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粉画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
2023-04-27陈诚
陈诚
[摘要] 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色彩感知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水粉画是适应学生绘画心理与小学色彩美术教学需要的一种新颖的绘画形式。研究得出在水粉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帮助学生近距离感受色彩、鼓励多元化的色彩风格。
[关键词] 水粉画教学;色彩感知能力;小学生
小学美术课堂上很多学生在运用色彩时,其实都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对自身想法的印证。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色彩逻辑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色彩运用方式。作为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水粉画这一绘画形式明快、简单、易学,是学生认识颜色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色彩感知能力。
一、小学水粉画教学的特点
1.色彩的对比教学
学生在绘制水粉画时,为了使画面更加饱满,对比色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技艺,譬如冷色与暖色,这是水粉画中常见的色彩元素,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色相,也是学生最初认识的基础颜色。当学生经过训练理解了不同色彩之间的关系后,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准确运用各种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绘画主体,明确主体之外的色彩是为了衬托主体,因而要优先考虑能够衬托主体、与主体水乳交融的颜色,最终让作品色彩的运用和谐动人。
2.色彩的夸张用法
在绘制水粉画的过程中,将某一种颜色进行突出,使绘画对象的形象特征更加饱满,这种夸张的用法是小学生在学习水粉画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绘画技艺之一。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都喜欢发挥无边无垠的想象力,他们本身就酷爱在绘画中使用夸张颜色。另一方面,夸张颜色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能够调动他们的绘画兴趣。学生通过夸张技艺的运用,可以直观地塑造自己想要表现的形象,通过强烈的色彩碰撞呈现不俗的效果,潜移默化地提升色彩感知能力。
3.色彩的使用教学
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绘画方向,再让学生自行开展绘画。受限于认知能力,学生对色彩的把控大多不够熟练,尤其是对色彩的混合使用,当尽情展示自己想法的时候往往事与愿违,陷入茫然自我怀疑,继而不敢作画或胡乱着色。而水粉画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快掌握对色彩的基本认识,进而了解色彩产生的基本原理和运用色彩的基本办法。教师应根据主体明确色彩应用轮廓,雕琢色彩细节,精准用笔,掌控水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色彩的正确感知,并逐步提升他们对色彩的把控力度。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就能够为他们走进艺术天地,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开一条充满想象的发展之路。
二、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内涵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和表现手段,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外部环境中获得色彩信息,经过大脑识别而形成初步的色彩感知。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尚不成熟,容易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多加训练,这种认知才会不断得到加强。教师恰恰可以抓住学生的色彩认知特征,有意识地进行色彩专项训练。从一开始的单色平涂,过渡到双色混合,再到更高层次的多色混合去体味微妙的色彩差别,教学内容的安排由简到繁逐层推进。从最容易的对比色入手,到和谐地表现对象,再到有意识地表现一定的色彩倾向,让学生形成自己想要的色彩调子。总结起来,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三、通过水粉画教学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知能力的路径
1.与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缤纷的色彩
生活中缤纷的色彩,是激活学生绘画兴趣并对色彩产生正确认知的重要渠道。天空、树木、马路等生活中常见事物均有着属于自己的颜色,而学生的文具盒、书包等同样拥有丰富的色彩,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七彩生活”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各类生活用品带入课堂并细致地观察,然后按照自己对色彩的理解进行水粉绘画,在不同的色彩排列中感知色彩的不同用法,方便又直觀。之后,再与各类物品的色彩进行对比,感受不同色彩运用带来的视觉冲击,就会使学生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愿意主动去了解色彩,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2.灵活开设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近距离感受色彩
覆盖混合是水粉的特性之一,也是其最具创造力的一种技法。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水粉的这一特性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色彩探索。在教学开始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一种常见色彩,然后准备好卡纸,让学生在上面自由绘画,并随意使用颜色进行混色覆盖,在混合中感受色彩的新生。学生通过具身实践,发现不同颜色可以组成新颜色的特性,由此激发出好奇心,更专注地进行探索,逐步加深对色彩的感知。当学生对色彩产生一定的认知后,通过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技巧,涵育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教学“七彩生活”一课为例,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原色练习,通过在深色画纸绘画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深色画纸会将各类生活用品变得更加突出。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配色练习,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色彩的理解绘制一幅家庭画,并在绘制过程中,不断思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在积极实践中学会色彩搭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宜为学生提供固定的色彩搭配公式,而是要充分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不断具身实践的过程中感知色彩。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多元化的色彩风格
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成长轨迹的不同,小学生在运用色彩时必然会有自己的个性与喜好。对此,教师不能武断地批评、质疑学生的色彩运用方式,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通过紧密互动了解学生创作的心理波动。色彩是为画作赋予思想的重要元素,教师要做的便是尊重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考方向。教师要鼓励课堂上不同学生百花齐放的艺术创作形式,歌颂同一片蓝天的美好,既肯定他们为作品赋予的思想,又让他们明白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从各种角度进行绘画表现,丰富自己的色彩体验。
总之,水粉画教学是学生色彩感知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路径,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教学基础,让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色彩、思考色彩,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色彩感知能力,提升审美素养,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彩娟.如何利用水粉画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色彩认知[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
[2]刘福荣.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J].学苑教育,2018(24).
陈 诚 江苏省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