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市制造业破茧蝶变的路径研究★

2023-04-25邵建辉王志明史宏良董芷含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金华市金华效益

邵建辉, 王志明, 史宏良, 董芷含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16; 2.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 浙江 海宁 314499;3.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浙江 海宁 314408)

0 引言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心区城市,也是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金华GDP 总量一直处在浙江省11 个地级市的第7 位,其规模以上制造业单位数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98%,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5%。近年来,金华市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通过全面构筑“十大制造业平台”、加快崛起“2+4+X”产业地标、以“金字塔”创新矩阵重塑动能、持续招引“大好高”项目等举措,加快先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了制造业快速发展、总量跨越和质量提升。研究金华市制造业破茧蝶变的路径,对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金华赶超发展,拉动金华崛起浙中,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具有重要作用。

1 金华市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金华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以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驱动、重大项目招引和平台能级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动力变革,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撬动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然而,跳出金华看金华,金华市制造业还存在质量效益不够好、平台能级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外资招引不够多等短板,这些成为了金华市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1.1 亩均效益位列末位梯队

金华全市范围内尚存数量较多的低效工业用地,全市各地普遍存在着空间分散、产出效率不高的“低散弱”企业,造成低效用地腾退难、低效企业整治难、企业亩产效益低等系列问题,导致大的项目引不进,好的项目落不了地,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的提质扩量。近3 年来,金华市制造业总税收约占金华市工业总税收的94%,所以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很大程度上是规模以上制造业亩均税收的体现。根据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厅统计数据,金华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虽然连续3 年均实现了正向增长,但年度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则一直处在全省11 个地级市的最末位,且年度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值均低于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的平均值,其中,2020 年比全省平均值低15 万元/亩,2021 年比全省平均值低16.6 万元/ 亩,2022 年比全省平均值低18.6 万元/亩,呈现出了差距渐大的趋势,尽管2021年金华的增速比全省高出了6.8%,但2022 年金华的增速反而比全省平均增速低15.7%,未达到浙江省下发给金华2022 年规上工业亩均税收17 万元/亩的目标任务,可见金华市制造业的亩均效益位列全省末位梯队。

1.2 工业平台能级有待提高

高能级工业平台在项目招引、产业培育和技术转化等诸多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1]。金华现有国家级开发区2 个,省级开发区(园区)14 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总数均位列浙江省中间位置。截至2023 年6月,金华先后有金华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金华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金华东阳新材料产业平台等平台被列为省“万亩千亿”平台,金华“万亩千亿”平台总数位列全省的中间位置。2022 年浙江省对全省前3 批立项的20 个“万亩千亿”平台进行了2021 年度效益评价,第3 批入围的金华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评价结果处在全省第8 位,而同为第3 批入围的金华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则处在了全省第19 位。金华东阳新材料产业平台为第四批入围的省“万亩千亿”平台,还未进行评价。从已知的评价结果不难看出,金华已有的省级“万亩千亿”平台综合实力在全省优势还不够明显,这不利于园区招引“大好高”制造业项目以及做大做强园区内的制造类企业。

1.3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驱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企业只有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企业在市场中才有核心竞争力,才有一定的话语权。不可否认,金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还偏弱。近3 年来,金华规上工业研发费用累计534 亿元,位列浙江省11 个地级市的第6 位,比排名靠前1 位的温州少42 亿元,比排名靠后1 位的台州多出2 亿元。但全省各地市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排名可见,金华排到了全省的第9 位。首台(套)产品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掌控力的标志,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的反映。2020—2022 年,金华共有57 家企业入选省内首台(套),与温州并列排第5 名,但入选国内首台(套)的企业数仅有3 家,排到了全省的第8 位,金华也无企业入选国际首台(套)。

1.4 外资吸引能力有待增强

外资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潜力,起到重要作用,外资的进入也能提升内资企业的创新数量[3]。截至2021 年底,金华有规上外资企业(含港澳台)168 家,制造类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外资企业数位列浙江省11 个地级市的第6 位,其中义乌市有35家规上外资企业,总数排在了金华各县市区的首位。近3 年来,金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 931 万美元,位列浙江省11 个地级市的第9 位,比排名靠前1 位的台州少12 674 万美元,比排名靠后一位的衢州多出89 631 万美元,同时2022 年金华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速度比2021 年低了29%,在省内的增长速度排名也从2021 年的第4 位下滑到了第9 位。得益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义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了整个金华市的半壁江山,而金华市其他县市区每年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数仅占金华全市总量一半不到。

