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暴力沟通原则在高中师生关系中的运用

2023-04-27张富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师生关系

张富军

[摘要] 高中阶段的师生矛盾冲突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尝试从现实中师生关系的困境谈起,剖析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困境化解的策略——非暴力沟通原则的运用,最后彰显非暴力沟通的本质。

[关键词] 师生关系;非暴力沟通;高中阶段

一、困境——现实中师生关系的“罪与罚”

中国有句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好说话,不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里我把它称为“非暴力沟通”。运用非暴力沟通原则,我们能放下偏见、情绪,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互助。非暴力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非暴力沟通原则在高中师生关系中的运用,有其现实的意义。或许我们并不陌生这样的场景:教师明明是秉着“治病救人”的初衷,却换来了学生的沉默;教师明明是一腔热血地进行着思想教育,学生却捏紧了拳头;课堂上的对峙,办公室的剑拔弩张,甚至酿成肢体上的冲突和悲剧,不仅出现在新闻里,也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作为一线教师,有人哀叹世道变迁,人心不古;有人怀疑曾经的教育理想和热情。这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要讲科学。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高中阶段师生关系的紧张?先看教师这一端:封建时代的师道尊严已经不在,但我们还经常以高高在上的口吻说教或质疑,权威型的师长思维还有很深的烙印。再看学生这一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矛盾的特点——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独立与依赖并存、理性又伴有冲动、顺从同时又逆反、同伴的认同感高于成人对其的肯定。此时,高中生既希望教师平等地与之对话,但有时又会在沟通中出现冲动和不理性。师生双方以本能的方式进行沟通,往往会造成冲突的出现和升级。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育者:要蹲下来,从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对我们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好好讲话,非暴力沟通,就从理解对方开始。

二、解剖——非暴力沟通的误区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详细阐述过非暴力沟通的四大原则: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具体指在与人沟通中首先要客观观察和描述对方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自身感受背后的需求,最后具体提出自己的请求。

在实际教育环境中,教育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往往存在以下误区:

1.以个人的评价代替客观的观察和描述

面对一位行色匆匆赶来但还是迟到的学生,我们可能会非常生气,然后质问:“为什么迟到的总是你!”我们原本可以客观描述学生迟到这一行为“同学们都在齐声早读了,你匆匆赶来,但还是迟到了”,但由于我们的气愤,却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质问性评价:“为什么迟到的总是你!”学生本来可能为他的行为感到内疚,但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他可能会选择沉默,因为他认为老师的评价是不客观的;也可能选择直接对峙,报之以“我昨天没迟到,前天也没迟到,你为什么说我总是迟到”,至此,师生情绪对抗升级。在双方情绪对抗时,教师的教育将是无效的。

2.以个人评价代替自我感受的表达

感受,是我们遇到事情时的反应。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当我们遇到事情时,是能体察自己的情绪、表达感受,还是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直接进行评价?很多教师往往会走入后者的误区。比如,看到大扫除中那个躲得远远的学生,我们可能会对他说:“某某同学,你真自私。”其实我们并未能体察此刻自我的感受——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感到难过,进而想对该生进行教育。而一旦用评价代替自我感受的表达,那本可以有效沟通的大门又紧紧关上了。

3.忽视师生双方内在的需求

如果行为、感受是植物之花,那需求就是植物之根。人的需求和期待,是行为、感受的根源。在教育中忽视学生的需求,忽视教师自身的需求,往往是师生沟通中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试想,一位匆匆赶来的迟到学生,他的诚惶诚恐里,是否有他积极向上的需求;一位因抄袭作业被发现的学生,他的自我辩解中,可能也隐藏着他想展现好形象的诉求;一位在集体活动中独来独往的学生,可能有着急切想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如果我们能发现学生的内在需求,我们就能抓住很多教育契机,在良好的交流沟通中达成教育目标。

