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内涵探赜

2023-04-23范秋雨邸乘光

关键词:平等观共同富裕发展

范秋雨,邸乘光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合肥 230051)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共同富裕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共同富裕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平等观念。共同富裕理论一经提出,学界就关注到共同富裕的平等意涵。学者们探讨了共同富裕的富裕程度差异与平等的辩证关系[1]、共同富裕的平等与“不平等”的对立统一[2]、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收入差距[3]以及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4]等话题。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随着共同富裕理论演进和实践推进的深化,学界更加重视共同富裕的平等意蕴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激增,主要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共同富裕的伦理逻辑[5-6]、共同富裕的正义观或共同富裕的正义意蕴[7-9]、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关系[10]、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不平等现实问题及其对策[11]、共同富裕的平等内涵[12]以及共同富裕对西方平等理论和政策的超越[13]等,呈现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理论性与现实性并重的特点。但是,当前对共同富裕的平等意蕴的全面揭示和深入阐释仍不充分。本文聚焦共同富裕的平等内涵,提出并论证共同富裕可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标识性概念,进而明确将共同富裕的平等观作为研究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尝试解答什么是平等、为什么要平等、怎么样平等等关于平等的基本问题,阐述平等的含义、主体、客体、特征、基础、价值、原则和途径等,力求进一步揭示共同富裕的平等观的丰富内涵。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内涵研究对深入理解共同富裕的本质要义、价值旨归和实践要求,进一步领会、弘扬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和新时代平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同富裕”何以作为平等观提出

平等是人类社会长久的实践追求和理论主题,诸多思想家都发表过关于平等的见解。然而,平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平等具有不同内涵,与之相适应的平等观也呈现不同面向。社会主义平等突破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是更高级、更彻底的平等,社会主义平等观是更科学、更彻底的理论。但是,反观现实,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分配正义理论、平等普世价值观却大行其道。平等被污名化,与政府管制联系起来,一同被歪曲为“通往奴役之路”,平等被肆意掏空、定义,成为形式平等的假象,其实质内容被大打折扣。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位列其中,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情,学者们开始自觉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许多学者高度评价平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认为就平等与价值观体系的关系而言,平等具有基础性[14]。也有学者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平等观与西方资本主义平等观在哲学世界观、阶级基础、实现途径及程度上的本质不同[15]。当前,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如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独特内涵,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同,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为此,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的平等理论和实践,提炼一个承载新时代平等观的标识性概念,使平等这一抽象、宏大的概念具象化、中国化、生活化,从而实现更好的宣传和传播效果。本文认为,共同富裕是较为合适的选项,理由如下:

其一,共同富裕传承马克思主义平等观,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揭示了平等观的本质,批判了资产阶级平等的虚伪性,阐明了社会主义平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论述了作为真正平等的共产主义平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共同富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彰显了物质与精神、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既牢牢抓住物质、生产力、经济基础等矛盾主要方面,又强调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坚持唯物史观和人民史观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重点论、两点论、系统论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平等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强化平等的制度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平等社会。

其二,共同富裕内含中华传统平等观,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共同富裕具有公共、大同、平等、富民、互助、自强等丰富意涵,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品格,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呈现浓郁的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其三,共同富裕承载中国共产党的平等观,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历程,具有历史性。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探索,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平均主义不是平等,只会导致普遍贫穷,社会主义的平等应该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之一[1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一百多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推进共同富裕,历史性地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出气势恢宏的人类史诗。

其四,共同富裕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符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具有现实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除了物质、文化、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需要外,还包含对平等和公平正义的需要,人民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产生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和动力,必须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同时,促进共同富裕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共同富裕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历史性地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十四五”、二〇三五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共同富裕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下,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更易使世界共情共鸣,从而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和时代引领力。

其五,共同富裕与平等在实践中耦合共进,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富裕与平等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实践,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两极分化和普遍贫穷都不是社会主义;平等是社会主义的独特标识,争取平等贯穿社会主义诞生和曲折发展的全过程,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共同富裕一经提出,就具有深刻的理论关切和现实关怀。改革开放之初,共同富裕是为了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打破平均主义桎梏,跳开自由主义陷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现更快发展。随着部分先富逐步实现,贫富差距拉大,共同富裕的现实性愈加凸显。新时代,共同富裕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现实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共同富裕体现新时代平等的精髓,并包含新时代平等的主要内涵。共同富裕是平等的政策载体,平等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二者耦合共进。推进共同富裕就是促进平等,促进平等必然要求推进共同富裕。

二、什么是平等:平等的含义、主体、客体与特征

平等具有历史性,而不是“永恒的真理”。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平等,脱离历史阶段抽象地谈论平等是无意义的。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是阐述公平正义观念的核心范畴[17],是平等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的平等观深刻阐发了平等的含义、主体、客体和特征。

