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23-04-27黄平英宋新军

江西教育B 2023年4期
关键词:圆圈赏析新课标

黄平英 宋新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思维。不仅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适应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特级教师徐长青执教的“重复”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徐老师巧用游戏串起学生的数学活动,建立游戏与数学活动的联系,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片段一】人人参与游戏,经历“重复”

(两个学生站上讲台准备玩抢两把椅子的游戏)

师:现在开始游戏,老师喊开始,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呢?

生:两人、两把椅子就不用抢,应该再加人。

师:用上数学的一一对应,真了不起。

(接着又有4个学生上台参与游戏)

师:现在可以开始吗?

生:不行,椅子太少了!

师:那现在该怎么办?

生:加椅子。

生:减人。

师:让谁下去呢?

生:“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下去。

(游戏继续进行)

【赏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一节课的开课尤为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在课前五分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学生快速投入学习中,“重复”一课恰恰做到了这点。“抢椅子”是平时学生耳闻目睹的游戏,在徐老师的开课中,已分不清谁是参与者,谁是旁观者,每个学生都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是这些游戏本身具有莫大的魅力吗?不是,这源于徐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幽默、点睛的语言激起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投入度和参与度是衡量课堂高质量学习的重要指标,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学习投入度自然加深。学生成了主角,参与度自然提高。

【片段二】师生合作游戏,体验“重复”

师:刚才猜“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有几个同学?

生:4个。

师:参加“抢椅子”游戏的有几个同学?

生:3个。

师:请刚才参加了这两个游戏的同学都站起来。

(有6个学生站起来了)

师:怎么只有6个同学?还有谁没站起来?

(重复问这句话)

生:就是6个呀!

师:你们说,刚才猜“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有几个同学?

生:4个。

师:参加“抢椅子”游戏的有几个同学?

生:3个。

师:4+3等于几?

生:7。

师:参加两个游戏的一共有几个同学?

生:6个。

师:你们错了!

生:没错!

……

(学生用两个圆圈表示一共的人数,如图1所示)

师:左边圆圈里站几个人?

生:4人。

师:右边圆圈站几人?

生:3人。

师:一共是7人吗?

生:6人。

【赏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中,徐老师是认知冲突的“制造者”、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学生情感的“调侃者”,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掀起了头脑“小风暴”,进行反思、思辨式学习。徐老师的有意“犯错”,是预知学生可能要“犯错”,是为了防止学生今后“犯错”,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领悟“重复”的本质。

【片段三】启发思考游戏,探索“重复”

师:同学们看屏幕: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只听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

生:为什么纳闷?

师:怎么只进来3个人?

生:咦,怎么只有3个人?

师:是呀,两对父子,怎么只有3个人?

(教师故作茫然,学生有些小躁动,不可理解,忽然有个学生大声说)

生:老师,我知道!

师:请你说。

生:其中一个人既是父亲,又是兒子。

师:能说详细点吗?

生:比如甲、乙、丙三个人,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两对父子,三个人。

师:嗯,说得好,确实是这样。

(师生合作表演)

【赏析】“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果没有思考,人就是机器。如果数学课堂的游戏只是让学生愉悦,游戏也必然失去其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徐老师设置看似矛盾但需学生思考的“局”,两对父子只有3个人,教师故作茫然,学生陷入认知冲突,在悬念、矛盾中思考,学生被徐老师重复追问得“走投无路”,自然产生探索意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思考探索始终在积极自发的“愤”“启”当中。思考探索是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每个学生都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思考探索的乐趣。

【片段四】解决问题故事,运用“重复”

(多媒体出示:花名册的故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班级花名册,你们愿意帮助老师看看花名册里有重复吗?

生:愿意!

师:三年级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7人。

生:没有重复。

师:戴眼镜的同学8人,不戴眼镜的同学28人。

生:没有重复。

师:三年级一班有男生17人,有“三好学生”11人。

生:有重复!

师:为什么呀?

生:男生可能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可能是男生。

师:说得好!

【赏析】“新课标”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在本教学片段中,徐老师有意脱离教具和实物,直接利用花名册发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纠正经验偏差,防止思维固化,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重复”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运用“重复”的含义解决“重复”的实际问题。

【片段五】回归生活场景,拓展“重复”

師: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家庭小调查,调查你们家爸爸抽烟、喝酒的情况。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如图2所示,一个圆圈代表抽烟的爸爸圈,另一个圆圈代表喝酒的爸爸圈。中间交叉的部分代表什么?

生:既抽烟又喝酒的爸爸圈。

师:最大的圆圈呢?

生:所有的爸爸圈。

师:大圆减去两个小圆剩余的部分代表什么?

生:既不抽烟又不喝酒的爸爸圈。

(学生边说,边演示)

【赏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课末,既进行了精彩的“回归场景,拓展新知”,借助家庭小调查,进行知识链接,又渗透了“全集”的数学概念,“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的刻意语言描述为今后学生继续学习“集合”埋下了伏笔。教学就是要瞻前顾后、高瞻远瞩,“包含与排除”是本节课的“瞻前”,“集合”概念是本节课的“顾后”,而“高瞻远瞩”则是:本课虽要结束,但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五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光明街小学)

猜你喜欢

圆圈赏析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移圆圈
奇思妙想话圆圈
悠悠的圆圈圈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