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养老互助模式探究

2023-04-24梅逸楠

今日财富 2023年11期
关键词:老龄化志愿志愿者

梅逸楠

上海是我国老龄化最早、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根据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已达到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至2020年底,上海全市有养老床位16.12万张,占户籍老年人数3%,这一比例远远不能解决机构养老的需求,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仍然是当前上海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带来的是社会负担加重,家庭养老功能削弱,老人对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等社会生活重大的变革和影响。

“十四五”期间,上海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加深,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混合式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40岁及以上人群对养老意愿的相关信息。结果显示,上海中老年人群体普遍认同循环互助养老助老生活模式,愿意通过社区老年志愿者这一特定身份实现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积极老龄过程。但研究同时显示,大部分人偶尔听说或从未听说过时间银行,没有人通过从事社区志愿者服务存储或兑换过时间银行服务币。因此,研究小组认为,为进一步推进上海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进程,需要从社会支持的层面出台时间银行的政策支持、法律责任、运行模式、推广运用等措施,与社区老年志愿工作形成良性支撑,启动循环互助养老助老生活模式,吸引更多的中老年人主动参与自我积极老龄化进程规划实践,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如何吸引这部分相对年轻的老年群体加入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经验和智慧,推进社会积极老龄化进程,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如何积极借助时间银行建设推广,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基础上建立循环互助养老助老未来生活新模式?研究小组将对建立时间银行推进积极老龄化养老互助模式展开深入研究,为完善深化上海养老体系建设配套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中老年群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和特征

(一)研究设计

笔者通过访谈资料和个案研究资料的整理归纳,发现老西门街道的老年社区志愿者在积极老龄化进程中有一定的特征,并且发现社会参与对于老年志愿者的晚年生活有着积极影响。笔者从其基本情况、具体表现等角度,解释分析老西门街道社区老年志愿者在积极老龄化进程中的现状和特征,以期寻找老年志愿者在积极老龄化进程中的共性,为积极老龄化的研究与时间银行的推广提供宝贵资料。

(二)社区老年志愿者积极老龄化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老西门街道内三种不同居住区域的访谈和个案研究,笔者发现老西门街道的老年志愿者在积极老龄化上的表现比较明显,具体从个人层面、家庭环境层面、社区环境层面、领导者四个角度进行归纳:

1.个人层面

(1)社区老年志愿者中的女性活跃程度高于男性

在已知的社区志愿者的登记中,老年男性志愿者有2047人,女性有2234人,女性数量只是略占优势。但是,在实际的志愿活动中,女性的参与程度、出勤率等方面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在公益服务中的独特优势导致的。女性独特的亲和力、细心使得女性在公益服务中往往容易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这更加促进了她们参与公益服务的热情。

(2)社区老年志愿者的主要活跃年龄段为65岁到75岁

上海女性退休年龄一般为50周岁,男性为60周岁。大部分职工退休后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和调整期,在此时期的老人们大多还会花时间照顾自己子女的家庭,不会在退休后立即投身到社区的服务中去。当老人的孙子辈考上大学、走进社会后,老人们便开始了活跃的社区志愿生活。

(3)老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有良好的延续性

笔者在调查访谈中发现,70周岁左右的社区老年志愿者都有较长的志愿者工作时间与精力。也就是说,在70周岁的这部分社区老年志愿者群体里,绝大部分人都是一直在进行志愿服务,而且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评价都很高。部分刚刚进入志愿服务生活的老人在他们的影响下,也都有坚持奉献的意愿。

(4)退休前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更强烈

部分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的老年人在退休前都是担任一定职务的,而这部分老年人在从事志愿服务时的热情明显比其他志愿者更为高涨。这部分老年人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通常情况下,他们也更容易成为服务小队的领导者。

2.家庭环境层面

(1)家人态度对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较大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对于他们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态度都是积极支持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明白这是一种积极的老年生活方式。而这种支持也讓老年志愿者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让老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2)家庭经济状况对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较弱

在笔者的访谈对象中,老年志愿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多样。有的老人月月领丰厚的退休金,生活富裕;有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比较一般,但他们从事志愿服务的意愿都是相当高的。因此,笔者认为,经济状况对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较为有限。

(3)家庭关系对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较大

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便是情感因素。若是在家庭关系中无法获得情感的倾诉与寄托,老年人往往会倾向于寻找一份“差事”。而社区志愿服务则很好地补偿了部分老年人的情感匮乏。例如,一些丧偶老年人会更倾向于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老年人不仅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弥补了自己的社交需求,也在服务中重新寻找到生活的价值与希望。

3. 居住环境层面

笔者通过调查不同小区发现,不同特点的小区里的居民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1)典型的上海老小区,如无电梯老公房、里弄房子、石库门房子等群居性居住区域,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者多数因邻里关系密切互相带动加入,活跃度不高。老小区邻里关系密切,社会关系纽带连接较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成为传统,因此,在这部分小区里,并没有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风尚。

(2)比较成熟的商品房小区、较高档住宅区,老年人从事社区志愿者多数出于对自身价值的更高追求,领导力与荣誉感更强而积极主动加入,他们的活跃度高。另外,这部分小区里退休前担任医生、教师的老年人人数较多,这部分老年人更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发挥自己的专长。

