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发展数据新闻的实践进路与风险防范

2023-04-24王慧敏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可视化

王慧敏

(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广东 汕头 515000)

导语

当前主流媒体发展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被削弱;二是媒体收入严重下滑。这也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背景。数据新闻由数据分析所具有的客观性、权威性、知识性属性以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带来的经济属性,让数据新闻成为当今主流媒体提振影响力、引导力,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作为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新闻符合读图时代的需求,其具有的多媒体特性也符合融媒体发展的需要。随着数据处理工具的进化,数据可视化应用程序的开发,数据新闻生产日渐常态化、智能化、简易化。作为传统媒体大数据转型的重要举措,《南方都市报》《四川日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等不少主流媒体都成立了“数据中心”,产出包括数据新闻、数据报告、数据产品等内容。上海东方报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建立了数据新闻工作室,以求在大数据时代抓住发展的先机。

1.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发展数据新闻的三重价值维度

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政府数据开放的背景下,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驱动的新闻生产传播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数据新闻或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新闻产品,与机器人写作、算法新闻等协力合作,构建崭新的新闻图景。[1]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独特价值在于:一是作为公共服务的产品,数据新闻在促进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高公众自主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2],对于提高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二是作为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数据新闻使得新闻业与技术和艺术的联系迈向了全新的阶段[3],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三是作为盈利的商品,数据新闻为主流媒体盈利提供了全新的方向。

1.1 数据新闻对主流媒体引导力、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主流媒体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是社会信息环境的重要构成,在信息场中扮演着澄清谬误、引领导向的重要职责。在过度追求新闻发布速度的今天,社交媒体平台上各大媒体的信息“转发”成风,以“在线”代替“在场”,缺少对事实的核查与分析,导致谣言丛生,引发舆论失范,损伤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在这种媒介环境下,对公众普遍关注的事件进行核实、梳理、解释就尤为重要。尽管目前数据新闻在时效性上不能与一般新闻相比,但其独特的属性对于为受众释疑解惑、进行舆论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数据新闻提升了新闻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有助于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数据的大规模增长为数据新闻提供了基本原料,也为在数据中发掘新的选题和新的洞见创造了条件。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对现实的还原力和解释力也进一步增强,数据分析让隐藏在宏观的、抽象的数据背后的新闻故事得以呈现,也使新闻故事更具可信度与真实性。数据新闻提升了新闻的内容容量与深度,适合重大主题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有助于主流媒体在重要政治节点与重大事件上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用数据论证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成就,是主流媒体的普遍选择。[4]

二是数据新闻提升了新闻的知识含量,有利于增强主流媒体话语权与公信力。“新闻是一种知识类型”[5],大数据的预测性和大数据分析所具有的知识属性,让数据新闻具有一般新闻所不具备的工具价值,由此衍生出新闻的服务功能。依托媒体数据库和数据新闻产品,主流媒体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舆情监测、前景预测等各种信息服务,并能借助数据推动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精准化。如南都数据新闻工作室、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 大数据工作室聚焦“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在重大宣传节点策划数据新闻、对政策的落地情况进行数据测评、为政策的制定情况参考数据。[6]

1.2 数据新闻对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新闻的工具属性和美学价值让数据新闻具备将新闻精品化的先天优势,以此奠定了数据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决策价值和认知属性的数据新闻,不仅是受众感知社会、获取信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主流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影响力的维度和层次也在不断提升。在智媒时代,随着数据现实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数据新闻也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数据可视化具有的技术属性与美学价值,是数据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形式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可视化增强了新闻的空间叙事能力,有助于将信息化繁为简,让历时性、共时性事件都可以借助交互方式清晰呈现,进一步拓展了新闻讲述复杂故事的能力。数据新闻在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层面的灵活转换,让新闻内容由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也增强了受众信息选择的自主性, 有利于信息的有效触达。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如采用VR、AR 等技术,或引入游戏元素,可以让受众沉浸式感受和体验新闻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议题。同时,可视化的审美表达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美,将数据新闻当作一个艺术品来做,不仅能拓展数据新闻“真”的维度,也能推动数据新闻“出圈”,使其能更好地实现价值。

1.3 数据新闻对主流媒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广告和“付费墙”是目前媒体盈利的主要方式,这些都指向了新闻产品的精品化。数据新闻的技术属性也奠定了数据新闻技术性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基础,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为数据的确权与资产化提供了保障,对数据新闻版权保护与付费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随着终端的智能化、轻量化、多样化发展,数据成为人的伴随性与实时化存在,人的量化与终端化也为数据新闻的个性化、场景化生产和交互式体验创造了更多前景可能,这也将进一步拓展数据新闻的消费形式与盈利模式。

数据新闻因知识属性与预测功能而具有的服务功能,也构成了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产品盈利的第二维度。数据新闻的资料属性和决策价值,能够为受众提供除去信息之外的知识上的服务,如财新数据通Pro,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获取经济信息和数据分析结果;第一财经的“新一线知城”,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资源、行业报告和数据资讯服务。同时,数据新闻的预测价值与服务功能也让其具有持续传播的价值和可能性,有利于数据新闻“长尾效应”的实现。目前,作为媒体“智库”转型的先行者,南方传媒集团在盈利上已经实现了重要突破。

