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代表委员四人谈
2023-04-24
随着全国两会的开幕,来自林草系统的代表委员与5000多名代表委员一起议国是、话未来。林草行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林草代表委员们站在国家高度,以自身的工作和林区草原人民生活为依托,提出了建议和提案。两会期间,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对全国人代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管理中心主任覃建宁,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进行了专访,以下是四位代表委员带来的林草之声。
——编者按
刘启俊代表 建议在神农架林区建设华中地区种质资源库
神农架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是具有世界杰出普遍价值的湖北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1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其生态价值具有世界性、典型性、代表性和稀缺性,被列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入选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全国人代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建议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中心,建设华中地区种质资源库,推动华中地区生物多样性更好保护。
刘启俊代表指出,神农架具有鲜明的立体气候,自然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其植被的梯级分布带谱非常完整,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1.1%以上,森林蓄积量稳定在3300万立方米以上,原始森林郁闭度达到0.9以上,每年可向大气释放氧气300多万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30多万吨,吸收大气中的灰尘100多万吨,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气体近200万吨。同时,神农架中药资源极为丰富,中草药品种共有252科1081属2552种,资源总种类占全国中药资源的1/6以上,占湖北全省中药资源的2/3以上。拥有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00多种,具有延年、养身保健的药物200多种,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等名贵野生中药材更是闻名全国,被誉为天然大药园、中草药王国。神农架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和药用资源,为基因技术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刘启俊代表说,近年来,神农架与中国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与英国邱园等著名种质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生物种质资源调查、监测和保护科研队伍。目前建有华中农业大学神农架科创中心、神农架林业科学研究院、神农架中医药研究院、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湖北省金丝猴保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神农架珍稀植物保育园、神农架药用植物繁育基地、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大自然博物馆、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神农架研究所,以及神农架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等科研平台和基地,具备完善的科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体系。神农架还利用湖北洪山实验室和全国生物产业的优势力量,推进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中心以及资源保护与共享服务网络平台。
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优異的种质资源对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持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等功能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北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鄂西北秦巴山森林生态屏障,拯救与保护川金丝猴、庙台槭、洪平杏、秦岭冷杉、兰科植物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恢复和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栖息(原生)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
刘启俊代表强调,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投入大量资金多次开展自然资源本底调查,但由于原有调查的类群主要是国家保护物种,忽视了中医文化、医疗保健等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对珍稀、濒危、重要的林木种质资源、中药材种质资源考察和收集力度不够,一些珍稀优异的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流失较严重。
“因此,支持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建设华中地区种质资源库对保护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中药材药理药性和中医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刘启俊代表说。
任海代表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需要大力支持
“植物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支撑平台,目前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质量尚需进一步提升,建议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全国植物园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对记者说。
任海代表主要从事植被生态恢复研究和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同时还兼任中国生态学会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董事会董事、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活委员会委员。
任海代表指出,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巴西,约有高等植物3.8万种,其中15%左右受到生存威胁,严重影响我国的生态安全。植物园是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园林园艺展示、科学传播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机构,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和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将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就地保护体系形成有机互补,有效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行动。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1年12月28日和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在广州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2022年4月18日和7月11日,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先后揭牌,标志着国家植物园体系开启了实质性建设。
我国植物园数量约200家,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已迁地保护中国本土植物的60%,占全球迁地保护植物物种的22%,在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发展成为全球植物园的重要力量。
任海代表指出,我国植物园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区域发展不均衡。一是已有植物园的发展良莠不齐,位于一线城市、沿海地区的植物园得益于资金和人才优势,发展良好,各具特色;而经济薄弱、地处偏远的植物园,在资金和人才上难以获得有力支持,造成发展困难。二是植物园整体布局存在空缺,现有植物园主要分布于22个省、3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而我国西部植物园则数量稀少,对西部的生态保护十分不利。第二,体制机制复杂。我国植物园隶属于中科院、林草、教育、建设、农业、医学、科技等多个部门,发展目标和方向不一,在植物园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园艺展示和公众教育的作用和重点有所不同,难以用同一个标准衡量评估,管理体制机制太过多元化。第三,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植物园作为战略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基地,作为迁地保护的主要机构,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论的重要保障力量,但公众们把植物园等同于一般公园,难以得到政府、社会的有效支持,发展社会基础不足。
