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讨

2023-04-27刘茜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结合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在系统梳理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过程中,发挥课程潜在的德育功能,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财经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对培养建设新文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71

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就是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显性知识讲解中“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政教育,将价值观引导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程,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协同效应,努力构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在各类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全面展开,以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为抓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因此,当代高校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这就需要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的全程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立德树人和政治素养等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是一国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工具,它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充分利用核算资料,编制国民经济各种核算表,全面核算社会再生产的活动和过程及成果,核算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等的情况,以此来综合描述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具体来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五个子体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充分挖掘国民经济核算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做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同向同行。

2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思政融入点

2.1 由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国民经济核算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运用一套有机联系的概念和方法,编制各种核算平衡表,全面展示社会再生产的活动、过程及成果,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整体状况的系统定量分析。要进行宏观管理,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离不开国民经济核算。讲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时,可以引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内容,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全球经济及中国国情的了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实现爱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政治素养的内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理论方法不断扩展完善和应用范围不断推进拓展的过程。在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时,引导学习领会习近平的大历史观,站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在虚心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历史思维和历史智慧,增强历史自觉性,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争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核算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在具体核算时运用了统计学的分类法,将该整体划分为各个经济单位、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讲解时可引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立足整体,善于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和全局觀念来认识现实世界中复杂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各个经济单位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数据体系,要求必须遵循统一的核算规则。其中,记录时间的约定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在经济价值被创造、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等经济活动的发生时刻来记录所有交易活动。讲解时可强调责任与担当,恪尽职守、敬业奉献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责任观。

2.2 由GDP的核算,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和理性消费

国民经济是一个循环过程,生产处于第一个阶段,其结果构成了后续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所讨论的生产指的是经济生产。在讲解生产的范围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持续不断地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趋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满怀自信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基于增加值的核算,可以分别得到生产法GDP数据和收入法GDP数据,而基于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以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项目的加总,则可以得到支出法GDP数据。应用不同的方法核算资料,可以形成不同的分析主题,体系国民经济中的不同关系。在讲解GDP核算数据的应用分析时,比较我国GDP及其构成项目的变化,促使学生了解国情,意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增强“道路自信”,增强国家荣誉感,激扬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不同于增加值的加总,而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来进行考虑。其中一个去向是最终消费,指当期为满足居民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所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表现了为非生产性消费而花费的支出。在讲解最终消费的概念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网络消费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既满足现实合理需要,又能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促进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 由投入產出核算,培养学生直接与间接相统一的思维原则

投入产出表提供了一张棋盘式平衡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属于生产核算的范畴,可以理解为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其中蕴含精深的经济学思想。在讲解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时,以我国编制的投入产出表为例,并介绍我国投入产出发展历程,以此说明我国在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上始终处于国际前列,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同时通过投入产出知识的讲解,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心理层面上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以专业为工具,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投入产出表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此核算表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各种具有一般均衡性质的定量分析,而建模的基础则是各类投入产出系数。在讲解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时,引入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是普遍联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既要关注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间接联系。人们要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就需要在明确事物直接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事物的间接联系,从联系的总体中揭示复杂现象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各种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2.4 由资金流量核算——非金融交易,培养学生的正确文化观和使命担当

非金融交易核算覆盖从收入分配、收入使用、非金融投资以及资金筹集的全部价值收支过程。在讲解收入分配过程时,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努力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搜集我国收入分配有关数据,分析国民总收入分配中的机构部门比重以及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报酬比重等,强调要着力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更加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在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要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就一定能建设起公平合理、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讲解收入使用核算时,引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力构建节约型社会,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的治国理政思想,阐释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在讲解非金融投资时,引入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学生理解这些新型投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构建新的增长引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持续有力地支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创新精神。

2.5 由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培养学生的诚信原则和“制度自信”

金融交易核算记录了机构部门在核算期内由于经济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非金融交易中的资金余缺,在讲解金融资产体现为一种对未来收益的要求权时,强调信用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当今社会,信用无处不在,引导学生要时刻注重讲诚信、讲信用,个人道德信用的提升既有助于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资金流量表是国民经济核算中金融交易数据的载体。在讲解中国的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时,以中国的资金流量表数据为例,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使学生明确在参与国际金融的过程中,中国金融也保持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特色金融制度。同时通过我国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制度自信。

2.6 由资产负债核算,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家国情怀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资产负债核算是对一国经济体及各机构部门的经济存量(包括经济资产、负债及净资产三个方面)进行的系统核算,它与流量核算共同构成了对经济系统的完整记录。在介绍资产负债核算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加强风险意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预防、控制风险,应对风险时要树立底线思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也要守住底线,从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事物朝着预期良好目标发展,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元素和习近平的依法治国理念,提高学生的法治道德修养。

资产净值简称净值,又称资产负债差额,它不是单独核算的项目,而是一个余值或平衡项。在讲解“资产=负债+净值”这一等式时,强调等式的左右平衡,左侧是拥有的资源,右侧是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只有讲求奉献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净权益。通过对编制原理的讲解,希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志存高远,奋发图强。

2.7 由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平衡美

在当代世界经济环境下,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参与国际经济往来。系统的对外经济核算可以反映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各种经济往来的状况,以及由这些经济往来所积累起来的资产负债存量,从而揭示一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得失,为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在讲解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时,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彼此联系日益紧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为实现国家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國际收支核算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平衡表中的每一项目都分为借贷两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每一笔交易都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得到反映。在讲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贷记账法时,引导学生感受如何简约巧妙地把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高度概括地表现出来,实现其平衡关系。在举例和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借贷记账法”的永恒美、对称美、简洁美和动态美,引领学生感悟“尽美”境界,凸显正能量的社会精神。

2.8 由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培养学生的系统整体性原则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打破了不同子体系之间割裂的局面,系统表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存量条件,获得了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在讲解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时,引入系统整体性原则,把整个国民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它由各个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等共同构成,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引导学生在观察和解决问题时候要学会立足于整体,注重追求整体的最佳效应,同时也要重视和充分发挥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积极作用,避免出现以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利益的情况。

3 结语

课程思政体现了国家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和思政教育教学的转型升级。《国民经济核算》课程通过将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四个自信”、诚信原则、风险意识、平衡美、系统原则等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仍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持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为国家统计事业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担当意识、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娟,谭显胜,张新.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2,(22):200201.

[2]向增先,李茂红.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策略与实践—基于《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思政的思考[J].财富时代,2022,(01):241242.

[3]张晨宇,刘唯贤.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核与生成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21,(12):4041.

[4]刘茜.《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00301.

[5]高敏雪,李静萍,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6]寇凤梅.基于课程思政下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J].甘肃高师学报,2022,27(01):9194.

[7]赵瑛.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信用”教学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