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科技型企业人才招聘问题及优化建议
2023-04-26沈阳魏冬颖
□ 沈阳 魏冬颖
近年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自主研发国产化进程,成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国有科技型企业更因其肩负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也逐步将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引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效果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招聘作为企业人才引进的主要措施,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健康发展,关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国有科技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吸引人才、增强国有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一、招聘的概念
所谓招聘,指的是组织遵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一些方法寻找、吸引符合标准又有兴趣来本组织任职的人才,并按照既定的规则甄选匹配、考核聘用的过程。招聘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得到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人力资源高效率配置,提高企业内部人才效率与产出比,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招聘不单单指招募,它是一个遵循PDCA原则的闭环的过程,一般由招募、选拔、试用、考核评定四个阶段组成。传统概念上的招募,包括招聘计划的制定与审批、招聘信息发布、多轮选拔、体检与背景调查,最终确定录用的过程。除此之外,完整的招聘流程还包括试用、考核、正式录用等环节。在一些科研院所、高校等事业单位与同背景转制类国企中,一个招聘工作完成的结点是在正式录用之后。
二、科技型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企业,通常意义上是指经认定的具有高科技含量,从事创新研发的企业。此类企业往往具备高新技术实力,产品的科技含量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
国有科技型企业是上述企业中具有国有资本这一特殊属性的企业,往往是转制类国企或是其投资建立的科研机构,或是高校投资建设的企业。他们的管理模式规范,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审批流程。同时,此类企业的科研底蕴、行业资源及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科学研究氛围浓郁,工作性质稳定,加之内部员工自身拥有知识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应聘者前来应聘。
三、国有科技型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匹配的招聘计划。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现今多数国有科技型企业,已逐步加入市场化竞争的大舞台,均朝着营利性企业进行发展,需要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产业,创造实际经济效益来求得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很多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招聘工作由技术研发部门主导。技术研发部门在遇到技术瓶颈时,因技术外包、项目合作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提出招聘需求,希望通过外部招聘,招募到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去解决技术难题。这样的招聘往往是随机进行的,部门未根据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本部门的长远发展规划,科学制定人才配备计划,缺乏战略思维,也未鼓励内部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技术攻关。即使人才招聘到位,解决了眼前的技术问题,对于部门而言,如何保证科技项目可持续性、提出与人才专业领域一致的研究课题,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提供人才需要的科研条件,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持续的项目,对于人才而言,无法继续施展才能,就会面临耗费精力招聘的人才又迅速流失。这样的做法让招聘工作变得被动,本部门和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还会大大增加人力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错误定位任用门槛,忽视岗位匹配度。因国有科技型企业多为转制型科研院所这一特殊属性,转制前的科研职工多数为优秀大学分配而来,受历史因素影响,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老一辈骨干人才,自身层次也较高。人才使用部门在提出招聘需求时,往往受传统观念影响,设置较高的招聘门槛,无论是研发类、工艺类岗位还是管理类、营销类岗位,只选择高学历、顶尖院校的人才进行招聘,不注重人才的经验和实用性。在有顶尖院校应聘者应聘时,人才使用部门往往认为“一白遮百丑”,不能客观评价应聘者,即使面试中发现应聘者存在问题,也会认为其有高学历、好学校的文凭,即有好素质和好能力,培养起来较容易,人才价值较高。一些企业的面试者,因对团队成员中某高校毕业的人才评价较高,就主观地对该学校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印象,或是人为设定了只招男孩的标准,认为女孩不能吃苦、无法专心工作;或认为“外来和尚难念经”,倾向于招聘本地人才等。这些对任用门槛的错误定位会产生晕轮效应或刻板印象,让面试官在面试评价时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很可能错失岗位匹配度高的人才,招录空有文凭、能力不强的员工,使用中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培养也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不利于企业内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3.缺乏科学的人才甄别技术,招聘流程不合理。一个完整的招聘流程中,对人才的甄别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招聘达成率。部分国有科技型企业在招聘中,应聘员工的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人才甄别技术。特别是对于技术研发岗位,面试官因个人工作繁忙,为求人才快速到位,只重视面试环节,不重视知识技能测试,或不同技术特点的岗位安排同一测试,没有根据人才独一性的特点提出测试题目。招聘流程规划也不够科学合理,多数情况下,因招聘的紧迫性,企业多在筛选简历后,直接进入面试环节。招聘小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提前针对岗位设定完整的胜任特征模型。面试过程中由面试官随机发问,只根据应聘者面试表现与所填的应聘材料,感性地得出面试结论,未能做到“去伪存真、明察秋毫”。部分应聘员工在面试时善于伪装,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与面试表现判若两人,给后续项目开展、人才使用、薪酬平衡都造成较大的困扰与风险。
4.薪资倒挂,现有员工持续流动,缺口难补。市场具有流动性特征,在新形势下,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面临着强大的市场压力,人才竞争加剧,市场对人才的诱惑也越来越大,企业内部职工也具有更大的择业自主权。广大国有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国有性质决定其要受工资总额和人工成本总额限制,短期内员工薪酬总额无法获得大幅度提升,导致在抢占人才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竞争形势愈演愈烈,国内一些头部企业为了抢占人才市场,更是不惜重金引才,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薪酬水平持续升高。受企业性质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薪资涨幅超过了广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薪资涨幅,为了引才,就需突破薪酬体系,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吸引人才前来就业,这样势必会打破内部的公平性。又因国有企业内部缺乏常态的调薪机制,无法保证内部薪资水平与外部市场看齐,且有较大差距,故国有科技型企业在招聘高层次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迟迟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另外,现有员工关注到外围市场的劳动力价格,又获悉本企业存在薪酬倒挂的现象,就会感觉到心理不平衡与失望,进而产生较强的流动意愿,特别是技术好、能力强的骨干,不得不以跳槽的方式,追求符合心理预期的薪酬。这种情况使得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招聘工作进入新需求还未满足,又留不住核心人才,“新人还未出徒,骨干却已流失”的怪圈。
