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前十分钟活动实践
2023-04-25林晓兰
林晓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前十分钟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语文课堂常规教学活动的有效环节,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为其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为宗旨,希冀能藉由相关的语文活动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入手,探索有效的路径以内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进行学科自主探究的内驱力,潜移默化中达到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一阶段利用自我介绍这一具有首因效应的活动建立学生进行“语文社交”的基础性印象,继而引导学生从课前演讲、名言警句分析,以及书籍阅读和欣赏等一系列专题实践活动中撷英咀华,于感受妙言妙语中积累基础知识,并以口语和书面语进行符合情境的运用,茂“语文素养”之叶。
一、以序衔接知识体系,依道促进思维转变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从初中注重的形象思维能力逐渐向逻辑、创新和审辨性思维等方面转化,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口头表达、语言品析、信息提取和分析,以及文字表达与思辨能力。学生必须完成对自身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的训练,具体而言可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包括教材在内所涉及的内容,从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到外国文学,涵盖了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各类文学形式,风格不一。二是语文学习的要求上升到对相关内容的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强调鉴赏与整合能力。三是学习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提升,与生活、社会和时代的关联性增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自主解决问题、应用与合作的能力要求较高。此外,高一阶段初入高中需要的适应和衔接,高考选科与二度分班等重要学情强调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方面需做好自主性、独立性学习的转变,继而进行语言文字、文学审美和中外文化知识等基础性内容的积累、梳理和表达,减少知识积累与补充的难度,并兼顾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整体而言,高中学段的语文学习在范围、程度上较初中增大,更取向应用性、审美性和思辨性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逐步掌握相应的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和文学鉴赏与分析能力,这正是语文课前十分钟活动的任务驱动目标。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修部分所安排的“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等相关学习任务群,借鉴其所设定的“语言积累与建构”“增强思维能力”“鉴赏文学作品”等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可设定出如下课前活动任务和主题。
高一上学期:自我介绍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自身特点展示自我;课前演讲由依据主题进行持稿或即兴演讲,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展现。高一下学期:名言警句分析重在积累,要求学生阅读、积累并理解自选内容,在此基础上锻炼表达能力并积累写作素材;而书籍阅读与推荐则由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从文本的作者、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进行推介,双向扩宽阅读视野,有效地迁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兴趣。
每个课前专题活动的一般流程为:一是确定学习主题与展示顺序,学生依据拟定的主题自主选择;二是展示者依据课题进行预先准备与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辅导进行信息的梳理和整合;三是公开展示,由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约十分钟的学习成果展示;四是评价反馈,展示者展示后从师生处获取评价,其余学生则在展示中获取、积累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以习“语”激其趣,凭读“文”而促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依据上述目标,高一学段的语文课前十分钟专题实践需以夯实基础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在较具生活气息的状态下进行探究,具体路径如下:
(一)自我介绍,别出心裁
刚进入高一年级的新集体,学生彼此间很陌生,进行自我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学生从小到大已很习惯的自我介绍,新要求则是要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个性,要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其流程体系包括:一是学生设计自我介绍的形式,可以是演讲、自画像、脱口秀或才艺表演等,要包含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等,应让全班同学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自己。二是设定三分钟的展示时间,学生可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多媒体设备展现。三是教师积累、搜集整理学生的自我介绍后可从中择选话题进行专题课或讲座分享,延伸探讨内容。此专题活动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训练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落实。
(二)课前演讲,与众不同
爱因斯坦曾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可知语言表达在个人沟通能力和社会生存技能上的重要价值。在高中阶段,因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极具价值。藉由课前主题或即兴演讲这一类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与活跃思路的思维活动,能在极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以有效地讲话艺术表达观点,展现综合魅力。其模式可分为初阶和进阶两层。初阶“主题演讲”的流程:一是学生自选主题,搜集资料和素材并精心构思,撰写演讲稿。二是学生提前与教师共读修改研究稿,在语言上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层层切磋,做到准确简练,晓畅明白,富于表现力。三是学生进行以十分钟为限的课堂演讲,由其余学生和教师从研究内容与逻辑、语言表达、形象风度和综合印象等角度进行点评。四是师生协作,对选择材料、确定主题、安排结构、拟定标题与风格样式等演讲技巧作出整理,有条件则可将学生的演讲稿进行收集、电子化处理,形成班级档案。而进阶的“即兴演讲”则是学生在课前五分钟时抽选演讲主题,利用五分钟时间调动思维并迅速组织内容于当堂进行限时演讲,后续再根据录音或录像整理演讲稿并进行修改。这一活动促进了学生语文才情的发展: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口头表达、审辨性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在眼界的开阔与知识面的扩大中丰富了知识储备。
