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损伤评估及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04-25陈健萍卢珍通谭葵欢袁海超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评估

陈健萍 卢珍通 谭葵欢 袁海超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评估

早产儿脑损伤是一种基于多种围生期病理因素引发的早产儿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损害,该种损伤不仅会引起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危及生命,还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虽然近年来围产医学的发展使得早产儿的存活率相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早产儿脑损伤引起的不良神经预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2]。因此,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降低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脑功能监测方法,对提升危重患儿脑功能的早期识别能力有积极作用,对预测早产儿远期不良神经发育预后亦有显著价值[3-4]。本研究旨在探讨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评估效果和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根据其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n=21)和非脑损伤组(n=59)。脑损伤组中男13例,女8例;胎龄26~36周,平均(32.81±3.23)周;年龄10~32min,平均(18.26±0.59)min;体重1.03~2.96kg,平均(1.87±0.51)kg。非脑损伤组中男35例,女24例;胎龄31~36周,平均(32.94±2.15)周;年龄11~30min,平均(17.56±0.57)min;体重1.13~2.98kg,平均(1.92±0.48)kg。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脑损伤组均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5];②非脑损伤组直至出院前均无早产儿脑损伤相关症状及体征,无脑损伤的异常影像学检查结果。

排除标准:①伴先天畸形、胆红素脑病、颅内感染早产儿;②家属放弃治疗;③病史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床旁aEEG监测。本研究使用仪器为德国西格玛公司生产的NEUROWERKEEG脑功能监护仪,每次监测时间为4~6h。按照国际10-20系统粘贴电极;共放置12个头皮电极,分别为Fp1、Fp2、C3、C4、T3、T4、O1、O2、Cz九个记录电极,M1、M2两个参考电极以及地线。设置电极滤波频率为0.5~35.0Hz、灵敏度为7uV/mm。同时记录原始视频脑电图及aEEG。

1.3 觀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aEEG监测结果:统计两组早产儿aEEG监测评分差异。aEEG监测评分针对早产儿aEEG图像结果中的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宽带等进行评分,总分13分的情况下得分越高即表示早产儿脑损伤程度越轻[6-7]。②aEEG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效能:统计aEEG监测结果对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与特异度。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aEEG监测结果标准,正常:aEEG背景活动正常且无癫痫波,睡眠觉醒周期与早产儿孕后龄相仿;轻度异常:aEEG背景活动轻度异常,睡眠觉醒周期不成熟或与孕后龄不相符。或者aEEG背景活动正常但有癫痫样放电;重度异常:aEEG背景活动为连续性低电压、暴发抑制、平坦波,无睡眠觉醒周期,或者背景活动轻度异常且伴有癫痫样放电[8]。③aEEG监测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预测作用:两组早产儿均接受1年随访,使用北京儿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编制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两组早产儿随访末次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估,该项量表包括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行为、社会行为、大运动等不同能区,发育商计算公式为能区得分总和/5/实际月龄×100,发育商≥130分者为超常发育,发育商115~129分者为优秀发育,发育商85~114分者为中等发育,发育商70~84分者为中下发育,发育商≤69分者为低下发育[9]。根据aEEG监测结果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早产儿随访神经发育结果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多组有序分类变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aEEG监测结果评分比较

脑损伤组aEEG监测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宽带及总评分低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EEG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效能

本研究中,早产儿脑损伤者21例、无早产儿脑损伤者59例;aEEG监测结果显示,脑损伤组中监测结果正常者3例、轻度异常者6例、重度异常者12例。非脑损伤组中监测结果正常者55例、轻度异常者3例、重度异常者1例。aEEG监测结果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3.22%(55/59)。

2.3 不同aEEG监测结果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预测作用

aEEG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结果正常者58例、监测结果异常者22例,其中轻度异常9例,重度异常13例。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不同aEEG监测结果早产儿神经发育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aEEG监测结果异常与早产儿神经发育低下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孕后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早产儿由于提前分娩,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是脑损伤的高危人群。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均可引起脑损伤,引发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对早产儿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10]。以往临床在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中多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方法,能有效观察早产儿脑组织结构损伤,预测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但MRI在早产儿检查中的应用存在时间较长、噪音较大、费用较高、且不能床旁进行等缺点,同时早产儿检查前必须保持良好的镇静状态[11],因此不能及时有效地评估脑功能状态。而且临床实践工作中亦存在颅脑MRI提示严重结构异常,但临床表现轻微,预后相对良好的问题。

aEEG亦被称为脑功能监护仪,是一种基于常规脑电图而研发的新型无创脑功能监测设备。aEEG具有振幅压缩和整合功能,能通过描记人体脑电信号来简单、持续地反映人体脑电发展趋势,展示脑组织的电生理活动,对人体中枢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同时具有操作流程简单、结果容易判读、床旁持续监测等优点,适用于成人及新生儿等不同人群[12]。本研究将其用于早产儿脑损伤的评估中,结果提示脑损伤组aEEG监测图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宽带及總评分低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产儿有脑损伤和无脑损伤在aEEG监测结果中存在明显差异,对判断早产儿脑损伤是否存在有积极作用。同时本研究aEEG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93.22%。与张博等[13]研究结果相近。说明aEEG监测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良好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李花[14]研究也发现胎龄、严重疾病对中晚期早产儿aEEG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而脑损伤则是影响中晚期早产儿aEEG正常与否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同时针对aEEG监测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提示不同aEEG监测结果早产儿神经发育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监测结果异常与早产儿神经发育低下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aEEG检测过程中的信号经过放大、滤过、振幅压缩和整合等一系列处理,其中图像结果中相邻波形经的叠加和整合能充分反映当前早产儿脑电背景下整体活动的波谱带情况,从而对早产儿中枢神经发育水平拥有定量评价的实践价值。研究表明aEEG监测结果能有效评估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15]。贾晓彧等[16]研究表明视频脑电图在早产儿脑损伤预后评价中有意义。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说明aEEG监测结果对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拥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EEG监测结果异常程度越高,发育低下的可能性越大。

综上所述,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早产儿脑损伤有积极评估价值,对判断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亦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评估
每日十分钟 聚焦日常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收养后回访评估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PREVI Isola自动化微生物接种仪性能评估
风险评估
评估依据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鉴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