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童年
2023-04-25潘慧婷
潘慧婷
童梦若归,只因风寄之。
——题记
我们村里的小孩,儿时最喜捉风。
原野的风过于狂野,性子烈,是很难捉住的。那就去捉林间的风吧!她淘气得像精灵。
夜间的林是静谧的、沉睡的,只等风来把他唤醒。我们坐在大树下,围成一圈,竖起耳朵,仔细地听周遭的声音:不知名的昆虫在低吟,蝈蝈高调地唱着夏日进行曲,隐约间还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就是没有风经过树叶的沙沙声。我们手里捧着一个大玻璃瓶,静候着风的到来。
风终于来了。她果然是个精灵:她喜欢将热气吹散了去,缠得叶子不得不扭着他们细长的腰;或是向花儿借点儿香喷喷的香水,打扮打扮自己;再者鼓着腮帮子把落叶“呼呼”吹起,让他们尽情地跳上一支舞。
现在,正是捉风的好时候。
五六岁的小娃娃趴在草丛里,高高地撅起屁股。他们把大瓶子的木塞对着自己,小嘴一张,小牙一咬,紧紧地咬住木塞,双手使劲儿往前拉,乌黑的小脑袋用力往后拽。“砰”的一声,木塞终于被咬下来了,“骨碌骨碌”滚到深草丛里,悄悄躲起來。小娃娃见到硬邦邦的木塞竟被自己咬下来,也不顾牙疼,甜甜地笑起来,骄傲地抬起头。往瓶内放几颗水果糖,耐心地等待贪吃的风“入瓶”——这样就可以捉到糖果味的风啦!嘘——可千万不要告诉风,美味的糖果背后,是可怕的陷阱啊!
我跟着小伙伴们沉浸在林中美丽的风景里,将“风婆婆和她的孩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捉来了带有树木味的风,惊喜地发现了几只小蚂蚁正在搬运食物呢。
最令我们羡慕的,是大哥哥们——他们爬到高高的树上,去捉有云朵味、有月光味的风。云朵柔柔的,月光淡淡的,那里的风必然气度不凡。瞧他们敏捷的身手——双手抓住树干,脚踩在树疙瘩上,用力一蹬,手脚完美配合,“咻——”地爬到树上,轻轻松松,连气也不带喘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活似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颇有大圣风范。只消半会儿,他们便爬上高高的树梢,去捉风。可风是很讲究干净的,怎会让整天在村里瞎跑、在泥坑里打滚的小泥人捉住自己呢?所以当大哥哥们刚爬上一棵树,风已经到另一棵树上;等他们再爬上那棵树,风又到这边来了。多么调皮的风!
大家捉的风不同,结果却惊人地相似:捉风,都捉住了快乐、自由与童真。
然而,大人们生气了,他们找了我们一个晚上。
没有风捉的日子是极其枯燥无味的,很像一台老式黑白电视。
我们安分没几天,又想出了新玩法——追风。
可风该怎么追呢?
风往哪儿吹,树叶往哪儿倒,我们就往哪儿跑。“呀!追风人!”邻村的小孩很惊喜地叫起来,眼中的羡慕溢于言表——他们的作业就是一座“珠穆朗玛峰”,仿佛永远也写不完。我们更骄傲了!迈开更大的步伐,脸上的笑容也更灿烂了,我们的笑声更响亮了——这笑声蹚过河水,穿过密林,越过田野……
追风累了,那就在一片小树林里歇息吧。这里蝉鸣聒噪,枝丫疯长,可以撑起一整个夏日的绿荫。天气总是很好,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洒下一片片碎金。它们随风摇曳。风是不知疲倦的,她奋力地跑着,为我们驱散了热意。我们与风,又继续向前跑。风过林梢,追风的娃儿,梦里与风拥抱。
(指导教师:郑慧琴)
点评
童年是什么?是捉风的童真,是追风的自由,是梦里的童真。小作者在回忆中,再现了孩童的真。优美清新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达,让每一个人在跳跃的文字里捉住了自己的童年。
(郑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