(三)名言警句,微言大义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其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以其蕴含的真理和智慧超越时空,具有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价值。在高中阶段,积累名人警句既可警醒学生以其中的人生哲理作为未來的指引方向,又可以将其作为素材以提升自己习作的可读性。具体流程包括:一是学生甄选1~5句名言警句,进行研读和相关资料与分析的准备与积累;二是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名言警句,结合生活实例分享认知、感受或启迪并归类;三是其余学生进行积累,对焦“引用论证”等写作能力的培养。完成一轮基础的名言警句积累与展示后,可考虑提升要求,对学生名言警句的甄选提出要求——按照“话题”或“人物”:前者要求学生自主设定“适用话题”后再寻找相关名言警句,如以“坚持或专注”为话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名言警句搜寻与整理;后者要求学生以名言警句的出处为准,择选自己熟悉的名人积累名言警句后再确定该句的“适用话题”。此外,也可以以黑板为平台的初阶的“每日积累”:依照学号,学生每日轮流书写一句名言警句及其所适用的话题,其余学生则直接进行摘录积累。名言警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在高中写作中既可作为标题、题记吸睛,增加读者印象,又可作为论点、论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味深长。
(四)学贯中西,厚积薄发
于书籍中发现相似的感觉,寻找自我价值,培养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是用主动的、专注的方式去看待生活;而在阅读、思考与积累中获取信息与知识,则是培养思维、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书籍阅读与推荐专题中,流程体系遵循如下步骤:一是教师设计两类学生工作纸。其一是包含“作者个人简介”“书籍内容简介”“书籍概括:讨论的内容/思考的议题/关注的主题”“好词好句摘抄”“阅读收获与感悟”等版块,协助推荐者做准备;其二是包含“推荐者推荐此处的精彩之处、所提出的思考问题”“自己的评论要点、感受、所联想到的相关议题、内容等”的针对“听众学生”的。二是学生对所选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从作者简介、文本内容、文本写作技巧、主题分析和心得等角度查询相关资料并研读,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筛选。三是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著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优质段落分享、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归纳、个人感悟畅谈或著作的相关文学评论等,亦可择选内容主旨、写作技巧或意境意蕴等“核心点”并援引文本片段进行阐释。四是教师针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和点评,“听众学生”依据指引形成笔记,积累成为作文素材。在此专题中,教师需对学生课外读物的甄选方面进行推荐或把关,保障所推荐的书籍在内容主旨上符合“立德树人”的基础要求。“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在推荐者的主动阅读与被推荐者的简介阅读中,两者都能增加相当的知识与文化储备,于广泛借鉴中达到“书痴者文必工”的层次,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与素养。
三、激趣汲智行之远,言读并蓄存之久
美国前教育部长贝尔认为:“对于教育,要记住三件事,第一是动机,第二是动机,第三是动机。”而语文课前十分钟活动正予以学生动机,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实践性活动,其核心要义与设计策略是落实包含“语言积累与建构”在内的十二项课程目标并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等四项核心素养。
高一阶段所进行的自我介绍、课前演讲、名言警句分析、书籍阅读与推荐四项语文课前十分钟实践活动以层递性、系统化的路径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并综合性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具体—抽象—具体”的迁移路线衔接如下语文课程目标:
(一)语言积累与建构、表达与梳理
在系列课前活动中,学生能有效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经验,并在探究、结构化处理中理解、掌握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将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策略,由此得体地因具体语言情境和对象的不同而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理解、分析和评价。以此作为基础,为其他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与保障,驱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在语言实践中以语言有效地传达思想与情感,并體会文字、文化的内涵。
(二)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并发展逻辑思维
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收集与筛选资料准备演讲,积累并分析名言警句和阅读与推荐书籍,可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丰富自身对文学形象和现实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循环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而要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亦要求学生运用语言规则和逻辑来审辨性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正确认识和运用。
(三)鉴赏文学作品
借由名言警句的积累与感悟分析、书籍阅读与推荐两个实践活动,在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中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逐步学习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作家、风格的作品,通过“分析历史背景—理解写作动机—把握文本内容—剖析艺术手法—师生互动”的路径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促使学生建构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品位。
(四)美的表达与创造
以美育陶冶情操为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美育在语文领域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以美育美”的原则,在感受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和标准,从而鉴赏美、创造美。学生在课前演讲、名言警句和书籍阅读与分享等活动中感受、欣赏美,并藉由教师的点拨潜移默化地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冶情”。而在语言文字输入之后,学生对材料进行梳理与分析,以口语与书面语表达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并关注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及美感,这是其对于创造美的有效实践,是审美情操的深化与体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与品质。
(五)理解多样文化
于“文质兼美”“中西兼顾”的名言警句与书籍阅读积累中,学生在“初步阅读、感悟内容、参读资料、思考分析、筛选整合”中接触其中凝聚的各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经验智慧,尝试探讨不同作品中的共同话题、文化差异,深入挖掘文本与社会历史、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刻羁绊,在参差对照中进一步发展批判性思维,尊重并理解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高一语文课前十分钟实践活动由“自我介绍、课前演讲、名言警句积累,以及书籍阅读与推荐”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平台。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积极走入语言与文本并进行输出,遵循“知识增长与否—能力锻炼有无—求知主动性如何—思想情操起伏—文本情感感染”的路径,激活语文课堂,逐步奠定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助于落实包括学生对母语的情感态度、听说读写能力、文字审美能力和文化视野在内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取得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价值。
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课前十分钟活动系统化实践”(课题编号:FTJYYB2023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