为此,任海代表建议:1. 建议国家林草局等主管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加快国家植物园体系的构建,形成多层次带动效应,真正发挥各级植物园的整体效能,提升我国植物保护的总体水平。2. 建议不同隶属关系的植物园根据其主体业务的不同,提出重点保护植物类群,并制定行业标准,形成各有侧重、凸显特色的我国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体系,促进我国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3. 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专项大力支持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包括规划编制、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对植物园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国家层面专项支持的同时,也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发动社会力量多方支持、全面共建国家植物园体系,从而带动全国植物园发展。
覃建宁代表 建议支持广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覃建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广西油茶生产任务重,实施难度大,亟需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植补助标准低、加工带动能力弱、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大力支持。
覃建宁代表说,广西拥有丰富的油茶种质资源,是全国油茶传统产区和重点产区,全区111个县(市区)中有92个县(市区)种植油茶。广西油茶具有山地生长、品种特优良、硒土赋质、出油率高、保健活性物质(生育酚、角鲨烯)含量高等显著特点,深受全国茶籽收购商的青睐。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油茶产业高度重视,2018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桂政发〔2018〕52号),组织实施“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的油茶“双千”计划。2018年至2022年,全区完成油茶新造林196万多亩、低产林改造182万多亩。截至2022年底,全区油茶种植总面积达到880万亩,年产茶籽超50万吨、综合产值约420亿元,规模、产值均稳居全国第3位。油茶产业累计带动全区约5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长线项目”。
覃建宁代表指出,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方案编制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综〔2022〕31号),广西自治区编制了《广西加快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3年至2025年全区将新增油茶面积276万亩、低产林改造面积151万亩。广西油茶产业将进入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三年,油茶生产任务重,实施难度大,亟需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植补助标准低、加工带动能力弱、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大力支持。
覃建宁代表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油茶产业是综合性产业,涵盖种植到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长,涉及管理部门多,建议国家层面加强油茶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由中央农办牵头成立综合性领导机构,整合各有关部门力量,强化油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油茶加工生产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强化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参照成立综合性领导机构,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二是建议国家层面设立油茶发展专项资金。油茶种植收益慢,前期投入大、后期投入长,需要政府加大补贴力度。目前国家层面无专项补助资金,靠整合其他相关项目安排,补助标準、申报要求、项目管理都不一样,基层实施和管理难度大。同时,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将油茶项目资金整合用于其他方面,导致补助兑现不到位。建议国家层面设立油茶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广西的支持力度,用于油茶造林、低产林改造、油茶加工、科技研发和种植管护等方面,并明确为非整合资金项目,确保补助到位、“专款专用”。
三是建议茶油生产享受与其他食用油生产同等政策支持。山茶油与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作为我国八大油料之一,不仅营养价值高,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已经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耕地应当优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因此,建议将油茶生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并明确可利用一般耕地种植油茶等木本油料,并与种植大豆、花生、菜籽等草本油料享受同样的政策扶持,将茶油纳入国家储备粮油名单。
昝林森委员 非主要牧区省基本草原划定和保护工作亟待加速
在接受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指出,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与森林湿地等共同构成陆地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水库”“粮库”“碳库”和“钱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基本草原,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根据国家生态安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草原环境与草畜生产的需求,依据法律、土地利用与草原生态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做他用的草原,是草原生态保护的“压舱石”。
昝林森委员指出,为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国家先后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基本草原保護的通知》、《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办法。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2007年农业部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进行试点,之后主要草原牧区省份陆续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分工作。2012年以后,陆续在黑龙江、吉林、河北、辽宁等涉及半牧业县的省份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而其他省份尚未开展此工作。”昝林森委员说,非主要牧区省份一直都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草原资源不被重视,一些地方征占用草原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草原被不断“蚕食”,面积萎缩,草原“三化”等问题突出。因此,亟待加快非主要牧区省份基本草原划定,有效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提高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
为此,昝林森委员建议:
1.加快推进非主要牧区省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在非主要牧区省份草原被不断侵占、面积逐年减少的状况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时,有必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加快基本草原保护,划定草原“红线”。建议在总结主要牧区省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性的基本草原划定方案,统一基本草原划定的技术路线、技术标准和要求,规范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在非主要牧区省份全面推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确保基本草原划定的成果质量。
2.加快制定基本草原保护条例,提升草原监管能力。把保护基本草原和保护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步伐,依法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对基本草原实行特殊保护,严格基本草原的征占用审批程序,确保基本草原数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可能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各类土地利用活动,严禁改变生态用地用途,实现草原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
3.加大对基本草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基本草原是草原生态“保护区”,保护好基本草原就是守住草原生态保护的最后红线,尤其对于非牧区意义更为重大。国家现行政策对退耕还草每亩补助1000元(种子费150元、现金补助850元)低于退耕还林每亩补助1600元(种苗费400元、现金补助1200元)。导致草原生态修复地块落实难,修复草原积极性远低于林地,因此加大草原生态修复补助资金迫在眉睫。与主要牧区省份相比,非主要牧区省份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加大该区域草原科技投入,加快对草原退化机理和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关,研发符合区域草原特点和生态需求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草原科技支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