(一)平等的含义

平等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表示价值、数量、尺寸或程度上的相等、等同,又是一个规范性概念,表示权利、身份和机会的平等。著名政治学家萨托利将平等的双重含义界定为“作为相同性的平等和作为公正的平等”[18]。平等的双重含义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必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和付诸实践。没有作为相同性的平等,平等就无法衡量,只剩下形式平等的躯壳;没有作为公正的平等,平等就会失去基础,滑向两极分化或绝对平均主义的极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主义者虽然承认平等概念的双重性,强调人人平等享有天赋权利,也认可某种程度的收入平等,但是在实践范围上却将平等限制在分配正义领域,认为平等是“分配上的平等,即人与人之间应在财产分配、社会机会和(或)政治权力的分配上较为平等”[19],而忽视了最为基础的生产领域的平等,表现出资产阶级平等的巨大局限性。

比较而言,共同富裕对平等的定义更为全面和深刻。“共同”体现对生产关系(包括分配关系)的要求,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共同参与、共同享有;“富裕”体现对生产力的要求,实现发达、充分、富足并使全体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的生产力。共同富裕抓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既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平等的物质基础,把蛋糕做好做大,又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把蛋糕切好分好。共同富裕既体现权利、地位的法定平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证人民平等发展和致富的权利,也体现数量上的结果平等,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触及所有制基础、导向人民生活普遍富裕的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平等。

(二)平等的主体

平等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平等只有限地存在于统治阶级内部,广大人民群众无平等可言。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扩大了平等的范围,喊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宣布有产者和无产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形式上或法律上的平等”[20]。但是,“人人生而平等”的美丽宣言无法掩盖资产阶级平等的阶级局限性,剩余价值的发现戳穿了资本家平等的谎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人数不多并且仍在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21]461,资本主义平等也不过是少数人的禁脔。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平等主体是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2]全体人民是一个总的概念,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按照邓小平的设想,在先富带动后富阶段,“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23],在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实现城乡平等、地区平等。除此之外,共同富裕还关注民族平等、男女平等、残健平等等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保障女性平等就业不受歧视,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特别是在上述人群与贫困人口有较大重合的情况下,共同富裕的平等关注就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共同富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共同富裕虽然主要是面向中国国内的政策,但也具有世界意义,世界人民共同富裕符合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和基本主张。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都有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都有共同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利。世界的长久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的基础上,各国共同发展,世界才能更好地发展。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促进亚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4]因此,共同富裕的平等主体是多元的,一般意义上是指全体中国人民,在区域共同发展语境中可以指国际区域内全体人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中可以指全世界人民。但是,无论场景如何转换,共同富裕平等主体的人民性都是一以贯之的。

(三)平等的客体

平等的客体或“什么的平等”是当代西方平等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福利平等、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三种分析路径。福利是个人偏好的满足,或者快乐、幸福的感受。福利平等,即资源的分配要使人们享有平等的福利,让每个人获得平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25]44。然而,满足感和幸福感是非常主观的,难以量化,存在人际相异性乃至相斥性,在平等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和矛盾。资源平等要求平等地分配每个理性人都想要的社会资源,如“基本的善”,包括权利、自由、机会、收入和财富等[26]。资源平等“致力于某种形式的物质平等”[25]3。然而,人利用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即使拥有平等的社会资源,也可能会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阿马蒂亚·森提出能力平等,认为“能力就是生活内容向量的集合,反映了人们能够选择过某种类型的生活的自由”[27]。他将自由视为最重要的能力,但是自由的概念十分复杂,使得能力平等具体是指哪些能力变得含混不清。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平等主义理论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探讨分配正义问题,并不适合作为共同富裕平等客体的分析范式。

共同富裕平等的客体是立体的、多层次的,渗透平等的全要素,贯穿平等的全过程,涵盖平等的全方位。从平等的要素看,共同富裕的平等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能力平等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28]共同富裕也非常重视能力平等,精准扶贫强调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帮助群众掌握基本技能,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从平等的过程看,共同富裕在基点、起点、过程和结果等平等的全过程发力,“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29]。从平等客体的各方面看,共同富裕同“小康社会”一样,是内涵不断延展的概念,从最初表达物质富裕,到强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30]142,富裕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当前,共同富裕还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共同富裕要“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31]。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平等的客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联互通的。权利平等是平等的基点,共同富裕把平等放在社会主义权利平等的牢固基点上;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是平等的起点,共同富裕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平等地适用规则;能力平等是平等的过程,共同富裕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群众掌握和运用致富的能力;结果平等覆盖五位一体全方位的内容,人民群众平等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发展的成果。

(四)平等的特征

共同富裕的平等观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平等的一般阐述,又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全民性、全面性、历史性、阶段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在平等的主体上具有全民性,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平等的客体上具有全面性,共同富裕不仅包含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也指向人民在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需要的满足。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在平等的实现程度上具有历史性,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无法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1]436的真正平等,富裕和平等的实现程度都要结合生产力发展状况量力而行;在平等的实现过程上具有阶段性,共同富裕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分阶段实施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在平等的最终实现上具有总体性,全国范围内和全体人民总体上达到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30]146;在平等的具体实现上具有差异性,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在富裕的时间上有先有后,在富裕的程度上有高有低,存在一定合理的差异。

