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夜探海洋潮间带
2023-04-24王淼
王淼
闽、粤沿海一带因为高温的关系,整体生态的代谢十分旺盛。潮间带在每年的4—9 月会举办一场场“嘉年华”。尤其是夜晚的潮间带,更是热闹非凡,可以说是海洋王国的另类“夜生活”。
探访潮间带,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潮间带,潮间带与潮汐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潮汐的成因是太阳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当月球在地球正上方(0 度)或是地球正背面时(180 度)为每天的满潮,这个时候水面上升到最高潮位;反之为干潮(90 度及270 度),这个时候海水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一般每天会有两次涨退潮。
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到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的水面之间的范围,潮汐的落差决定了潮间带的范围。当涨潮至最高时,水平线为高潮线,退潮至最低时,水平线为低潮线。这两条线将海水分为三个区域,高潮线以上为潮上带,高潮线及低潮线之间为潮间带,低潮线以下为潮下带。
所以在探索潮间带时,一定要先查询潮汐时间哟。探索潮间带的最佳时间为干潮前两小时,这样,我们可以随着潮水往下退,渐进式地观察刚露出水面的区域,发现更多生物。
潮间带是海洋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力较高的区域,环境条件变化大,让潮间带的生物进化出不同于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的特性。比如,每天的涨退潮,让潮间带生物必须进化出抗旱的能力;淡水与海水的交互冲击,要求潮间带的生物可以适应生存环境中的较大盐度变化;直射的阳光、瞬间的暴雨、昼夜温差……都是潮间带区域的生物需要调节适应的。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潮间带生物的歧异度变大,形成“百家争鸣”的情形。而且,潮间带有许多夜行性动物,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观察成果,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夜晚的潮间带吧!此次介绍的生物为3—4 月,笔者到蛇口潮间带实地记录。
生物歧异度: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让地球生态得到平衡。生物歧异度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陆地上并无棘皮动物,现在所发现的棘皮动物种类皆生活在海洋里,温带浅海中最多,体形呈放射性对称,体壁上布满骨片或骨针等棘状突起,另有一根肠子通到底的简单消化系统。
虽然陆地上没有,但潮间带可是有棘皮动物的哟。潮间带的棘皮动物相当害羞,而且移动的速度也非常缓慢,慢到我们很难察觉,甚至产生它们总是静静地趴在某一处的错觉。它们经常会伸出触手探索周遭的环境。所以当遇到海胆、海星、海参等棘皮动物时,请尽量不要碰触它们哟!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者供应能量,将生命力注入整个生态系统,生产者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歧异度。藻类作为海洋中的生产者,到了夏天,会因水温过高而数量减少,生物歧异度也会因藻类的减少而大幅降低。
在潮间带,藻类也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在3—4 月的潮间带,藻类会因为有适合的水温而大量增殖。潮间带的藻类将自身奉献给初级消费者,软体动物吃它,节肢动物吃它,甚至一些鱼也以藻类为食,藻类是潮间带的母亲,喂养了整个潮间带生态系统。
软体动物是地球上第二大类群,身体柔软不分节,由外套膜所包覆,外套膜可以分泌物质形成硬壳来保护身体,所以潮间带上的贝壳皆由软体动物产生。
潮间带的软体动物大部分为初级消费者,主要食用藻类。当然也有肉食性的次级消费者,但数量较少。行动缓慢的软体动物,显得特别悠然,让人感觉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日常生活中的匆忙焦虑似乎也被软体动物带走。软体动物的悠然气质感染了整个潮间带。
节肢动物属动物界物种数最多的一门,身体表面由甲壳质组成外骨骼,身体两侧对称分节。例如数量众多的寄居蟹,寄居蟹又分为淡水的陆蟹及海水的海蟹,海蟹色彩缤纷,壳上常有美丽的海葵寄生,其美丽程度看起来不亚于珊瑚礁鱼类。陆蟹比起海蟹,颜色则显得黯淡单调些。
在安静的夜晚,枪虾发出的声音特别响亮。可爱的绵羊虾、蜜蜂虾,害羞的躲在洞里的棘轴虾,节肢动物让整个潮间带活泼起来。
枪虾:枪虾会以特化出的巨螯,快速夹起产生水压,发射水流,从而捕食及御敌。产生水压的瞬间,会发出巨大的声响。
潮间带,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陆地”隐藏着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只要悉心观察,一定能在这里发现生物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