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2023-04-27段育鸿
[摘要]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渗透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知识内容。对于“小数除法计算”教学,教师需要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数学计算能力。本文研究分析“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就提高学生小数除法计算能力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计算;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数除法是非常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除法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除法计算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者要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究和运用相关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数除法计算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小学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类型:
第一类是小数点移动位置出错的问题。小数除法运算中,要保证商的正确性,首先要掌握算理,即确保小数点移动位置的正确性。将除数扩大变成整数进行计算。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跟着向右移动几位,再去进行计算。但在实际运算中,学生可能没有掌握好算理,除数和被除数可能没有同时进行扩大,或者除数扩大成为整数,而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向右移动过程中点错,导致实际运算中出现错误。此外,想要保证商的正确性,在短除法计算中还要确保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上下对齐。而很多小学生都容易出现小数点位置未对齐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第二类是有关0的添加和移动问题。第一种情况:除数扩大为整数,但在被除数扩大过程中,被除数末尾没有添加0,致使商随之出错。例如,在计算7.5÷0.25时,有学生将其转化成了75÷25。很明显,在将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时候,被除数末尾没有添加0,所得的商自然会出错。第二种情况就是商中0的占位问题。在小数除法计算的时候,除到哪一位,就要将商的数字写在对应位数的上面,此时如果被除数某一位不够除,就需要在商中对应位置添加0,并且被除数后一位数字下移,做好补位之后,再去进行计算。这种题目中的商中添加0属于关键性节点,如果忘记添加,商就会出现错误。而很多学生就容易在这样的环节出错。第三种情况就是被除数末尾的0没有依照要求移到商上去。有一些计算题目中,被除数末尾是0,有时候会出现到0时除尽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将被除数末尾的几个0移动到商中去,但是很多学生在计算这种题目的时候,常常会忘记将0移上去,致使结果出错。
二、提高學生小数除法计算能力的意义
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小数除法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之一,贯穿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小数除法计算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相关运算定律,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奠定数学学习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数学探究意识。小数除法的计算要求学生遵循除法的运算法则,通过移动小数点等必要步骤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要复习、思考、探索和发掘相关数学知识,精准掌握和运用相关运算定律,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小数除法计算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牢固掌握算理,夯实运算基础
针对小学小数除法计算题目,很多学生在算理环节就存在偏差,对很多规则都不是很理解,陷入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状态,给后续的计算留下了“烂尾”。对此类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算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计算5.5÷0.11的题设:某人要购买若干塑料袋,一个塑料袋的价格是0.11元,此人有5.5元钱,请问能够购买多少个?设定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去理解实际计算中补充0的原理,使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的算理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促进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每个小数除法算式都有相对应的实际意义,而理解了其实际意义和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就可以熟练地计算并保证结果的正确了。在运算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整数的乘除法则来帮助学生体会,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转换成整数除法。首先,教师讲解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倍数,计算出来的商不变的法则,通过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的习惯。之后,再实际练习小数除法的计算。
例如,小红打算每周跑步12.5公里,如果她每天早上跑2.5公里,那么每周需要几天来完成?学生根据题意很快就列出12.5÷2.5的算式。接着,让学生回忆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同时将12.5÷2.5扩大十倍,即125÷25,这样就变成了整数除法的算式,学生能快速地计算出答案。
(二)积极启发引导,掌握运算技能
提高学生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还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建构知识,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技能技巧。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勾连之前学过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内容,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进行小数除法学习的类比与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1.75-0.25”这道小数减法题目,引导和提问学生理解:1.75里面有几个0.25?进而引导学生得出“1.75÷0.25=7”。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去讨论未知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理解的难度。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与除法计算相关的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技巧,如“除以小数也不难,小数变成整数算,前边随着后边变,牢记准则在心间”“前后无邻里,找零凑一起”,一改原先枯燥的文字理解,促进学生掌握小数除法法则。
实际上,牢固掌握小数除法计算需要巩固练习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通过巡视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做题过程,及时解决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随机显示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出错原因进行专项练习,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四、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升理解能力
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带领同学们去学校超市买他们非常喜欢吃的冰激凌,有学生看中了一款4.5元的冰激凌,教师提问:我手里有22.5元,可以买多少个这样的冰激凌?学生会很快口算出答案。这其实是在引导学生思考22.5÷4.5这一计算题的实际意义和算法。换个角度,就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以更直观的方式认识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下来,教师要展开进一步的教学,让学生自己组队,并确保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相当,然后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思维,寻找更多的解题思路。这时候,有的小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原来的题目就变成了225÷45;有的小组干脆把题目变成更直观的数,如4.5÷0.45这个题目,其实就是將45元转变成450元、4元5角转化成45元或者0元4角5分的过程。经过一系列转化,学生发现得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尝试各种小数除法的计算,从而帮助他们掌握除法的计算。并且,启发学生去分析、归纳小数除法计算的方法,增进他们对知识的联结与建构,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通过解题比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课堂练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解题比赛环节,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运算速度,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例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比赛,首先每个组各选出一名解题选手上台在每块黑板前站定,各组选出选手的学习水平和解题能力大致要旗鼓相当,并将提前准备好的四道小数除法计算题展现在四块黑板上,每块黑板上各出示一道,解题比赛开始。然后开始计时,以解题用时最少,结果准确无误为评判标准,评选出黑板上解题的四名同学的名次。台下每个组的同学则要将四道题全部解答出来才算完成比赛任务。教师巡视,统计各组完成解题的同学人数,评选出解题速度最快且准确性最高的两组,并对评选出的个人和优胜组分别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解题比赛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比拼获胜的意识,有效调动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比赛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速度,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注重作业反馈,及时纠正问题
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作业的反馈,从作业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对于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纠正,及时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制订有效的辅导训练方案,必要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案例资源加以梳理、汇总,以避免这些错误的重复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积极分析出错的原因,这样就能对症下药,提升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计算,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些错题,如36.18÷0.18=21,让学生自主观察并发现问题,亲自算一算,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到答案是201而非21,原因是被除数的位数不够除时,要在商的对应位置补0,然后将后一位下移再除。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不严谨、不细心,没有严格依照法则和规范来做,在书写的过程中字迹潦草,或者书写错误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做题习惯,在做题和计算中规范书写、仔细审题;在做完练习或者作业后,要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
总之,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打好数学基础。要做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教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增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基本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梅联.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2).
[2]张礼玲.浅谈小数除法的几种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01).
[3]王锦泉.浅析小学数学中“小数除法计算”的有效教学策略[J].情感读本,2020(08).
[4]李彦霏.在磨课中探索计算教学的有效手段[J].小学教学参考,2022(14).
段育鸿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