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住进贝壳里

2023-04-24程少炜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海蛎盖特沿海地区

程少炜

贝类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贝肉是鲜美的食材,贝壳和珍珠是人类的早期货币和饰品……贝类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体,努力建造各式各样的“房子”。而人类建造房屋时,无论是外观还是实用性,都从贝类身上获得了很多灵感。

在英国肯特郡海边的马盖特小镇,有一个神秘的地下石窟,其内部完全用贝壳装饰。石窟曲面的墙壁上镶嵌着460 多万枚贝壳,组成了各式各样的贝壳图案。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马盖特贝壳石窟建造的确切日期,也不知道它的原始用途。

1835 年,肯特郡的一对父子打算在自己新近购买的土地上修建池塘。在挖土的时候,他们挖到了一个洞。洞里黑漆漆的,但是根据回声,他们推测洞里有很大的空间。于是,父子俩决定亲自进洞一探究竟。他们从穹顶的通风口进入,左侧是环形通道,右侧是弯弯曲曲的蛇形通道。他们沿着蛇形通道走到头,发现了一个圆顶大厅。他们从没见过这么漂亮又奇怪的地方,通道、墙壁、洞顶……到处都用贝壳装饰着,在火把的照耀下,这些贝壳展现出各种神秘图案。

这个发现在当地引发了轰动,闻风而来的人们根据想象命名这些图案,比如“降生”“谷物女神”“骷髅”“茂盛的树”等。1838 年,这座长21 米、高2.4 米、总面积大约190 平方米的贝壳石窟向公众开放。

与欧洲人用贝壳做石窟装饰不同,在距离马盖特石窟万里之遥的中国,人们千百年来都有着靠海吃海、就地取材搭建房屋的传统。除了我们之前说的山东海草房、海南珊瑚石房,还有以贝壳为建造材料的建筑,蚝壳屋就是其中的代表。

蚝壳屋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地区,以生蚝壳砌墙修筑的房屋,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海岸带民居。想象一下,成千上万个蚝壳砌成的房屋鳞次栉比,房屋外墙裸露出来的蚝壳整齐划一,可谓“蚝”气十足。

蚝壳屋优势

沁心脾:华南沿海地区多热气,蚝壳自身的传热系数较低,同时蚝壳表面的小孔还可以储存微量雨水,雨水可以在温度升高后蒸发降温,这会让住在蚝壳屋里的人在漫长的夏季中感觉清凉舒爽。

防潮湿:华南沿海地区气候潮湿,传统的砖墙非常容易受潮。但是用蚝壳建造的墙体不会被雨水侵蚀,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墙体脱落,即使到了雨季也不会有大量积水,具有非常好的防潮作用。

寿命长:蚝壳的最外层由高致密的硬化蛋白组成,能够防止海水的酸蚀,不会生虫,不惧白蚁,防风能力强,十分适合华南沿海地区的环境,当地居民常常戏称“千年砖,万年蚝”。

取材易:每到收获季节,河流入海的浅滩上生蚝遍地,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就算收获了很多蚝壳,居民还可以将蚝壳煅烧,煅烧之后的蚝壳粉有很强的黏合力,是砌墙筑堤坝的好材料。

后來,蚝壳屋日渐稀少,青砖房屋逐渐代替蚝壳屋成为华南沿海地区的主流建筑。

不同地方的古人都有着相同的实用精神,就地取材让自己的房屋更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也让建筑更加美观牢靠。大海是孕育地球生灵的母亲,是我们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泉。我们也应该从小做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是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频繁的海上贸易给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巨大影响,蚵壳厝就是典型代表。蚵壳厝相当于华南沿海地区的蚝壳屋,蚵即海蛎,厝即房屋,蚵壳厝即用海蛎壳建造的房屋。它和蚝壳屋一样,冬暖夏凉,不积雨水,不怕虫蛀。但它的建造方法和蚝壳屋相比又是不一样的:蚵壳厝的砌法顺势而为,风貌粗犷,蚵壳与墙面的角度则是不确定的。

猜你喜欢

海蛎盖特沿海地区
拉姆斯盖特的梵高
故乡的海蛎
家乡的那一片海蛎
海蛎献给你的情菜
人面娇花相映红
海蛎献给你的情菜
亥盖特的梦
威海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相关影响因子分析
误区:非沿海地区人人需要补碘
沿海地区输电铁塔防护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