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023-04-25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梅学立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梅学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教学活力。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及教学现状,对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针对性策略,以供参考。
一、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根据当前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信息技术课堂构建的原则,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信息技术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强调教育的本质。在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时,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科的教育内容,突出教育的本质,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获得实践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二,实施素质教育。在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时,教师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在普及和深化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所必须了解及掌握的技能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初中阶段特地为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接触互联网,接触信息技术的年纪越来越小,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没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对于一门新课程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恶学习等情况,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2.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认识: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信息技术可能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的课程,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普及电脑,学生也大都懂得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所以认为该课程没有必要。但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教授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还包括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信息技术知识等,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以知识讲授型方式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内容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实操要求较高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上机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我们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学好信息技术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信息技术并不是初中阶段的主修课程,所以其课时有限,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构建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当一个人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比较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不但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而且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画面,让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形象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在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改进和完善,其能够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备课工作不扎实、课堂教学针对性低等进行分析并解决,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作用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方式和方法较为单调,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表现较为消极,没有太多的动力。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革新,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从而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地掌握自己的知识。
(四)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但可以使“一对多”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而且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人一组”的教学影像,达到一种高效的“一人”教学方式,增加师生的沟通,使学生了解一些在传统的课堂上难以领会的知识,使他们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爱上计算机的课程,为促进教学、实施创造性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以新课改为背景组织,而新课改提出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综合执教能力,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
积极的学习活动是以强烈的兴趣为前提的。它既可以把书籍中的静止知识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展现,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手段,克服传统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让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思考能力,积极地参与计算机教学,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新建网页”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屏幕记录技术,向学生演示该方法,并把创建的网页制作成一个动态的页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破解教育中的难点
在中学的传统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一些关键的、困难的知识,但是即使这样,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若能运用信息技术的功用,以图片、文字、动画等形式进行授课,不但可以保持学生的专长,而且可以不断地回放,在原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间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增加动画特效与超链接”的知识传授中,本课程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利用超连线来进行互动,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些内容,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些重点知识化。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可以将一些有困难的教学录像通过网络进行上传,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在闲暇时观摩和自主探究,有效地打破了课堂上的重复性,实现了课堂上的高效学习。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主要以知识讲授和上机实操为主,上机实操时,由教师对总机进行控制,并按照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演示。这种教学方式虽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率较差,而且教师无法接收学生的反馈,不利于后期教学方案的改进。所以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选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手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讲解电子表格知识时,其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记忆。先由教师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消化,期间遇到特别难记忆的点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记忆完毕后,组织学生电子表格制作挑战赛,由教师给出指定题目,让两组同学根据题目制作表格,哪组同学表格制作速度快,错误率少,哪组同学获胜,获胜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带来了机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利用多媒体方式组织教学,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知识以视频、音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形式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学习计算机病毒时,由于其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单纯靠讲述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计算机病毒及其破坏力,提升学生对技术的认知能力,萌生出维护网络生态安全的责任心。
(五)注重课堂实践环节
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掌握实践经验,提升其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此外,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比如,学习PPT制作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讲解PPT 的制作方法和工具操作技巧,然后挑选一个主题,比如个人简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或提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PPT 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PPT 演示及介绍,以此观察学生对PPT 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尽心查缺补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中学计算机课程的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其中的秘密,体会到计算机学习的快乐,并能很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工作。此外,在完成学业后,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任务的完成状况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其优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以提高其计算机应用和自主性。
(七)应用激励机制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欲,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那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等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采用激励机制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朝着建设性方向发展,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定下奖励条件:回答一次问题奖励1分;提出一个有效问题奖励1分等,等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学生的分数,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八)强化课堂教学的巩固作用
在课堂上,除了要掌握知识,还要在课外进行巩固。在中学计算机课上,学生仅在教室里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下课后不进行实践,就很难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改善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对课后学习的强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所讲的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录像和回放,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使其能够建立起一个整体的知识库,使其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结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生产不可少的技术支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于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初中信息技术的设立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