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微探
2023-04-23韩丹丹
韩丹丹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独特而鲜明的标识。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的大庆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老一辈石油人在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是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在缅怀铁人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继承和弘扬中实现新时代大庆人的文化使命,为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大庆油田的奇迹背后凝聚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大庆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创业精神、求实作风、奉献意识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品格。作为大庆精神的发源地,大庆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既有见证大庆精神产生的物质载体,又有反映大庆精神发展的精神生态。
从物质层面来看,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数座大型石油场馆、大量石油工业遗址遗迹以及一大批红旗标杆生产单位。数座大型石油场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的景仰圣地,整体以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发展历史为副线,充分而全面地展示大庆精神,突显石油人石油魂;[2]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中国第一个以石油工业为题材的原址性纪念馆,全面展示大庆油田辉煌发展历程,是一座震撼人心的精神圣地;[3]除此之外,还有石油科技馆、大庆石油馆等。大量石油工业遗址遗迹:松基三井,大庆油田发源地,1959年该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被国务院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人第一口油井,保留了大庆石油大会战期间的历史痕迹,这里不仅是王进喜获得“铁人”称号的肇始之地,也是大庆精神的发祥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石油会战誓师大会广场、红旗村“干打垒”等。一大批红旗标杆生产单位:1205钻井队,这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被称为大庆油田标杆中的标杆,更是大庆精神的一面红旗,是大庆精神的写照传承;中四采油队,是大庆油田历史最为悠久的采油队之一,也是“三老四严”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发源地,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体现了大庆精神独具特色的价值和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中十六联合站、北二注水站等。这些都是凝聚大庆精神物质载体,是活的红色文化资源。
从精神层面来看,主要指涉及大庆精神的文献资料、学术成果以及反映大庆精神内容的艺术作品。在文献资料方面有《大庆油田五十年文史资料汇编(第1-4卷)》等文献;在学术成果方面,有《大庆精神概述》等著作;在艺术作品方面,有传记文学《铁人传》、诗歌《铁人颂》等文学艺术作品;还有歌曲《踏着铁人脚步走》[4]、电影《创业》以及最近为了纪念铁人诞辰100周年,出品的大型原创交响情景舞台剧《信仰的力量》等视听艺术作品。这些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具体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宣传大庆精神的文艺作品,在人民群众间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短板
从整体看,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坚实的基础,拥有丰富的物质载体和多彩的精神生态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多优势,但是在具体开发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政企分管体制,难以形成合力。大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先期实行政企合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实行政企分开。大庆市人民政府负责市政工作,属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大庆石油管理局负责石油生产建设,属石油工业部领导。[5]这种状况导致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归属不同,难以统一调配。政府部门为满足地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布局等, 需要统筹辖区内的红色文化物质资源,既当管理者又当经营者,但现实是多座石油场馆、工业遗迹遗产和标杆生产单位都隶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 虽然市政部门可以参与整体规划, 但所有权和管理权无法主导,这就形成了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无法形成统一合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伴随着开发难度大,步调不一致等问题,极大影响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2.开发层次较浅,难以形成效力。一是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雷同现象,缺乏特色。比如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中关于大庆石油大会战的发展历程在大庆历史陈列馆中也有所介绍,会让人有重复之感。二是以大庆红色文化资源为对象,开发的红色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性。红色文化产品是“带的走的红色文化符号”,能够反映背后的石油大会战中的感人故事和与时俱进的大庆精神,但大庆的红色文创产品存在缺乏创意、种类较少、艺术性、科技性不强的问题。这是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之一。三是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突出。主要表现在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竞争日趋激烈。在国内市场上,大庆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在推广方式上过于单一,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宣传方式,就是一些本地区的文化活动,辐射范围小、周期较短,影响力有限,无法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效应。而且传统的营销手段难以迎合信息时代的新型消费者,特别是在新媒体营销上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信息传播效果。
3.专业人才短缺,难以形成助力。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核心助力。最为有效的人才队伍应该是专家学者、领导队伍、研发团队、从业人员“四位一体”的优化架构。但是从全国人才分布情况可以了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般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大庆作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有限,这会影响大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和速度。专家学者大多专攻大庆精神红色内涵的深入挖掘,在如何开发利用上缺乏有效实践经验支撑。个别领导团队对于大庆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不充分,处于“门外汉”的管理境况,未能充分发挥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者和践行者的职责。研发团队缺乏新创意,红色文化产品成果转化不足,品种单一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无法真正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讲解不够真情实感,无法感动受众。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提升路径
针对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短板,想要合理且有效地开发利用大庆的红色文化资源,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可行性的措施,达到从量到质的提升。
1.强化政企合作,切实推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分属不同管理主体的情况,需要加强大庆市人民政府、大庆石油管理局之间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主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和健全领导机构来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主要是强化地方党委和企业党委的合作,科学分工、合理规范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领导力度和管理权限,共同实施,对铁人纪念馆等场馆、石油工业遗迹遗产以及红旗标杆生产单位在以大庆精神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大庆精神开发利用落到实处,更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力和开发力。健全领导机构,就要解决好大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导机制问题,充分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管理权限,保证场馆、遗址遗迹等有人管理,职责明确,同时基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析研判做出统一规划和布局。
2.深化开发层次,切实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首先是改进传统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场馆讲解除了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的展示手段外,还应加大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还要强化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利用VR、5G、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展现大庆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其次是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要在实用程度上下大力气,将展现大庆精神的红色文创产品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说设计有大庆标志性地标建筑或是彰显大庆精神的核心人物的搪瓷杯、编织袋、雨伞、笔记本、中性笔等,这些满足人民方方面面需求的文创必需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将大庆精神带到更多的地方,达到更优的宣传效果。最后是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和拓展宣传方式。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的发展战略和2035年的远景规划[6],大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规划,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第五届旅发大会在大庆召开这一契机,将大庆精神的红色魅力全方位展示在全国。以旅发大会为机遇,进行了基础设施重建,景区景点完善,新建一批展现大庆精神的网红打卡地,通过短视频,发抖音、微博等方式宣传营销大庆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且充分利用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的良好时机,将“石油文化”打造成红色旅游品牌,构建红培、研学等多元结合红色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提升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
3.优化吸引人才,切实把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在大庆精神作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关键作用。以专家学者、领导队伍、研发团队、从业人员“四位一体”的优化架构为基点,通过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为大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人才支撑,具体来说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就是要吸引专门从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家进行讲座与培训,促进专家间交流,增加研发团队支持,优化从业人员素质。走出去就是要积极拓展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优秀地区的交流和沟通,将专业团队派出学习,积累先进经验,拓展视野感悟,提升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大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