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让小学作文教学可视、可圈、可点

2023-04-26李筛梅

关键词:题眼分支导图

李筛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以图示化可见的方式,将所要写作的内容呈现在纸面上,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增强作文指导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从思维导图的绘制到辅助写作,教师要把握三点原则:一是素材的整合原则。思维导图在绘制时,要树立整体观。在思维导图中,与之相关的素材都要呈现出来,要体现整个作文的基本框架,能够从中阐述作文的写作脉络和层次。一篇文章,有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这些内容都要在思维导图中一一体现。教师要重视学生整体构思能力的训练,从写作主题、主要段落、关键词句等方面建立清晰的思维框架。同样,选材方面,与各段落、各部分内容要保持紧密衔接,所选素材与写作主题脉络相对应,构成作文提纲。比如,在树状图中,树的主干围绕主题展开构思,各枝干表明各段落主要内容,恰当的素材要求安排详略得当,突出主干鲜明的主题,也让作文更有内涵。二是坚持主题为核心原则。在思维导图应用中,写作的核心要围绕主题展开。由主题向外延伸文章的局部,利用细节描写来丰富各个枝节,这样的作文,脉络更加清晰,层次更富逻辑性。主题的提炼,作为写作主题,可以从生活入手,可以从阅读材料中提炼。对各段落所要描述的事件,要对应所选素材,与文章主题紧密结合。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原则。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为学生搭建了作文构思平台。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易“跑题”,抓不住关键点。利用思维导图,将关键点作为写作重心,利用关键词来明确写作内容。每个学生在作文前,先准备一张白纸,在中心处设定写作主题,由主题向外逐級扩散不同的写作中心点,每个中心点所选素材及内容要详尽。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融入不同颜色,展现构思的清晰、连贯、层次。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聚焦思维,确立写作主题

思维导图在绘制前,需要明确鲜明的写作主题,由主题再拓展与之关联的写作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指导学生紧扣主题谋篇布局。

(1)找准主干,选取题眼

写作主题的提炼,要把握题眼,通过初读材料,学生融入自己的思考,找到材料的关键点是什么。绘制思维导图,前期要围绕主题来确定写作的主干。

比如,写“我的妈妈”,对于妈妈这个人物,题眼可以从多个视角来呈现。将妈妈的勤劳作为题眼,将妈妈的慈爱作为题眼,或者将妈妈的某一特点作为题眼,再延伸与之相关的具体事件。对题眼的把握,小学生需要慢慢体会,多加实践训练,逐渐增强学生题眼把控能力。进入小学高段的学生,阅读储备、语言概括能力有所增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揭示关键信息提取的方法。读某一段文字,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具有总结性和概括性,往往交代了段落的主要内容。要引领学生从平时阅读训练中学会辨析、归纳题眼,增强写作主动性。

(2)提炼主题,明确立意

思维导图的起点是确定写作主题,有了主题,再扩充与之相关的分支结构,整合恰当的素材,让作文丰富而脉络清晰。思维导图具有精简性,其形式是对整篇作文的高度概括。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强调学生能够快速提炼写作主题。

比如,写“我最尊敬的人”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人记事”的方法。从题目中,联系学生的生活,想一想,哪个人是最值得尊敬的。这个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能是陌生的人,可以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是自己的朋友,但有一点必须是“印象最深刻的人”。很多学生面对该题目时,都想到了要“写人”,并围绕这个人展开写作。但很多学生因缺乏对“尊敬”一词的深刻理解,可能会写成“我最喜爱的人”,或者写成“我最感激的人”,或者写成“我最崇拜的人”。如此一来,所选立意与主题就会存在脱节。同样,一些学生虽然想到了“尊敬”这一词汇的意义,但在选取事件时,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有学生以“母亲”作为“最尊敬的人”,但在叙事中,却围绕我的生病展开,描写母亲如何细致照顾自己,如何用心陪伴自己。这样写作,其主题展现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并未抓住“值得尊敬”这一典型特质。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要仔细推敲所选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要让学生认真斟酌,切准立意,为写出好文章做好铺垫。在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漫画的启示”中,通过看漫画,让学生从中提炼写作主题,并由此来确定写作立意。但很多学生对漫画的概括较为宽泛,导致立意出现偏差。观察漫画,再融入学生自己的思考,从中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抓住漫画中不同人物的特点,由此得出哪些道理,阐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读漫画时,要注重细节的挖掘,要抓住讽刺“看不见指示牌的不讲文明礼仪的人”这一要点,让主题鲜明,立意突出。