2.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发展数据新闻的内在要求

智媒时代,瞬间的连接性、终端的泛在化与信息生产的便利性,让信息生产、传播、消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媒介不仅是“人的延伸”,更是人的存在方式,媒介环境对于人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数据新闻是技术乐观视角下的新闻创新,一方面,我们要警惕数据新闻“必然性的假象”[7],另一方面,也需要规避技术带来的诸如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应认识到,数据可视化只是数据新闻的一部分,是新闻的内容展示形式之一,新闻的形式应服务于新闻的内容,不可本末倒置。

2.1 掌握数据主动权,警惕新闻泄密

作为重要的竞争性资源,数据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和企业争夺的对象。[8]数据是权力的一种形式,该权力愈发被商业平台所掌握。在互联网野蛮生长阶段,商业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成为平台的核心资产,这也造成了商业平台的数据垄断。目前,媒体的数据新闻生产严重依赖外部数据,缺乏自行调查数据。“近两年出于保护隐私或商业战略的考量,互联网公司向外释出的数据越来越少,无形中挤压了创作者在数据开放上的议价权。”[9]这不仅限制了数据新闻的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国家的安全。有学者指出,官方在数据获取上的相对劣势是大数据时代维护意识形态管理权安全亟待解决的难题。[10]作为国家的“耳目喉舌”,主流媒体应承担起数据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责任,要有意识地主动建立媒体数据库,持续沉淀与优选有价值的数据,掌握数据主动权,提升媒体影响力与服务力。

数据作为人类的伴生物,它携带着个人的信息、组织的秘密,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数据分析是一把双刃剑,有助于发现潜在的信息,但也能将这些暴露给敌人。因而,要增强数据新闻生产的政治意识,特别是要重视数据使用的合法性与规范性,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要建立数据“防火墙机制”,在选题上严格把关,防止重要数据以新闻的形式暴露出来,也要防止因数据使用不当导致新闻泄密。

2.2 祛除数据客观性迷思,警惕新闻异化

在“后真相”时代,真相比以往更加稀缺,也更具价值。因数据本身的客观性,数据新闻似乎一开始就自带客观、真实的基因。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是数据是由人搜集的,可能存在着造假、缺失与来源不明等问题。数据来源模糊容易引起法律纠纷,数据难以证实真伪还会影响到数据新闻乃至媒体单位在受众心中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二是数据分析存在着算法黑箱、误差和人的偏见,数据采集、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技术和人为的因素,造成对数据的误读。数据可视化也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其中可能夹杂着政治、经济的考量。三是大数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数据也不等于精确数据,数据新闻能截取并分析的仅仅是一个数据碎片。[11]另外,数据分析是相关性分析,其结果与数据并不具有因果关系,只是基于有限数据的预测性真实。因而,面对数据新闻呈现的结果和判断,需要用一种审慎的、辩证的眼光去对待,不能将其视为必然性的来源。

如前文所述,将技术应用于新闻生产意义重大,但也应看到数据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如曾经由“事实”占据的位置正在被“数据”取代[12]、抽象的数据模糊了具体的人、数据分析取代了新闻采访、以数据来直接影响甚至操控大众深层次的认知成为现实。[13]数据新闻的技术属性与量化导向产生的另一个结果是,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前所未有地削弱,新闻异化为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有学者指出,新闻的本质是人文、道义,新闻量化是对公众的背叛,数据也将成为新的不平等的来源。[14]因而,要警惕数据崇拜,客观理性地看待数据和数据新闻。

2.3 辩证看待可视化,防止新闻故事虚化

可视化是信息在视觉上的凝练,是提高新闻单位信息容量、增强新闻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对数据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形式降低了新闻对文字的依赖,但可视化是否比文字叙述更加利于用户理解,尚未可知。现阶段,数据新闻的主要呈现方式依然只是“文字+图片”,如《解放日报·上观新闻》App 上“视频·交互”一栏下的数据新闻仍是图文形式为主。同时,基于人的阅读易得性习惯,数据新闻可视化部分,或因手机屏幕的限制,图片太小导致阅读体验差,或因数据可视化后理解费力程度高而被选择性忽略,受众因此错失了数据新闻的核心与精华部分。手机小屏在交互方式上也有局限性,不利于多媒体互动的实现。在形式上,可视化增加了新闻阅听的不确定因素,如色盲等少数群体和读不懂图表的用户,对数据新闻的可视化部分就存在阅读障碍。

可视化是新闻的表现形式,但与新闻故事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有研究指出,“从业者认为现在的数据新闻缺少故事性,有深度而没有温度。”[15]可视化易使数据新闻流于技术的表象,而不是深入新闻的故事内核。不管可视化做得多么美观,新闻性和故事性依然是数据新闻的核心所在。故事是新闻的内核,是新闻区别于数据可视化的本质属性。对于数据新闻,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必定来自新闻故事,让数据新闻回归到新闻的本质,也就是把一个故事讲好。讲好新闻故事不仅有利于化解数据的单调、枯燥,增加新闻的趣味性与可接近性,其所展现时空的相关性和情感的关联性,还能够增强受众对新闻的认知,增强新闻的可理解性和传播力,有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数据新闻的技术属性与阅听门槛也决定了数据新闻更应注重故事化叙事,促进数据可视化和新闻叙事的融合,专注讲好故事而不是炫技。

