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以焦作市为例
2023-04-25田甜
田 甜
(焦作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0)
0 引言
数字经济关系国家发展大局。“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表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的态度和决心。壮大实体经济,必须要发展数字经济,助力数字经济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立足新发展阶段,焦作的制造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能不能做大做强,能否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是关键[1-2]。
1 焦作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需求分析
1.1 数字经济背景下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历史意义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在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上显示出了强大的发展动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数字经济对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必须牢牢抓住这次“换道超车”的机会[3-4]。自“数字中国”的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将数字化转型定为战略规划的重点方向之一,如深圳市提出要建设“数字孪生先锋城市”,郑州市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的标杆城市。对于焦作市而言,想要实现工业强市战略,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机遇,把握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着力点,才有可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1.2 数字经济背景下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数字经济是将数据资源作为关键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用数据赋能,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简单地理解就是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助力传统企业蝶变,有助于产业提质增效,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是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焦作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
2.1 焦作市制造业发展基本情况
焦作市拥有全部41 个工业门类中的38 个行业大类,工业企业数量8 835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6 家,发展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食品产业4 个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4 个新兴产业,铝工业、轻工业、能源工业3 个传统产业为主体的“443”产业体系,工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坚实。
截至2022 年,全市超百亿元企业2 家,超50 亿元企业6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 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2 家,龙蟒佰利联、河南超威电源等4 家入围河南民营企业100 强,中原内配、多氟多等6 家入围河南民营制造业企业100 强。产品优势日益突出,龙蟒佰利联、多氟多、中原内配、风神轮胎、广济药业等9 家企业的9 个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州中铝、永威安防、焦煤集团、河南超威电池等26 家企业的26 个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业高端化日益凸显。
焦作市先进制造业虽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标省内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的郑州、洛阳、许昌等地区,焦作市先进制造业在政策体系、创新投入、人才资源、领军企业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仍旧存在。
2.2 焦作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近年来,焦作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部分领域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2.2.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根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和国家省级相关政策文件,焦作市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 年焦作市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制定上,引入“做强做优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2021 年焦作市提出要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作为“双轮驱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2022 年焦作市强调坚持将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绿色智造中闯出一条新路。
2.2.2 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5G 通信技术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能够提升通信环境,是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几年,焦作市加快推进5G 通信技术建设,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全市48个5G 项目入选2022 年河南省项目库,总投资27.3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居河南省第二。
2.2.3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制造业融合应用不断拓展
大力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计划,推进龙佰集团、中原内配等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高新区引进建立华为(焦作)新基建运营中心,支持华为云对本地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截至2022 年6 月,华为(焦作)新基建运营中心累计为焦作铁路电缆、金隅水泥、大咖国际食品等43 家企业提供华为云解决方案。
2.2.4 龙头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
作为焦作市的龙头企业,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2016 年就开始构建并逐步完善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化企业管理体系架构。数字化、智能化为企业带来了生产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再造,也为公司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价值链条的跃升奠定了基础。另一家龙头企业,龙蟒佰利联以焦作本部产业为实施载体,集团旗下四省五大工业园区均已建立网络化能耗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使集团在信息化管控和智能制造领域迈上新台阶。龙头企业制造业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给其他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示范。
2.3 焦作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有效技术支撑
焦作市制造业基础较好,但是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水平普遍偏低,难以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多数中小型制造业来说,由于自身缺乏进行数字化转型需具备的核心技术能力,数字化转型更多集中在数字办公、信息集成等初级领域,数字化转型并未真正触达核心业务。
2.3.2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软硬能力失衡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设备、制造车间,数据是制造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但现实情况是,受到投资回报的影响,更多制造企业将转型的重点放在生产线、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上,忽视了数据资源的采集与应用,重“硬”轻“软”,能力分布失衡,无法真正发挥数字红利。
2.3.3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严重缺失
数字化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竞争。焦作市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所需的5G、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领域的人才严重缺失。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土高等学府数量较少,现有本科层次院校2 所、专科层次院校5 所,所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当地发展需要。同时,焦作市区位优势不明显,对人才的吸引力度有限,更加剧了数字化人才的紧缺状况。
2.3.4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动力
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加大研发投入、购买软硬件,建立机房、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失败或者收效甚微的风险,由此产生的大规模转型成本是阻碍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大阻碍。
3 焦作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要加强指导,因企施策推进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政府要加强调查研究,重点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落后企业的调研,理清企业落后缘由,了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然后对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对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项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既有条件,加强分类指导。例如引导化工、食品、新能源等行业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预测平台,推动产品生产个性化、销售便捷化、品牌价值效益化。同时推广大规模、大批量定制服务,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网络。针对机械设备制造业,引导智能车间、数字化工厂和智慧化企业管理的开发和应用。
3.2 建立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体系
针对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主导建立有针对性地支持体系。
1)遴选一批优质中小企业进行“一对一”数字化转型帮扶。评估企业自身条件和转型基础,帮助确定并实施适宜目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优质中小企业可以考虑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进行选择。
2)制定资金支持政策,为企业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和风险。对于企业涉及数字化转型的费用实施税收优惠,如研发费用和购买软硬件费用进行加计扣除;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可建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银行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产品,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通过市场手段和政府平台,引进能够提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软硬件服务商,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技术保障。最后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示范模式,鼓励其他中小制造企业“看样学样”。
3.3 培育壮大数字化转型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靠企业单打独斗无法成功,单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果脱离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配合势必事倍功半。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上,核心企业的率先转型能够发挥突出推进作用。推动焦作市区域大型核心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建设企业自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或物联网系统,以此推动整个产业链上的数字化水平。强化大型核心企业工业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开发与建设,推进大型核心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装备设施中的集成与融合,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关键保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帮助。
3.4 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数字经济人才供给
1)加强人才本土培育,充分发挥本土高校理工科优势,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培育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新工科,提高数字人才的规模和质量。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所需的5G、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领域的人才,从资金扶持、股权激励、授予特别荣誉等方面入手,进行政策激励,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3)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契机,加强数字化人才技能培训,遴选一批有条件的公共训练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开展“互联网+”培训,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