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学历案的设计与实施

2023-04-27贾红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贾红娟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目标,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任务驱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进行单元学历案设计,有目的、有重点地完成知识教学,使整个教学从知识传递型转变成知识建构型。设计时,要明确单元学历案的概念及设计目的,结合教材的编排特色,根据学期规划,调整单元课时数、确定单元主题、设计课时学历案,并依据方案进行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学历案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忽视语文学科本身的内在结构,机械地割裂教学目标。他们对于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规划,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总是希望能代替学生发现、思考、体验和表达,教学评价生硬,学生无法真正学会运用语文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确立[1]4,并且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1]19。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任务群的设计,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在任务的驱动下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聚焦学生“如何学习”以及“何以学习”,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以单元为设计单位的教学方案。要将“以教为主”的教案改变成“让不同学生经历不同学习”的“助学”方案,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架。接下来,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为例,探究单元学历案的建构路径。

一、单元学历案的概念及设计目的

单元学习是围绕同一目标设置多次学习活动组成的一个完整、规范、一致的教学实践。单元作为课程单位,必须体现五个自成一体的课程要素,也就是需求(为什么学)、目标(期望学会什么)、内容(学什么)、实施(怎么学)、评价(学会了没有)。当这五个要素达成内在的高度一致,才能构成完整的教育事件。[2]

单元学历案是将教材单元中的几篇文章整合成“单元概览”,构成一个围绕素养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实践流程,也就是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之案”。学历案的设计重在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引导教师从“课时教案”走向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单元学习方案设计”。[2]因此,制作一个“单元概览”不是简单地将某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即可,而是要以服务学生素养发展为基本理念,以新课标、教材编写意图与学情为依据,站在学生“何以学会”的立场下开发出微型的课程文本。只有这样,我们设计的学历案才会充分体现素养导向、课程视角和学习立场,形成有效的助学支架,打通学生学习与运用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规划学期单元,设计单元概览

如何设计单元学历案?想要确定单元主题和课时,其前提是整体规划好学期单元,依据课程方案对相关学科的周课时规定,研判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与教材编排,搭建好一个学期的单元架构[3]。首先,要结合教材的编排和学情特点,根据新课标的学业要求,以及单元学历案的内涵、要素、结构特点,规划好整个学期的单元内容和单元数。其次,围绕核心素养、时间、学习资源,对应素养培养来设计学习任务,依托教材的单元内容综合规划单元主题,再确定单元学历案的名称。最后,根据新课标中周课时的规定,规划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数和单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梳理出每个课时的核心教学任务和完成任务的策略,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使之激发积极探究、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

(一)结合教材编排,调整单元课时数

规划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要结合教材编排特点、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要求和学期总课时,确定该单元的课时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教学内容由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交织推进,而二年级上册有培养“讲故事”能力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分配与调整课时的时候,凡是涉及“讲故事”这一能力的相关教学与训练时,要注意预留更多的时间。相应地,识字等基础能力的培养,用的课时可以相对减少。整体来看,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分配调整后,应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单元概览学历案。

(二)根据学期规划,确定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要综合一个学期的整体教学规划,结合教材中各单元的素养培养目标和相关资源来确定。确定好主题后,从人文的角度给学历案命名,便于学生从单元学历案的命名就能马上抓住该单元的学习方向。

由于单元主题的规划建立在人文主题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在大标题下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拟定学生如何达成学习目标的小标题,以免人文主题过于宽泛而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如果查看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写者往往只把该单元的人文主题列在“教師教学用书”里,至于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没有明确的指向,学习任务也设置得比较笼统模糊。因此,要规划好单元主题教学,教师要根据该单元所选文本的文体特点进行提炼,为之后确定单元学习任务奠定基础。如果以二年级上册第15到第18课为一个单元,这个单元以感悟革命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文主题,所选文本以写人为体类特征,因此该单元的单元主题可以命名为“缅怀革命先辈”。又如,如果以二年级上册第4到第7课为一个单元,这个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人文主题,遵循“遵体而教,依体而学”的语文教学规律,可以从叙事类文体的特点和学生“讲故事”的经验储备出发,将该单元主题命名为“体验童年生活”。教师要关注单篇文本与所属单元中其他文本在学习目标上的关系,站在任务群的角度予以设计,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效达成单元学习目标,提升语文素养[4]。

(三)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

确定好课时分配和单元主题后,教师要规划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时数和分课时教学目标,再依据确定好的目标梳理出每个课时的核心教学任务和完成任务的策略,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堂上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学习。

