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3-04-25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杨佩佩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杨佩佩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更好的传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能够深入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当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蓬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价值
生活实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础,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指导,且具备很强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注重学生的健康思想、行为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从而有效地适应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经济社会的多样化进程和外国文化的渗透,对当代青年提出了巨大挑战,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关注度极高,而对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持轻视态度。因此,初中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应加入一定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更客观地理解和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深刻体会它的深层含义,这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有着积极作用。
其次,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社会经验、心理发育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道德和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而且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增强自我认知和爱国情怀,有助于其健康成长。
再次,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为社会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精华所在。作为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支柱,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途径,不但改变了现有的教学方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其能够立足当下,走向未来。
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利用中华优秀文化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逐步树立科学的思想意识,发挥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灌输式”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这对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教学作用,教师应该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增强自信心,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远胜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深入探索和学习,从而培养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三)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机融合,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性文化素养,让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传承的韵味,摆脱传统教学的单调和呆板,以免因长时间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借助古诗文构建传统文化氛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诗文经典句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深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典句子,以有效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1.科学准备,适宜解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引用的古诗文经典名句大都是文言文,并且每个句式独立呈现,学生掌握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句,教师应全方位查阅资料,掌握引文基本背景和上下文内涵,正确解读教材,并结合教材特色找出经典名句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以此为抓手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德育目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是《论语学而》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悌爱兄长的美德。孔子提出,“孝悌”是人的本质,只有遵循“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才能达到仁义之道。《家的意味》一课引入了此句名言,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仰,教师应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解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师在教授古诗文经典语句时,应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这门学科与语文课程有所不同,不需要教师一字一句地指导学生理解名句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了解它关于教育品德和形成正确行为方式的意义。
2.挖掘故事,适当拓展。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古典神话故事,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名言警句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这些典故,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有趣的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应当深刻地认识到,所谓友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态度。薛仁贵和王茂生是好朋友,王茂生是薛仁贵的救命恩人,后来薛仁贵成了一名将军,茂生在大庭广众之下送了他两壶水。他认为,当他处于低谷时,王茂生始终在支持他。现在,他已经拥有了荣华富贵,但并不收受厚礼,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正是对薛仁贵美德的表述。通过讲述“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一典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激发其寻找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培养正确的友谊观。
(二)结合教材内容嵌入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而不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实践探索,能够加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并从中获得健康观念。
1.注重课中探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活动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例如,在《师生交往》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墨子与其弟子耕柱子的对话,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从而改正自身的不足。师生交往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而不是单纯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提高学习效果。
2.课后实践。
在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课堂教学,不仅要讲解理论,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使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于学生内心,真正成为学生的优良品质。例如,在《生命至上》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凡人善举”公益宣传,并在假期与朋友、家人共同参与“凡人善举”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分享自身的感悟,从而加深对“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认识。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收集旧衣服、慰问老年人、社会救助等,从而意识到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课堂知识,还要运用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应积极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索,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传统美德,更清楚地认识传统文化对自我发展的意义,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形成正确行为,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青少年。在《我们与法律同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依法办事”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德”和“法”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法治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法治的信仰,使他们依法办事。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社会生活讲道德》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班内开展演讲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可自行准备演讲材料,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以达到传播教育思想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德治的密切关系,从而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的改进促进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首先,从教学目标和整体道德发展的角度,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整合传统文化,结合目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容和价值,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次,在民族精神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渗透民族团结,促进学生民族精神的复兴。最后,在道德素质方面,教师可以开展道德教育,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文化与道德素质的联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全面提升道德素养。
四、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改善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传统文化与教学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法治理念。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树立健康理念,提高道德品质,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