2.紧扣主题,丰富写作素材

确立写作立意后,接下来就要拓宽写作视野,选择与之相关联的素材,来彰显作文的主题意义。素材选择要紧扣主题或主要内容。

(1)拓宽思路,发散思维

写作文,不是胡编乱造,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基于自主选材,写出真实的想法。在写作文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材,面对作文题目,感到无从下笔。写作,需要发散写作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找到多样的素材。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训练中,很多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在选材时,多从帮助爸妈做家务,帮助同学、朋友等方面入手,认为“懂事就是长大”。如此一来,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在写俗套的故事。对于一个人,成长的瞬间,不止这些,还有更多方面。比如,学会了煎鸡蛋,学会了骑自行车,学会了下象棋,等等,学会某一项新技能,都可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惊喜。由此,循着这一逻辑点,帮助学生建构写作框架。某学生描写“开朗的同桌”时,从三个事件来展现其开朗的性格。第一件事,她是一位爱吃的“吃货”,却因为怕胖而学会节制吃零食;第二件事,她是勤劳的姑娘,每天都有看到她劳动的身影;第三件事,她是善良的,经常主动帮助别人。最后进行总结,要向她学习,做一位开朗的人。有学生在写“暴躁的我”时,“暴躁”是我的特点,通过我与弟弟、邻居小伙伴玩耍,因为没耐心,转头就走,刻画我的“暴躁”。但在干活时,却非常细心地将工作做好,从而刻画我的勤劳。一正一反,利用选材来刻画人物特点。

(2)抓住逻辑,引发共鸣

小学作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都是重点,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写作主题合理选材。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人”写作训练中,人物描写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品质,而品质的凸显,需要选择恰当的事例、运用丰富的描写和修辞来达成。我们在写人之前引出问题:说一说都描写了哪些人?学生们发现,有聪明机灵的嘎子,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对于这些人物,通过哪些事例来刻画其特点?我们出示几个名人照片,让学生分辨都是谁?对比这些名人,通过哪些方式展现其人物特性?我们借助于思维导图,用图示化方式绘制某一人物的特点,要求选择最典型的事例刻画人物。以“我最喜欢的人”为例,绘制步骤如图1所示。

根据“最喜欢的人”这一主题,首先,确立思维导图的核心点,要写出最喜欢的人的主要特点。学生可以利用图文形式确立主题,并让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其次,绘制主要分支结构。有了主题,围绕主题添加主要分支内容,對分支内容进行分级,各分支相对独立,且与主题对应。然后,找准关键点。关键词是对各分支的说明,文字要少,概括性要强。比如,展现哥哥动手能力强,可以从“哥哥帮助我修理摔坏的小汽车”“哥哥教我制作纸飞机、纸风筝”“哥哥在拼乐高时,速度好、效果好”等三件事来铺陈。接着,突出人物细节描写。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的鲜活特点?比如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抓住人物特征。最后,对思维导图进行交流、修改和评议。某学生在描写“姐姐爱化妆”时,列举了如下事例:一是姐姐在双十一囤了一堆化妆品;二是姐姐每天都给自己化妆,经常学习美妆视频中的化妆方法;三是姐姐总爱给朋友化妆;四是姐姐买化妆品的频率要高于买服装。对照主题中“爱化妆”这一特点,事件二、事件三最能凸显姐姐爱化妆的特点,也是最恰当、最合理的选材,更能展现姐姐“爱化妆”的形象。在把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后,作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特点鲜明。

3.厘清逻辑,优化写作结构

对于思维导图,其重要功能是呈现明晰的写作框架,避免偏离写作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沿着写作主题,确定相应的分支标题,再对各个分支进行拓展延伸,构建其“有血有肉”的写作结构。

(1)顺应结构,划清层级关系

在作文中,最常见的是总分结构,先总述文章主题,再对各个分支进行叙述。

比如,在观察“豆芽生长”作文中,观察的对象是“豆芽”,豆芽的生长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黄豆在水的浸泡下会裂开,而此刻的感受是紧张。第二阶段,裂开的黄豆冒出小芽,而此刻的感受是激动。第三阶段,黄豆会“换衣”,穿上嫩绿的新衣,此刻的感受是高兴。第四阶段,豆芽越长越粗、越长,此刻的感受是满意。当然,在制作思维导图时,一些学生对主题把握不准确,可能会增加不当的分支,或者偏离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分支进行精简,对与主题关联紧密的内容留下来,对不紧密的分支进行删减,让思维导图结构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2)确立分支,丰盈语言表达

在确定思维导图分支后,教师要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性写作,提高作文质量。语言积累体现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比如,在作文指导中,“内容具体”是难点,也是重点。利用思维导图,不仅要解决“血肉”问题,还要让“枝干”变得“枝繁叶茂”,学生可以借助思维的某个点,展开无限联想和延伸,让文章更充实、更丰富。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细节提问,将一个动作进行慢放或者分解某个动作,该动作有哪几个步骤,伴随怎样的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增加合情合理的想象,让动作画面更真切、如临其境。在语言运用上要有个性,根据不同人物,展现不同的人物语言特征。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可谓精彩。廉颇是“将”才,其语言中有“不服气”“急躁”的特点,蔺相如是“相”才,其语言中有“谦和”“机智”的特点,两者性格不同,却同怀爱国之心。由此,抓住“一心为国”的共同点,来把脉人物语言描写与契合其身份、特征。

猜你喜欢

题眼分支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巧分支与枝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第6章 一次函数
生成分支q-矩阵的零流出性
硕果累累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