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读本课上出“思政味”
2023-04-27鲁剑锋
[摘要] 本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统一是历史大势》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目标设置的深入分析,以及教学打磨的历程,总结出思政教师应当提高政治站位,抓牢时政热点,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深度学习,真正把读本课上出浓浓“思政味”。
[关键词] 思政课;读本;案例反思
一、基于教材,把握思政课程铸魂育人价值取向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第13讲。本课内容从“‘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到“‘一国’是根本”,再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强调了“一国两制”的历史地位、内涵关系,以及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的关键作用,从理论到实践,从过去到未来,层层推进。
学情分析。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一国两制”距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较远,大部分学生对这个话题了解较少,因此十分考验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同时,一般来说我们的学生又很热爱祖国,对民族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较好的情感基础和较强的自信心。
目标设置。在把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本课时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初步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被称为伟大创举、最佳方案、最佳制度的原因;初步理解“一国”与“两制”的内在关系,懂得“一国”是根本,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初步感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智慧担当,初步树立制度自信,懂得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在教学中,我们强调通过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学习,以让学生感悟“一国两制”的内涵,理顺其内在关系,促进他们对“一国两制”的知识建构和心理认同。
二、课堂教学1.0版:卷入一场“思政味从何处来”的头脑风暴
活动一:激趣导入,聚焦台湾问题。课堂上,教师展示祖国河山,将话题引向宝岛台湾,并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台湾在历史上是怎么离开祖国怀抱的?怎样才能重新回归?活动二:回到马关,适当了解《马关条约》签订的史实,让学生感受那段历史是多么屈辱。而正是这一历史事件让台湾和祖国分离。活动三:拨开云雾,走近一国两制。通过介绍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引出“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接着,根据教材课文设计了有关“一国两制”的知识竞答活动。活动四:展望未来,盼望祖国统一。首先,引入无锡市台资项目的相关资料,感受两岸合作交往的密切。随后,通过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识和处理台湾问题的一系列讲话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最后,请学生拿起手边准备好的贴纸,写下想对台湾人民说的话,贴到黑板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愿。
本节课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但细细思来,还是存在“思政味”不够浓郁的问题。第一,课堂没有搞清到底“教什么”。这一课究竟是要侧重学习“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还是重点学习“一国两制”制度的内涵和伟大之处。第二,本课没有搞清“怎么教”。为了强调自主创新而无视教材逻辑,重构教材而呈现屈辱近代史的设计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并不一定合适。第三,虽然课堂设计的知识竞答活动形式有趣,但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浅层学习,对相关知识的处理局限于搜索、记忆、复述,并没有经历深层的思考和感悟,不利于稳定价值观的形成。
三、课堂教学2.0版:踏上一段“思政味从这里来”的深度之旅
活动一:深情回眸,高光时刻。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紧接着,我们把目光集中在1997年、1999年。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香港和澳门曾离开祖国的怀抱,而港澳之所以能回归,离不开“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
活动二:一国两制,伟大创举。教材中描述:“‘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句话是本课的重要观点。学生不免会提出问题:什么是“一国两制”?为什么“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为什么“一国两制”是最佳方案和最佳制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书上第78-82页,然后开展组内交流。问题探究的形式更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情境,并从中思考“一国两制”优越性的体现。
在交流学习成果时,我们大致围绕三个部分展开。问题一:什么是“一国两制”?问题二:为什么“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问题三:为什么“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保障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首先,出示一段“一国两制”的介绍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在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好处在于可以稳定民心、保持繁荣。紧接着,出示书上澳门小学生写给习近平爷爷的信,了解祖国母亲为澳门带来了怎样的发展,从而认识到澳门有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有“一国两制”。该制度为香港、澳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三:维护“一国”,拒绝分裂。在研究“一国”与“两制”的内在关系时,我们引入了热点问题:我国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但一些乱港分子却借此为由,认为香港的社会制度与中国大陆不同,应该从中国独立出去,完全由香港人自己治理,你认为这种观念对吗?这一议题意在让学生在思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认识到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此时,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关内容,指出企图分裂祖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明确“一国”是根本,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活动四:宝岛台湾,不可分割。既然我们有“一国两制”,台湾为何至今还未回归祖国?此处要明确,是因为有外国势力的扶持和“台独”势力的阻碍。追问:台湾到底能不能回归祖国呢?为什么大家觉得一定能?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两岸感情越来越深厚,我们还有“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制度。学生感受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才是历史的必然,并拿起手边的贴纸,在上面写下自己想对台湾人民说的话。
在打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前文提到的三个反思点,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进行纠偏。在教学2.0版中,我们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切入点,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学习思政课的意识。应当明确,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具备时政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读本本身出发,从时政热点出发,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出发,上好思政课。2.0版本的教学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增加思政学习的深度与厚度。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开动脑筋,思考“一国两制”优越性的体现,进一步加深了解。此外,我们以“一国两制”的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超凡智慧,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初步建立起实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心。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读本课的政治站位,抓住时政热点,丰富教学内容,真正把读本课上出浓浓的“思政味”。
鲁剑锋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