在对应需求、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五个课程要素设计学历案时,教师要依次完成四个主要步骤。以“缅怀革命先辈”主题单元为例,表1是笔者根据学情设计的单元学历案概览表,每个步骤都对该单元主题教学进行推进。第一步,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笔者将第一个板块设计为“你敢接受挑战吗?”,并安排了“红色之旅”的任务,这为学生探究该单元的文化主题确定了大方向。由于文本中的社会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有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前辈的伟大之处,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选择以词语为阅读理解的关键切入点,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理解文本中的词语,从而深入体会文本内涵与文中之情。第二步,确定实施策略。如何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师应该在整体把握教材语文要素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册、每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进行深入研究、统整,从而令其具备结构性、整体性、系统性。[5]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了完成学习目标他们“需要学什么”(第二板块),主动勾连已有经验和单元中的知识点。师生一起进行信息的重组和加工,共同归纳各课时主题及关系纲要图,以任务驱动文本的深入阅读、理解,在思考和表达中感悟人物品质。这个板块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该单元的心理准备,使单元学习内容形成螺旋上升的体系。第三步,确定教学目标。第三板块中,教师要研究学情和相关资源,依据新课标中对应的学业要求,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整合课时目标,并将单元目标落实到课时目标中。同时还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以规范的语言进行陈述,比如“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或是“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精神,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等,这样的陈述清晰具体地呈现了“学生将学会什么”,有利于学生依据指示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第四步,提出建议。从“给你支招”的板块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个环节是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知识经验储备,以及该单元的学习将帮助自己“学会什么”。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运用知识的建议。在该单元中,学生要“能通过多种途径理解重点词句,并以此了解课文内容”,需要在四篇写人的文本中积累并提炼出讲故事的方法再加以运用。因此,在带领学生走进每一篇课文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把“讲故事”的方法逐步提炼出来,便于学生利用更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形成可迁移的知识技能。

从单元学历案概览表中设计的任务来看,学生想要完成任务,需要对该单元、该课时教学的内容达到熟练且能灵活运用的程度。在解决这类综合性任务时,如果学生不能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也就无法顺利完成任务。以上任务的设计充分调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思考、积累和运用重点词句,结合阅读理解的感受拓展言语实践活动,较好地达到“讲故事”能力的提升和崇敬革命先辈情感的生成。该单元共包含13个分课时,整个单元结构中语文要素和言语实践训练呈螺旋上升状态。学习第一篇课文《八角楼上》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照单元目录梳理单元纲要图,在课内阅读指导阶段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语境中的词义,搭配《少年儿童学党史》的整本书阅读作为辅助,因此这一阶段共分配了3个课时。《朱德的扁担》一文侧重于通过捕捉关键词体会人物的精神,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从感性阅读走向理性阅读的开始,同样辅以《少年儿童学党史》整本书阅读指导和交流,需用3个课时。《难忘的泼水节》要用往日积累的词语来交流自己对文中人物与场景的感受,这个任务综合性强且具有开放性,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实践时需要合作完成,还可以结合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来练习“讲故事”的方法,故需3个课时完成。《刘胡兰》一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感悟刘胡兰的人物品质。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精读课文,学生以字词理解文本的阅读方法和“讲故事”能力的培养已水到渠成,故需2个课时即可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要结合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阅读方法——“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来完成,需要2个课时。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将该单元掌握的学习方法、培养的意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让学生在文本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中体验表达、在互动交流中拓展运用,从喜欢具体的文本走向乐于接受挑战。由此可见,基于素养本位的单元教学重视对学习经验意义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以任务驱动的有指导、有挑战的学习过程,使学习结果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意义。

三、设计课时学历案,依方案实施教学

课时学历案是单元教学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的具体落实方案。按照课程视角、学习立场、专业方案的要求,课时学历案的核心要素至少包括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而且应当保证核心要素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具体课时的学习目标可以直接采用评价指标,评价任务的设计须保證与目标相匹配,完成方式也要与学科典型学习方式一致,同时综合考虑时间、资源、环境、学情等因素,在学习中融入语文学科核心知识能力的培养。每个课时的任务串应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并且前后者之间要达成进阶,推动学生学习的不断提升。当学生的自主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随时介入,但在实现“破冰”之后就应停止讲解,避免“走教案”的程式化教学。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应更多关注学生“能做到什么”,需要“增长和选择什么经验”,再思考自己“教什么”“怎么教”。通过文化经典、学科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设计课时学历案,能让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有深度的学习,以问题的解决实现进阶测试,完成检测评价。课时学历案的设计还体现了以评促教的教学理念,关注的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学习历程,让学生在看得到“目的地”的情况下一路探寻知识,在学习的“旅途”中享受到学习的精彩和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巧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学历案”设计策略: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一”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2(12):11-13.

[3]雷浩,李雪.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全球教育展望,2022(5):49-59.

[4]尤小平.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4.

[5]吴韫伽.走出“实践误区”,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31-33.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