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录制中的音频系统拾音技术

2023-04-24

电视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音频系统电容式话筒

方 睿

(合肥市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言

音频系统可以在电视节目录制中实现对声音信号的采集、传输和简单处理。音频系统的整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拾音技术的应用方式。因此,分析拾音技术的作用原理及其最佳应用方式,了解其工作特征与指标特性,便可以从技术层面改变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的音频质量,继而保障电视节目的录制质量。

1 音频系统拾音技术简介

音频系统开展的第一环节便是拾音。目前,电视节目中使用的拾音器主要是麦克风、话筒这类设备。拾音技术是通过拾音器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再将其传输至调音总台,由调音总台开展技术处理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可以看出,拾音器是电视节目录制中音频系统的前端声音采集设备,因此拾音器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音频录制的质量。

目前常见的拾音器分为电容式拾音器和动圈式拾音器两种。

动圈式拾音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换能。这类拾音器由磁铁、阻抗变压器、振膜和线圈等结构组成。拾取到声音信号时,拾音器中的振膜会发生振动,随后,线圈会在振动频率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便可以将收集到的声音信号所造成的振动幅度转换为相同频率或与该振动幅度有一定比例关系的电信号。动圈式拾音器的噪声系数较小、动态范围大,在工作中较为可靠。但在实践应用中,动圈式拾音器对部分声音信号的反应不够灵敏,细节声音拾取较为困难[1]。

电容式拾音器的原理是静电学原理。在拾音器内部,振膜为一极,背板为另一极。采集声音信号时,也会触发振膜振动,而振膜的振动会使两个电极间出现电势差的变化,所以电容式拾音器的敏感度极高,可以实现瞬态响应。除此以外,电容式拾音器谐波失真小,处理细节声波信号的效果好。而相对地,由于灵敏度高,电容式拾音器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尽可能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使用。

2 电视节目录制中音频系统的拾音技术

2.1 单声道拾音技术

尽管已步入声音立体时代,但电视节目录制中依然以单纯的录制为主流。实际上,音频系统中呈现出的立体声以单声道拾音作为基础,再通过后期调音将其变为多声道,完成单声道拾音的立体化。电视节目录制时采用单声道录制,可以有效区分录制现场过于杂乱的声音,后续音频系统的后期处理工作也将更加细致。电视节目录制中音频系统的单声道拾音技术分为中距离、近距离和远距离3 种。

舞台扩声一般使用近距离拾音器。工作人员提前在声源处布置好拾音器,便可以直接采集到早期发射声或直达音,能清晰地采集到舞台上的原声,且这类原声的纯真度与宽厚度较高。因此,单声道拾音技术在独奏演唱节目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话筒通常布置在乐器的发声处和演唱者嘴边。现场录制时,调节话筒与声源间的距离或角度,便可以拾取到不同特征的声音。

中距离拾音技术大多用于话剧舞台这种节目录制中。拾音器会在特定范围内收集单一的或者群体的声源,还能采集到一定的混响声。中距离拾音技术采集到的声音清晰、洪亮,而且带有一定临场感,效果极好[2]。

远距离拾音技术应用时,拾音器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大多超过4 m。这时拾音器采集到的声音会有较为明显的融合感和空间感。

可以看出,在节目录制中,音频系统使用不同的单声道拾音技术,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声音特征,还可以为声音附加质感。

2.2 双声道拾音技术

双声道拾音技术通常选用双声道设备进行扩音或录音,常在话剧、音乐剧节目录制时使用,可以直接录制出立体音或进行现场扩音。拾取声源时,有AB 制式、XY 制式或M/S 制式3 种。双声道拾音也可以单声道声音技术采集到的声音信息作为基础,在现场布置多个话筒进行多点拾音,随后通过后期调音台进行分录调整,再做好双声道的分配即可。

应用AB 制式时,需要提前在声源前方左、右两处相等的距离布置两个拾音器。这两个拾音器的采集目标是同一声源,且两个拾音器的型号和性能应是匹配的。这种多点录制方式能够提取到来自声源最为自然、最为纯净的立体声。该项技术在音乐会的录音中相对常见。声音信号的强弱差和时间差还能进一步提升其立体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节目录制中,该项技术可能与单声道拾音技术冲突,产生相位干涉,重放难以兼容,因此该项技术不可用于转播节目。

XY 制式应用与AB 制式类似,同样需配置两个拾音器,型号、性能相匹配。在布置时,拾音器需一上一下,以同轴形式布置,并将其紧靠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获取到的声音信息无时间差与相位差。在有且仅有声压级差的条件下,可以有效提升扩音效果,保证扩音质量。为进一步突出立体声的质感,可以调整拾音器的角度,将其夹角控制在90°~100°,差异化的声音入射角能够使声音出现立体质感。