4.领导者因素

社区志愿服务能否有效、持久地开展,这与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分不开,专业的管理团队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体验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在组织交流过程中,更加尊重老年志愿者,在组织方式上也更加注重效率。随着居委会书记、社工等组织者的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对老年志愿者的感召力也越来越大。

(三)积极老龄化的精髓:社会参与

社区老年志愿者以社区为主要活动区域,通过参与社区自治、社会公益、老年社团等不同的志愿活动积极重构社会关系,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充分享受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范的乐趣与意义,并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持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身心幸福。这些与联合国倡导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积极老龄化原则也都相吻合。济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宗华认为,社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精髓和核心。社区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学习到了新的技能,提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新的技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也进一步促进了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参与的过程不仅实现了老有所学,也在老有所为的过程中互帮互助持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结论与建议

笔者整理分析资料后,发现目前老年志愿者在积极老龄化进程中是有着鲜明特征的,老年志愿服务促进着积极老龄化的发展,但是目前在积极老龄进程中,社区老年志愿者也面临着部分困难。同时,目前上海在社区中建立推行时间银行运作还处于试点阶段,很多人包括社区老年志愿者对时间银行的概念、作用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以时间银行为媒介载体,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开展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循环助老养老模式进行总结与讨论:

(一)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养老互助模式的优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在拓展养老新模式方面,我国基于时间银行的初始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出了本土化的创新。这一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正是我国顺应积极老龄化,正确、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思路与表现。积极老龄化理论提倡老年人参与社会实践,增添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提升自我价值,时间银行则倡导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老年人不断进行社会参与,实现互助养老。

在研究老西门街道老年志愿者的积极老龄化状况与我国时间银行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随着积极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呈现出来一些规律与特征:

1.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和失能化推动了老年人照料服务需求的提升,提升了对于时间银行这类志愿服务新模式的需求。时间银行不仅可以满足个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还可以充分整合不同情境中的个体社会资源,是“老有所为”新形式的积极探索,可以强化老年人在老龄社会治理中的治理主体地位,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互助养老理念、方式、机制,能够充分响应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效调动老年人积极性,细化老年群体结构,发挥相对年轻的老年人能动性。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实现着社会公益资源的再生产,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也会将利他行动“道德化”,更多地向“为公共利益而行动”转变。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域,当下主要为老服务场所也在社区,两者的高度重合为老年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同时,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人手短缺等问题,可以尝试发挥社区老年群体作用,以社区为服务的载体,积极探索积极老龄化的现实途径。

3.时间银行将从机制、平台与技术三个方面,推动全龄友好社区建设、实现不同年龄人群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同体的培育。时间银行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路径,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平台和工具。在“第三次分配”背景下,时间银行也势必将成为志愿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公益资源供需匹配的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公益资产的有效配置,并为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老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特别方案。

(二)政策建议

1.时间银行是一个接力式互助体系,因此时间货币信用保障问题是决定时间银行模式下,时间货币实现延期兑付养老服务的重要问题。针对时间银行通存通兑的信任保障问题,我们需要打通壁垒,建立相关信用担保机制;提高时间银行的管理层级,从社区街道到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增强时间银行的公信力,实现时间货币的标准化,让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老年群体放心、安心使用,不必担心未来时间货币的承兑问题。

2.在我国时间银行本土化进程中,缺乏宏观上的法律法规指引,均是由各地方试点探索,机构与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具体的运营模式、管理制度均不一致,制约着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健全的公共政策体系保障时间银行的顺利发展。同时也需要制定专门为时间银行服务者提供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议《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能增加时间银行志愿者版块,或出台“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条例”,不仅保障社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社区老年志愿服务,加大生命安全、资金、培训等保障,更能促进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工作服务的积极性與认同感。

3.发展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老年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很多老年人并不清楚时间银行的概念以及具体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将时间银行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与宣传使得社会公众认识与了解到时间银行。可以通过主流媒体上对时间银行进行正面的宣传,社区里开展宣讲活动,在志愿者评选中增加时间银行优秀志愿者等方式,使社会大众不断加深印象,增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认同度,吸引更多老年志愿者。社区可以通过时间银行促进老年志愿者活动,完善志愿者保障激励机制。以时间银行为平台,开设社区老年志愿者活动专栏,定期报道工作信息、活动风采、优秀事迹、荣誉奖励等情况,积极营造老有所范榜样精神氛围,加强积极老龄化宣传、引领,让社区更多的人员认同、支持社区老年志愿者工作,让更多的老人积极参与到社区老年志愿者工作中。建议时间银行与上海志愿者官网联动,实名登记信息的志愿者能得到住院补贴保险、意外伤残保险、意外身故保险等多重意外保险保障。

4.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推进过程中,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并强化执行。顶层设计、法律法规、信用担保机制的缺失等,都给时间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使得时间银行发展不均衡;时间银行尚未融入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建设还需加强;为了保障时间银行的公信力,需要建立担保机制,可以考虑建立时间银行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三者联动机制,从而为时间银行活动的展开提供担保;同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从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两个维度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做出评估,协调参与时间银行志愿者付出与回报相等从而实现供求平衡,发挥监督的功能,更好地保证公平。

(作者单位:上海市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老龄化志愿志愿者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