3.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发展数据新闻的实践进路

数据新闻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处于不断发展与进化之中。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的大规模存储与智能化分析提供了保障,奠定了数据新闻突破性向前发展的基础。在媒体智能化、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愈发强化之际,数据新闻对主流媒体强化政治引领力和行业领导力,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作用更加凸显。主流媒体发展数据新闻,一方面要防范数据新闻因数据和数据可视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坚守好主流价值观,坚守好数据新闻作为新闻的根本要义 ;另一方面要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数据新闻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革新,推动数据新闻更好地服务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3.1 在价值取向上:以新闻的建设性为基础,涵养新闻的服务功能

新闻是人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数据新闻以数据为原料,在公信力上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大数据具有预测功能,能够对当下进行干预,改变未来的结果。数据新闻的知识属性与决策价值决定了其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而从何种价值取向入手,建设性新闻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建设性新闻以“积极”和“参与”为核心,以提供解决方案为宗旨,以此推动事件的发展和解决,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性是数据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形式的重要属性。无论是南都的“智库”转型,还是《四川日报》聚焦于地方性新闻,都是对数据新闻的服务功能的拓展与应用。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有国家背书和历史沉淀的,建立以数据新闻生产为依托的服务型平台,对于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意义重大。服务最终是指向决策的,决策的影响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因而,数据新闻从“建设性”的视角切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新闻构建,在新闻生产之中内置正面的价值观,对于推动公众参与公共对话,促进问题解决,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建设性新闻还提倡充分利用前沿数字技术进行新闻生产,并对互动、大众参与等技术驱动的新闻样态持开放态度[16],这也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题中之义。

3.2 在生产方式上: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核心,强化记者的职业素养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数据的可用量和可用性,提升了数据生产、传输、处理的速度,提高了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有助于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数据新闻的时效性将得到改善。以人工智能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也有助于获得新的洞察和影响力。同时,数据可视化的模板化、自动化,不仅有利于数据新闻生产速度的提升,还有利于更多对数据新闻制作感兴趣的个体参与进来,促进数据新闻生产从“小众”走向“大众”。在交互的界面上,智能终端的大规模介入,如VR、AR 等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实现基于交互功能的个性化阅听与多重感官的深度互动,增强受众对新闻的理解。

在智媒时代,数据新闻愈发强烈的技术属性与美学属性,对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一个数据新闻,不仅要具备数据思维、美学素养和多媒体应用能力,还要具有讲好故事的功力。记者做到“全才”很难,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因而记者既需要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也需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在数据新闻生产中,一是要增强数据新闻生产的透明性,如标注数据的来源和采用数据的区间以及分析方法,便于受众核查和验证。二是要给用户提供评价和反馈的渠道,以便能更好地与受众进行互动,方便及时发现和更正新闻中的纰漏,检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

3.3 在呈现形式上:以新闻的视频化为方向,聚焦消费的场景化

移动互联时代,视频化是大势所趋。视频自带语音解说功能,能够像导游一样带领受众“游览”数据新闻,重点突出关键数据,在动态展示中吸引受众注意力,增强数据新闻的阅读性与可理解性。5G 技术大幅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将数据存储与处理置于云端,可保证智能终端的轻量化和体验的高保真与流畅性。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助力下,VR、AR 的时延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AI 电视、VR、AR 等智能终端能为数据新闻的呈现提供更多的载体形式与交互方式,对于突破手机小屏的限制,提升数据新闻的阅读体验与交互体验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在智能硬件中加入知识性的解说功能,将有利于降低数据新闻的阅听门槛,推动数据新闻进一步大众化。

技术裹挟着数据,全面介入人类社会生活,数据新闻的决策价值与多媒体属性,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通过人工智能的语义分析、情绪辨别等功能,可以掌握个人的意见、态度、情感等原来难以捉摸的内容,并将其数据化,为场景化内容消费创造条件。VR、AR 技术的发展与终端的智能连接,更有利于拓展数据新闻的消费场景,如VR、AR 技术与手机相结合,数据新闻通过手机,通过AR、VR 进行体验,能解决手机小屏对阅听感受的制约,创造全新的数据新闻的交互方式与消费场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终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数据新闻的场景化消费将迎来重大突破。

结语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速度与速率的提升,可视化技术的革新与传播载体的升级,加之国家数据开放政策的加持,中国数据新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阶段,数据新闻对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和支撑作用在不断凸显。主流媒体的数据思维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目前来说,数据新闻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作为一个随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的领域,数据新闻所面临的挑战也与技术的整体推进密切相关。主流媒体发展数据新闻,一方面要利用好数据新闻的独特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契合新型主流媒体发展方向,推动主流媒体引导力、影响力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可视化
无锡市“三项举措”探索执法可视化新路径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在选煤生产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可视化阅读: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可视化新趋势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