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信息技术,盘活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
2023-04-25胡建华
胡建华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小学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增添一抹色彩,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古诗的品评分析,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不相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加以优化调整,引入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彰显信息技术的优势,降低古诗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古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整合网络资源,激趣入“诗境”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古诗教学时,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创设,在课前围绕新课内容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在筛选和整理后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够吸引学生,有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优化设计,紧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师的引领下初步感知古诗,走近作者,感知古诗的意境。
比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清明》,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几幅图片,询问学生:“图片描绘的是中国哪些传统节日?”鼓励学生一一表述,借助图片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知识的学习兴趣,借此引出清明节,接着播放微课视频引出古诗《清明》,结合微课视频为学生设置问题:“关于清明节你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诗的境界。语文教师借助微课视频拓展延伸,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古诗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搜索并整理与《清明》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文献等资源,如历史文化背景、古代农耕文化、汉字文化等,建立资源库。设置“诗境”环节,通过投影或电脑屏幕展示相关图片、文献或音频,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美感以及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让学生沉浸在《清明》的情境中。利用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来安排课件和作业,包括诗歌解析、静态及动态图片欣赏、映射制图、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互动。针对课堂学习时遇到的问题组织讨论交流,或改写成白话诗,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出自己的前瞻性想法,对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创新性延伸。
二、应用信息技术,品读悟“诗情”
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古诗学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字词障碍,语文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针对古诗中的生字词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细致地讲解,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带领学生品读古诗,感知古诗的深层内涵。
比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三衢道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展示“衢”的古体字,引导学生猜汉字的意思,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回答过后呈现“衢”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明确“衢”字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补充相关的文学常识,展示浙江衢州三衢山的风景,让学生猜测古诗题目的含义,接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课件中呈现针对性的问题:①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三衢山?他的行程路线怎样?②诗人回来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路上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画出问题的答案,并绘制出诗人的行程路线,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3、4小句的讲解上,呈现黄鹂的图片、播放黄鹂的鸣叫音频,让学生代入到作者的角色中感悟,品读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内涵。通过搜索引擎或诗歌App,如古诗词大全、唐诗三百首等查找该诗歌的不同版本和注释,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相同点。利用影音技术,搜索并收集“三衢道”的相关素材,如街道历史、文化传承、其他文学作品等,并将其与诗歌进行对照和分析。利用绘画、动画、3D建模等技术,将诗歌中所描述的小巷重新构建,让学生可以真正地感受和体验这个空间和情境。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互式的探究和学习。以这首诗为素材,设计一些小型的写作或口语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来说出或写下“三衢道”中的故事和情感。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子平台,收集和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和分享。
三、引入动画资源,阅读悟“诗韵”
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组织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吸引学生,带给学生多重感官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挑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或视频资源,如家庭教育类、人文关怀类、故事启示类等,选择那些具有鲜明主题和情感价值的作品。用这些动画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在开讲前,播放动画片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建立故事悬念,让学生对课文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阅读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动画片中的情节和画面,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的文字,或是读出诗歌中凸显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味。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媒体,让学生观看和欣赏推荐的相关优秀作品,并通过社交媒体和群组,与同学互动交流,探索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示儿》,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借助教材的插图引入,带领学生解题并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走进历史,抓住诗眼,一同探究“悲”的原因。可以询问学生,“诗人面对死亡如此豁达,让他感到悲哀的是什么?”“九州是什么意思?当时的九州遭遇了怎样的磨难?”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北宋历史,并出示作者的生平简介,拓展延伸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让学生自由朗读,结合后两句分析作者“悲”的原因,借助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南宋和北宋国土的变迁。在此基础上悟“盼”情,询问学生:“陆游生前的希望是什么?”在分析解读的基础上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之心。
四、利用网络平台,活动舒“诗意”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非常广泛。语文教师在课前可以录制微课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熟悉新课内容,为知识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学习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掌握程度借助視频查漏补缺,通过观看视频解答疑惑,深入感知古诗的“诗意”,这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发布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教师也可以制作安史之乱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观赏,让学生从中了解杜甫八年的逃难历程,初步感知杜甫的心情。在课堂学习中细致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并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将课上所学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动画视频,配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朗诵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如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互相核对答案,以及分析中心词、主旨等,来带动课堂的互动气氛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除了课堂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行一体化作业设计,如创意写作、感受笔记等,让学生产出具有个性的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记录并评价,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感受笔记作业要求学生在朗诵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后,完成一篇个人感受笔记作业,内容包括对于诗歌的理解、对于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感受等,借此反映學生对于这首诗作的领悟和体会能力。创意写作作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重新仿作一篇类似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古诗习作,同时在作品中体现出学生自己的特色,并在课堂上展出作品,从而反映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创新评价,全面提升优化
教师可以录制古诗的朗读和解析视频,供学生在课后观看。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做笔记和反思,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看情况和反馈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师设计简单的在线问卷,让学生在课后填写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收集学生的回答,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据此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评价。教师利用教育软件制作互动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点击、拖拽等方式参与课堂互动。互动课件可以包括古诗的背景知识、重点词汇、理解题等,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教师能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创建小组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堂上进行古诗阅读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参与度、观点的独特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某些教育平台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评测功能,能对学生的古诗理解和能力进行评估。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评估,教师从评测结果中得到反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创新和评价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具,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从中感知古诗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