是需要结合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科学指导,教师需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4.2.2 了解日本文化和语言习惯

日语语言是由日本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所孕育出来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基础日语语言语法与单词的同时,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对于学生学习日语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了解日本语言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甚至更深层次的含义,有利于对日语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日语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向学生讲解日本文化等,在强调我国自身文化,加深文化自信的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多了解日本文化和中国的异同点,课下兴趣学习,课堂讨论和交流。

4.2.3 多种教学方法

跟随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企业对日语人才的技术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单纯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具有知识、趣味、时效的特点,对同学们展开直观和趣味教学,使教学方法及方式多样化,使抽象的日语语言知识变得具体化,这种简单化、具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提升了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知识来源生活而服务生活的原则,让日语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日本的民俗风情融入到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能了解日本的民俗文化,也能认识日本的语言习惯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使学生提升日语口语能力,也有其他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日文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有利于学生校正日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

4.2.4 注重实践教学,做到学以致用

高职高专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培养企业行业需要的日语人才。语言学习光靠课堂完全掌握是不可能的,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日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院校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多的创造实习场所。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实践日语,通过实习创作就业机会和渠道。其次,要让学生理解日语或者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可以采用一系列的举措,例如在班级内不允许使用中文对话,同学们进入班级后必须用日语进行交流,可以督促学生用日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第三,教师积极引导和推动可爱日语实践活动,定期举办校级日语演讲比赛、日语书法比赛、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日语技能大赛等一系列的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促进对日语知识的学习,激发日语学习热情。第四,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选题,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幻灯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向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最后,鼓励学生在假期有机会去涉日企业的地方进行社会实习,深入理解日本企业文化。

4.3 以就业为导向,科学构建日语课程体系

借鉴成功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市场行情调查,顺应社会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分析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可行性以及当下日语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建立科学和完善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要求,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特点和方向,日语专业课程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工作岗位出发,以当代职业发展为背景,强调能力本位。

4.4 扎实推进“三教”改革实施

高职院校推进“三教”改革实施策略,第一强化日语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不断完善教师团队建设、加强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学校和企业不断促进和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行业人才和职校教师的双向流动和交流,发展。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健全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第二召集多方力量、充分地发挥院校和企业优势,引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参与,各方共同协作完成高职日语专业的特色教材的编写和修改、完善日语专业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保证学生所使用的日语专业教材教辅和课程资源内容能符合目前日语相关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构建教材编写新模式。将职业教育教学专家、一线教师、高技能人才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纳入教材编写团队。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应用日语专业教材建设小组,制定高职应用日语专业教材管理各项制度和规定,保证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教材的高质量,扎实推进“三教”改革。

5 結语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实施“三教”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要传授学生日语专业语言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其可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满足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体现。同时,还要注重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日语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全国高职教育肩负培养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担,应用日语专业应积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三教”改革与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突破日语专业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系统的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高日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效率、实现培养应用日语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容.“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山西教育,2022.

[2]刘冬梅.高职高专日语教学改革[P].中国会议,2014,(12).

[3]张倩.“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22,(01).

[4]秦华伟,陈光.“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三教”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教法人才培养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