三、策略——非暴力沟通原则的运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即生成,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如何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需要找到开启灵魂的钥匙。非暴力沟通原则的运用,将是那把开启灵魂的钥匙。非暴力沟通,需要教育者拥有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1.述而不评,明确发生的客观事实

作为教育者,我们经常会站在一个道德评价者的高度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这是沟通走向对峙的开始。例如,一个周日下午自主整理课上,整整一个半小时,周同学一直左顾右盼,或自言自语,神情中充满了愤怒。课后我把他叫了过来,我没有去质问他课上为什么如此不专心,而是如实地描述了我的所见:“刚刚一个半小时,我见你在翻书、看窗外、自言自语,好像比较烦躁,你怎么了?”他低下头,想了好久,准备跟我聊他的烦恼。可以想象,如果一开始我是质问的语气,原本有情绪的他该是怎样的反应。

2.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沟通更顺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现在却成为现代精神分析学派与人本主义学派共同的主张。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亦即同理心。

学会倾听他人,是教育者共情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学生的倾诉中,我们才可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静静地听着周同学讲述自己的烦恼。在倾听中,我体会到他的疲憊、混乱和无奈。他想好好学习,也想好好休息,但是现在他的世界乱了套。如果我只是高高在上地说教,告诉他学习是为自己,他要好好调整状态,我想我讲的是废话。没有触及心灵的沟通,只是隔靴搔痒。我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下来,告诉他我理解他的烦躁,因为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混乱。那一刻,我感觉周同学放松下来,他觉得他被理解了,不再像刚刚进来时情绪那么激动。甚至他还好奇,我曾经遇到过什么,又是怎样克服的?在共情中,触及灵魂的教育慢慢发生了。

3.理解行为、情绪背后的需求

就行为谈行为,就情绪论情绪,我们往往是在事物的表面徘徊。当教育者看到学生某种不当的行为、某种消极的情绪时,能否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他的行为或情绪背后有着怎样的诉求?学生在课堂中的某种捣乱行为可能仅仅是为了引起老师的重视;那个对你撒谎的学生可能是不想让你失望。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思考学生行为、情绪背后的需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教育。

还是那位周同学,在他放下戒备,放下情绪,跟我谈他的烦恼时,我慢慢思考他其实想要什么?所以,接下来的沟通我说出了他的需求:“其实你想要一个自己能够安排的学习进度,有足够的时间努力学习,也有足够的时间好好休息,但是学校的安排打乱了你的节奏。”小周同学用力地点了点头。在点头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或许在他之前烦躁的情绪中,自己也未曾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诉求是什么。

4.非暴力沟通,需要教育者和善而坚定

面对学生的不理性行为,我们在沟通中需要同理心,需要发现其行为背后的逻辑和需求,我们可以在和风细雨中与学生沟通,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坚定自己教育的初衷。“和善而坚定”,我非常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教育的温柔与坚持。

我与周同学的沟通持续了半小时,面对周同学的问题,我没有高高在上地批评和说教,也没有站在他的立场否定学校的安排,而是在思考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我该怎样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促其成长。所以在沟通的尾声,我轻轻地问周同学:“你能否在学校的安排和自己的计划之间找到最高效的结合点?我曾经问过你们,怎样移动山呢?你们说过,如果山不过来,那我们过去。”周同学思考很久说:“老师,我想通了,我需要改变。不拘泥于过去的经验,也不必去抱怨现在的改变。过去和现在,为我所用,我就能做最好的自己!”最后,他欢快地走出了我的办公室,走到门口他又俏皮地回来告诉我:“老师,你让我明白了成长的道理!”我很欣慰周同学走出了自己的阴霾,同时也庆幸自己的坚持和初衷。

好好说话,非暴力沟通在教育中的运用,也意味着让爱融入教育。

[参考文献]

[1] [美]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华夏出版社,2018.

[2] [美]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京华出版社,2009.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漓江出版社,2014.

[4]李希貴.面向个体的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5] [美]艾·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成才视域下高中生体育精神培养的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