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3-04-27彭建明
彭建明
摘 要:“双减”政策重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趣味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生活化作业和分层作业,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學数学 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业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设计优质的作业成为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从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枯燥乏味、缺乏探究性、脱离生活实际、过于统一等。为了充分发挥作业的功效,教师应融合“双减”政策理念,依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
一、“双减”政策对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知识的巩固与记忆需要通过大量做题去实现,尤其是数学知识。这种观念导致很多数学教师在每节课结束后,习惯性地布置很多作业。实际上,这些习题有很多是重复的,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学生重复做这些习题并不能起到叠加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反而容易产生厌恶、排斥的心理,影响了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
教师要想设计优质的小学数学作业,首先要明确“双减”政策对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才能准确找到“着力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全面减少作业总量与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对作业的学情分析、巩固与诊断,在教研体系中纳入作业设计,鼓励布置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等。“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希望学生在课后除了做题、巩固知识,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如社会实践活动、劳动种植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两个方面着手设计数学作业,保证学生“轻装上阵”,在轻松的状态下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双减”的关键词是“减负”,“减负”不仅是减少作业的数量,还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要明白,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效果远不如主动状态下的学习效果,作业设计也是如此。要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状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想要去学,他们才能积极努力、勇往直前,在遇到困难时也能迎难而上、毫不畏惧。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设计趣味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相关知识后,为了深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笔者设计了趣味性的测量实践活动,以“1”为基本计数单位,要求学生测量常见物品的重量,如西瓜、香蕉、大米、鸡蛋等。这样的趣味性作业能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并掌握重量单位的基本运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设计了趣味性的“闯关”游戏,每一个关卡都是一个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知识,并激励学生持续钻研,拓宽学习的深度。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高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练习,还能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探究精神与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意味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计探究性作业,杜绝各种惩罚性、重复性作业。有效的探究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以“轴对称”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并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完理论知识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趣味性、形象化、直观化的探究性作业:观察卡通图像,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在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这些卡通图像,自行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数学作业具有探究性、趣味性、开放性,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与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抽象思维和直观想象能力。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因此,设计生活化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小学生而言,贴近生活的作业具有亲切感与熟悉感,能够缩短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极大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同时,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生活化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能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相关知识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测量家中生活物品的相关数据,如床的长度和宽度、电脑桌的高度和长度,以及自己走一步路的宽度和张开手臂的长度等,并且以图片的形式记录测量的结果。这样的数学作业具有生活性、实践性、趣味性,既可以深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与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四)设计分层作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能力,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之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分层作业。对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的学困生,笔者要求他们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和圆柱体展开图,并联系课本上的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阐述自己的发现;对数学成绩良好且稳定、学习能力较强的中等生,给他们提供了一些物品的图片和相关数据,要求学生计算相关物体的表面积;对数学成绩优异且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给他们提供了具有多样性与挑战性的数学题库,要求学生自主选题练习。这样的分层作业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挖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的内容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作业的巩固新知、查缺补漏、强化能力等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实现高质量学习。
参考文献:
[1]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29-34.
[2]廖兴坤.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61-63.
[3]李梦洁.双减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J].数据,2021(12):113-114.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韶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