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3-04-23

粮食加工 2023年6期
关键词:育人融合政治

刘 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近年来, 创新创业教育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原始创新的主战场, 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以下简称“思创融合”)发展的构建基础,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协同育人体系,提升育人成效。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农业类高职院校应以自身办学优势为基础,勇担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 如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模式, 培养新时代人才成为农业类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思创融合”发展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即以“德育”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德”的关键课程。 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劳”的课程之一,引导学生进行发挥自身创造性潜能的劳动,促进劳动素质发展,其中的创新创业意识、奋斗精神等特质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将生产劳动与德育、智育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全面发展,对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推动作用。

1.2 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传统的思政课程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 内容缺少感染力、生命力,导致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然而,在“思创融合”发展模式中,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载体,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植入其中, 帮助学生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范式,使得培养目标明确化、具体化,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1.3 有助于引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元化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教育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加之来自网络的多元化、复杂化信息的冲击,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若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与引领,极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出现过分强调经济价值、强调个人发展价值的现象,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效。另一方面,学科门类的发展与细化促进了各学科间的融合共生, 学科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 才能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2 “思创融合”发展的逻辑依据

2.1 “思创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

“思创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其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指出,教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法之一, 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由此可见,“思创融合”发展的理念是与之相契合的。 其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创新思想,他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其中的要义之一则是“坚持系统协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即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 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均为育人课程中的重要一环,若衔接得当,有效融合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仅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创新举措,更是推进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2.2 “思创融合发展”的契合点

2.2.1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思创融合” 发展的基础点即是一致的教育目标, 两者均是为了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关注个人特质,培养具有优秀创新创业精神、品质与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培育健全人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两者虽各有侧重,但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2 教育内容的互通性

“思创融合” 发展的着力点即是互通的教学内容, 两者的教育内容均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通识性课程内容外,还需结合社会发展现实,不断融入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意志品格等内容。二者在教学内容方面互相交叉、渗透。

2.2.3 教育方法的相容性

“思创融合” 发展的联结点即是相容的教学方法。两者均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利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团体辅导等教学方法,课余通过实践平台、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基本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理论教育之外,实践活动则更多依托党团班级、 文化载体或专业性课程。 由此可见,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可互相促进,由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宏观理论指导,后者为前者提供实践载体。

3 农业类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发展现存问题

近年来, 高校正全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力度,探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发展前景乐观。但纵向比较,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发展不均衡、执行效果参差不齐,因此,接下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探究对应的解决途径。

3.1 教育理念认知模糊

思创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大众认可,但是有部分高校出现问题界定不清、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实效不足等问题。在现实教学中,有关“思创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大纲上基本是割裂的。部分教师存在功利思想和短视行为, 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竞赛活动参与率、成绩等指标, 缺少深层次理念与规范化的工作实施方法,使得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也存在认知偏差,缺乏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与意识, 认为创新创业类课程重要程度较低,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学习。

3.2 课程融合程度不高

根据农业类高职院校课程开设情况可知, 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两个学院,已成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两者在教育目标、内容等方面虽有共性, 但各自的课程设计、 教材等各有特点,课程融合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同时具备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综合型教师数量较少,一般任课教师的双重知识体系掌握程度不足、 整合资源的能力有限。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少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忽视了隐含的思政资源,导致部分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找不到价值目标, 缺少必备的创业品质、创业道德。

3.3 教学资源保障体系不完善

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任务多数由辅导员和行政岗教师承担, 其中拥有正规创业导师资格的人数较少, 受制于繁忙的日常工作和自身的学科背景,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创融合”课程。另一方面,针对“思创融合”教育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较少, 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创新创业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教学效果。保障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未设有创业园等产业孵化机构, 且对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较小;从校外资源来看,产学研合作不够密切,校企合作资源匮乏,难以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无法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评价制度待完善。两种课程的实施管理部门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无法获得学习效果反馈,融合效果难以得到证实。

4 “思创融合”发展的路径

4.1 加强“思创融合”理念渗透,明确协同育人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深刻认识“思创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紧跟国家战略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政策和战略变化及时改变教学思路与教育模式、优化教育体系。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系统性思维促进二者有效关联,摒弃独立发展的思维,将教育理念灵活渗透到另一课堂中去, 比如将思政教育中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应用到就业指导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动机;鼓励学生利用创新思维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念。

4.2 优化“思创融合”课程体系,拓宽教学实践平台

农业类高职院校推进“思创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构建, 深度挖掘两门课程的有机融合点,组成教学内容优势互补组合,进而优化“思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首先,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 例如,针对农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乡村振兴、新时代三农工作者等角度挖掘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去,引导学生将个人选择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培育创新创业精神相结合。其次,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授课水平。根据新时代人才需求以及学科发展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因材施教,打破专业壁垒,在课程之间进行学分认定与互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理论+实践+活动”三维体系,形成多形式全方位教学模式。 例如, 邀请优秀校友开展讲座,分享创业经验;基于农业专业特色,开展以培养三农情怀为目标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参与“挑战杯”、“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等比赛。

4.3 完善“思创融合”教学资源保障体系,推进协同育人机制

强化专业师资建设。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能力提升计划。引进优秀企业人士兼任学生的实践导师,开设讲座、开展实地调研、案例讨论或创业实务实地指导等;通过定期培训、企业实践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除了产业孵化基地以及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在内的物质保障基础外,发挥专业特色,以校内专业集群为基本单位, 与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系统多元评价机制。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主动性是否提升、教师是否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调整教学成果评价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物质效益创造评价与道德品质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 更好地对协同育人效果进行监测和改进。

5 结语

“思创融合”不是简单地结合,也不是对原有教育体系的解构,而是对传统育人模式的转型创新,形成教育新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而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时代活力的重要载体, 两者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 农业类高职院校应牢牢掌握“思创融合”教育规律,深入挖掘育人元素,积极探索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育人融合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