5.缺乏量化有效的试用期考核机制。新招人才到岗后,招聘流程进入试用期考核阶段,它压轴出场,至关重要,是企业招聘效果评价的重要环节。一些国有科技型企业的人才使用部门,对试用期考核工作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有的部门没有安排试用期考核,有的事后补材料,实则应付,有的在设定考核指标时泛泛而谈,没有设定量化有效的考核指标。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安排专人跟踪考核过程,提供绩效辅导,导致在试用期考核评价时,不能做到客观公正;有一些人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任职资格条件不符,考核时却拿不出有效的证据淘汰,不利于部门的持续进步,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四、国有科技型企业优化人才招聘的建议
针对当前国有科技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以优化和改善,达到提高招聘有效性,控制招聘成本,降低招聘风险的目的。
1.制定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一致的招聘计划。人才战略是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战略中人才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未来本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招聘策划者应提高战略思维,分析企业人才战略,设定科学的人才配置方案,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应根据企业现阶段发展实际情况,做好外部市场调研与内部需求调查。各需求提出者应在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分析员工结构、明确需求定位、并提出长期的人才梯队建设与培养方案等。也要先对内部人才发展性入手进行梳理,调动企业内部优秀人才能动性,攻关技术难题;也可采用企业合作、强强联合的方式,提高人才使用率。除此以外,确需人才补充的,再提出外部招聘计划。在外部招聘计划提出之前,各需求提出者要先对人才需求胜任模型进行分析,明确人才需掌握的技能和素质水平,策划岗位说明书并提交审核后,招聘实施者再按照岗位说明书进行招聘,而不是事后对照到岗的人才去撰写岗位说明书。招聘实施者在开展招聘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判断市场上是否存在部门所需的人才,与需求提出者反复探讨,最终确定合适的人才画像。这样可以让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得配置,降低招聘的随机性,部门间双效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聘,从而降低招聘风险,控制用人成本。
2.提高招聘小组成员的专业性。伯乐相马,重点在于找到适合的千里马。提高招聘小组成员的专业性,有利于企业快速吸引优秀人才。招聘小组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导致招聘结论的误判。在实施招聘之前,我们必须加强对招聘小组成员的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胜任特征、专业技术领域及结合应聘者特点,选用不同的面试小组,有针对性地从多个维度设计笔试、面试题目,通过技术水平测试、情景模拟、压力测试、既往经验测试、行为假设等方式提问与考察。还要注重招聘过程中细节的捕捉,结合背景调查,综合判断得出面试结论。
3.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善薪酬体系。我们在新鲜血液补充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内部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留住现有技术人才。随着人力资本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广大国有科技型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再固步自封。一是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抓住市场机遇,研发新产品,产生新的效益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完善现有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绩效考核,明确退出标准,将不符合岗位的员工采取调岗、内退等方式,探索人才退出机制,避免“大锅饭”“养闲人”,并释放岗位,招聘有干劲儿的创新型人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要坚定不移推行以人为中心的“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开发战略,要根据市场化形势,改善本企业薪酬体系,避免薪酬同质化,薪酬要向高绩效、骨干型科技员工倾斜。与此同时,建设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机制,关注青年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不光在物质上,也要关注人才的高层次需求,为发挥作用大、发展潜力大的人才提供更多培训交流机会,并赋予该类骨干人才管理团队的职能,在物质、精神层面给予双重激励,营造人才向上成长的良好环境,让培育人才之水活起来。此外,还应发挥国有企业优势,联合行业资源、科技资源,争取更多人才项目,也要在薪酬之外,提高本企业福利待遇等优势,从多方面吸引人才前来应聘。
4.重视试用期考核工作。试用期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和员工双方适应磨合、双向选择的过程,只有利用好试用期考核,才能进一步判断新员工是否符合招聘需求,招聘效果是否达成。试用期考核工作的开展,应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各人才使用部门按照制度流程的规定,量身定制本部门新员工试用期考核的指标,开展考核工作。试用期考核一般分为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实施与考核评价三个阶段,由部门评价小组制定考核方案,方案应量化、多维度,实施过程应安排指导老师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考核评价应客观公正,切勿掺杂主观情绪。考核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工作效果、业绩产出、遵守制度情况、日常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由新员工首先做个人总结、按照考核指标提供佐证材料,评价小组将材料审核后,召开评审答辩会,按照设定的考核指标一一考核评价,材料交予人力资源部备案,试用期考核通过,由人力资源部通知正式录用该员工。
此外,对在试用期表现较好,超额完成考核指标的新员工,人才使用部门也可进行适当激励,以调动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其再创佳绩;对于明确不符合岗位胜任能力的新员工,经试用期间绩效辅导后仍不符合的,如有充分的证据,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释放岗位编制。这样遵循PDCA原则的招聘流程,才是闭环有效的招聘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综上所述,各国有科技型企业应迅速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制定人才招聘计划;加强面试小组的专业性培训,运用客观测评工具,提高面试有效性;建立以市场水平为基础的动态薪酬体系,探索人才考核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留住骨干人才;并重视试用期考核工作,把好人才招聘决胜关。“运筹帷幄以决胜千里”,只有这样,国有科技型企业才能在如火如荼的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得到更多优质人才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