三、为什么要平等:平等的基础和价值

平等并不是不证自明的,有的平等被人们普遍接受,如道德平等、法律平等、权利平等等,而一些平等却没有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同,特别是经济平等,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因此,“为什么要平等”是一个需要论证的问题。在伦理学中通常有两种论证方式:道义论和功利论,道义论揭示平等的基础,功利论彰显平等的价值。共同富裕的平等观从平等的基础和价值两个角度回答了为什么要平等的问题。

(一)平等的基础

康德著名的道德律令“把一切人当作目的而非仅仅是手段”[32],提出了平等的道义论基础。康德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目的王国的成员,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绝对价值,是平等的。同康德一样,恩格斯也认为人作为人的相同性是平等的重要基础,“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33]但是,恩格斯反对先验的、形而上学的道德观念,他认为平等以及平等的观念都是历史的,“要从这种相对平等的原始观念中得出国家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的结论,要使这个结论甚至能够成为某种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东西,必然要经过而且确实已经经过几千年。”[33]

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提出历史的、具体的道义论基础。一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平等比资本主义平等更进一步,不仅要求政治平等,而且还要求经济平等,是在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快经济发展速度基础上的平等。二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导致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三是共同富裕是人民的共同期盼。“民之所盼,我必行之。”[30]65人民期盼美好生活,不仅期盼物质文化生活更为富裕,而且还期盼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四是共同富裕体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初心、性质和宗旨决定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责无旁贷,这既是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也是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二)平等的价值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平等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价值,他们相信平等与效率存在矛盾,与自由相抵牾,并且会侵犯他人的权利。这些西方学者眼中的平等是资本主义的平等,不是共同富裕的平等。在他们的理论视域中,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一部分人的富裕必然以另一部分人的贫穷为代价,这是经济发展的铁律,经济平等就是削峰填谷、劫富济贫,会使社会丧失活力。共同富裕的平等观认为,平等包括经济平等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对政党、国家、社会和个人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共同富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拥护是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关键因素。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成为稳固党执政根基的“定海神针”。其次,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因收入不平等问题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甚至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等现象偶有发生,教训十分深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可以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再次,共同富裕促进经济发展。共同富裕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础[30]141。最后,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积累物质基础。共同富裕实现平等和自由的统一,这种自由全面发展是平等的发展,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

四、怎么样平等:平等的原则和途径

共同富裕的路应该怎么走?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共同富裕作出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共同富裕的原则和途径逐渐清晰,深刻地回答了“怎么样平等”的问题。

(一)平等的原则

平等的推进受到社会性质、时代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共同富裕的平等观明确了新时代促进平等的主要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30]184,它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是保障社会主义平等的制度基础。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平等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社会主义平等需要较高发展水平的生产力为基础,社会主义不是共同贫穷,而是共同富裕,从部分先富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各个阶段都是在发展中进行的。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共同富裕不是不劳而获,也不能靠投机取巧,更不能违法犯罪,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创造。政府、社会为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和致富机会,取缔非法收入,鼓励勤劳创新,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个人要明确作为致富主体的意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和环境,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共同富裕和促进平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当前经济条件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着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五是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和系统工程,急不得也等不得。共同富裕有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内也有先后之分,要准确判断所处方位,既不盲目超越也不迟疑滞后,在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推进共同富裕。

(二)平等的路径

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在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过程中找到推进平等的路径,总体来说,就是在生产和分配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平等,在保障和促进平等的硬约束和软环境上都要下工夫。一是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发展是平等的基础,诸多不平等问题都是源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因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重大战略为抓手,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在源头的发展上促进平等。二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初次分配既要重视效率,又要重视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再分配更加重视公平,通过税收征收、财政支出、公共转移支付等方式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第三次分配的补充作用。“提低”“扩中”“调高”“取非”,努力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三是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畅通向上流通渠道,促进机会平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有的权利。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法治、行政、经济、文化、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保障人民平等的制度体系,重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强化平等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夯实平等的物质基础;改革完善行政体制,优化平等的程序规范;建设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平等的质量;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协调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是推动形成勤劳创新致富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破除垄断,反对腐败,打击各种非法获利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提高群众知识技能水平,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为群众增添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五、结 语

共同富裕蕴含丰富而深刻的平等观念,可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标识性概念。随着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的推进,共同富裕的平等意蕴愈加凸显。共同富裕的平等观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平等、为什么要平等、怎么样平等等关于平等的若干基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平等的含义、主体、客体、特征、基础、价值、原则和途径等,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等观的鲜明特质和独特内涵,充分表明共同富裕的平等观是“两个结合”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共同富裕的平等观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对准确理解新时代平等的真谛、推进新时代平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限于文章篇幅和结构,本文对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内涵的揭示是较为宏观的、提纲式的。下一步将深化和细化共同富裕的平等观内涵研究,梳理共同富裕的平等观的理论源流和形成过程,深入阐述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提出共同富裕的平等观的培育和传播策略。

猜你喜欢

平等观共同富裕发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析《反杜林论》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金基德电影的佛教思想探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