应用M/S 制式时,需要在垂直线上以重合的方式布设话筒。一支话筒应具有单方向的指向性,另一支话筒可同时指向两个方向。重合布置时,筒上方为M,下方为S。M 面向前方,S 需同时指向左、右两个方向。M 可以采集来自正前方的声音信号,S 则能同时采集到来自左、右两方的声音信号。通过矩阵电路将声音信号组合后,便可完成双声道输出。这种技术常用于团体演出节目的录制,在重放时只能播放M 信号,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该技术获取的声音真实感较强。但为了保障可以全面覆盖,声源拾音器与声源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M/S 制式很难支持多话筒同时拾音。

3 电视节目录制中音频系统拾音技术的应用要点

3.1 做好事前准备

想要确保拾音技术在电视节目录制中稳定发挥出其作用,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要根据该电视节目的具体类型、声源特征以及录制现场的环境情况,确定选用的拾音技术使用方式;随后按照特定的规则或方法,布置现场的拾音器。在事前准备阶段,还需要针对性地分析现场可能存在的各类声源。不同节目的演绎方式不同,声源特征也有所不同,需要工作人员选择对应的拾音技术,并制定针对性的录制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确定拾音技术以及录制方案时,还需要根据不同演员在节目中的表现、预设动作等,确定演员身上佩戴的拾音器位置,既要保持画面的美观性,又要保证能够清晰地采集到演员的声音信息。例如,录制诗朗诵类节目时,为了确保画面整洁、拾音效果真实,通常会选择让演员将拾音器佩戴在衬衫第二颗纽扣处,并使用V 形夹固定好。如果电视节目参与人数多,是相对复杂的音乐、舞蹈类型的娱乐节目,那么在事前准备时,还需要考虑到本次节目中演员的具体活动范围[3]。根据彩排时演员的行动以及节目的具体表现方式,设计拾音器的布设方案。在有乐器演奏的节目中,需要提前搭配好话筒补充弱乐器,确保现场录制到的音频完整、真实,有较好的临场效果。另外,在特定环境下,拾音器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受到影响,如玻璃房内的反射效果好,会严重影响声音的采集效果。因此,在这种棚内录制节目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的状态,提前准备好吸声装置或可以弱化梳状滤波干扰的装置。

3.2 正确选择拾音器

为了保障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音质效果及音频的整体质量,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本次节目录制的音频系统特征,根据节目特点以及现场情况,选取合适的拾音器。如果现场环境较为嘈杂,在录制节目时,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都可能会受条件反射影响而不自觉地提高说话音量。这时使用动圈式话筒能够充分还原现场的声音动态。动圈话筒能近距离采集声音信息,还能有效提高音频的亲切感,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4]。如果录制的节目为歌唱类节目,那么可以考虑选择电容式拾音器。这类拾音器的灵敏度极高,可以体现出瞬态响应,能收集歌手的声音细节,进而提高节目质量。

3.3 强化过程控制

想要保障电视节目的录制质量,除了正确使用拾音技术,完成现场声音信息的采集以外,还需要加强对整个拾音过程的控制。技术人员在演播室开展拾音时,需要实时观测现场的情况,实时调整此前已确定好的声音方案,解决各种突发问题。如录制节目时,某演员的拾音器偏移或存在噪音,工作人员发现是因为演员的习惯性小动作经常会触碰到话筒头,拾音器便采集到了许多噪音[5]。此时,工作人员立即做出手势,指示演员调整拾音器,解决了一次小小的音频录制事故。又如在多点拾音时,可能会出现话筒串音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分析现场特征并合理调整拾音方案,保证一支话筒只能识别单一声源或同组声源,便可以保证音频质量。

4 结语

目前,电视节目录制中常用的拾音器有动圈式拾音器和电容式拾音器两种。两种拾音器的原理与适用的条件各不相同。使用时,应由技术人员分析现场情况,选择效果最好的拾音器设备。应用拾音技术时,要根据节目特征、声源类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斟酌选用单声道拾音或双声道拾音法,加强对整个拾音过程的控制,以此保证拾音质量、音频质量及节目效果。

猜你喜欢

音频系统电容式话筒
把话筒传给鹏鹏特
浅谈号角与带式扬声器 在家用或专业音频系统中的应用
打造最具性价比的7.4.1沉浸式音频系统 昆明艺术家园
Elektrobit提供的EB GUIDE工具链加速Pioneer最新显示音频系统的开发
小话筒
从房间与音频系统再谈定制安装的核心要素 畅谈家庭影院系统中的隐藏设计
基于FDC2214电容式传感器的手势识别装置
简易无线话筒扩音系统设计及实现
电容式油量表设计
电容式蓄电池液位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