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2023-04-27雷开云
江西教育B 2023年4期
雷开云
1902年,王国维翻译了牧濑五一郎的《教育学》,首次将“审美”“审美的感情”等一系列现代美学词汇译入中国。这也意味着审美教育(以下简称“美育”)从附属于艺术等主体的下位概念发展成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正式走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育”多次被写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其相关的研究也多成体系,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观之,“美育”在语文学科的研究价值不容小觑。语文,作为人们交流情感、表达情感的工具,也作为一门体现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学科,常常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美育”与“语文教育”有效融合,才能达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美常在,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何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感知美、发现美呢?其实,语言文字的美感通常体现在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上,“赏语言表述美”“品文化内涵美”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美育”方式。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词句美、表达方式之美,进而带领学生举一反三,创作出独具情感的文字美;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挖掘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充盈的言外之意,从而使学生实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感知。
本组专题共三篇文章,分别从审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解读及如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和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具体落实“美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對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