2 金华市制造业破茧蝶变的对策建议

为破解金华市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提高企业亩产效益,提升工业平台能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外资项目招引,加快金华市制造业提质增效,助力金华拉动崛起浙中,金华需要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鼓足“扛旗争先”劲头,打出一套组合拳,推进金华制造业的破茧蝶变,推动金华制造业走在全省发展前列,以撑起金华跨越赶超的靓丽图景,为加快打造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硬核支撑”。

2.1 加快淘汰低效产能,坚持亩产效益评价

“亩均论英雄”最终目的是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4]。金华要实现制造业亩均效益排名的“谷底反弹”,需要抓好“腾笼换鸟”和“亩均论英雄”两个统筹,提高土地“含金量”,向土地“要效益”。一是做好向存量要空间,整治低效工业用地是实现一子落全盘活的有力举措,金华要继续深化实施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鼓励具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推进厂区布局调整,加大投资强度,提升亩均产出,支持优质企业收购相邻的低效工业用地,重新集中规划利用,加快高耗能低效企业整治,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二是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对企业“亩均效益”的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根据“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和企业“亩均效益”匹配度,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企业集中,同时倒逼落后企业通过技改投入、兼并重组、关停淘汰等方式,倒逼其改造提升或转型发展,也就是要让“优等生更优”,让“差等生变强”,让“亩均论英雄”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2.2 聚力平台能级跃升,提质培优企业主体

省“万亩千亿”平台是聚焦一流产业项目,落户一流研发机构,引进一流创新人才的高能级平台载体[5]。为推动金华省级“万亩千亿”平台扩面提质,进位省级产业发展平台第一梯队,金华各省级“万亩千亿”平台要围绕“2+4+X”主导产业做强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着力招引一批规模体量大、亩均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强的重大项目,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孵化新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优势。另一方面,金华可按照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化制造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企业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平台内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此外,金华还要继续推进企业主体再造,坚持引育“龙头骨干”,持续抓好“专精特新”,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欢天喜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梯次发展格局,全力让平台内企业主体多起来、强起来、优起来。

2.3 激活创新源头活水,加速科技能力创新

科技创新能赋能制造业不断升级,“金华制造”才能成为“金华创造”。金华要坚定不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筑牢以金华科技城和义乌科技城为核心引领,以师大创新城、中央创新城、金兰创新城、光电创新城为辅助支撑的“一廊六城”创新空间新格局,不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同时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升级版、科技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赋能地区产业发展。金华还要用好全国首创的“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引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精度,助力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金华转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金华还要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解决相关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同时,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强化遴选激励,多渠道推动首台(套)项目认定,助力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实现飞跃式发展。

2.4 多箭齐发吸引外资,筑造外商投资高地

金华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区和试验田,为将金华打造成浙江省外商聚集地和外商投资首选地,金华可以依托义乌所具有的“义甬舟”“义新欧”和跨境电商通道优势以及在吸引外资上的绝对优势,全力扩大国际“贸易圈”和“朋友圈”,推进金华各县市区招引高质量外资项目,促进义乌和金华其他县市区互利互惠、共谋发展。金华也可以仿效浙江省首批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的嘉兴,更新迭代出台《关于印发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2.0,通过在财政、土地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上的省市叠加支持吸引一批优质外资落地金华。金华也可以不断营造“亲商安商、以商引商”的良好氛围,厚植外资发展土壤,通过搭建类似嘉兴“亲清下午茶”、芜湖“畅聊早餐会”等政企交流平台,开展政商座谈、政策宣讲等活动,靠前一步响应外资企业诉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密切亲清政商关系,解决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推动外资经济稳进提质。

3 结语

制造业在推动金华富民强市和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制造业强则金华强,制造业兴则金华兴。随着金华市不断推进制造业补短板、强创新、增后劲,金华制造业将在时代发展浪潮中赢得先机,实现从“金华产品”到“金华品牌”,“金华制造”到“金华创造”的两个转变,为金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为全省扎实推进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贡献金华力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表率、挑大梁,推动金华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猜你喜欢

金华市金华效益
金华市南苑小学简介
张金华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岁朝清供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陈金华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