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术背后的心理学

2023-04-23达伦·布朗

散文诗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纸牌酒杯魔术师

关于魔术,最激动人心、最令人沮丧也最妙不可言的事实是,无论你练习魔术多少年,魔术本身并不重要。多年来,我欢天喜地地学习了多种纸牌魔术,其中不少还颇为复杂。虽然现在我已不怎么练习且对魔术技巧早已兴趣大减,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练习魔术是我的激情之一。魔术圈里的业余魔术师比比皆是,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花哨繁复的手法,不能说这种做法没有可取之处,但这种勤奋对于魔术师以娱乐方式给带来观众魔法感受的那种能力基本没什么因果关系。如果你想变成一名喜剧演员,就要上台表演来为自己赢得这一称号。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在饭局上抖机灵,但只有那些极端自大、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人才会自称喜剧演员。对于魔术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是伪装。任何愿意在玩具店里不厌其烦地研究桥牌窍门的孩子,都喜欢自诩为魔术师。技术上的专业水准可以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区别开来,但技术并不是“魔法”产生的原因。

这是因为,魔法的关键并不是伪装、花招或者将硬币扫到你的大腿上,而是和观众建立特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能够以简单巧妙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并带他进入一种神奇的体验。这体验有点像儿童般的“惊喜”,但也带有成年人谜语解开之后那种智能上的欢愉。它只存在于观众的大脑之中,虽然你的技巧对他们的体验有引导作用,但并不能说技巧就是一切。它是观众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魔术师所用方法的组成部分,经常被高估的表演技能中也没有它。著名魔术师尤金伯格(近景魔术领域的天才人物)自称,学好三个魔术就足以让他安度余生。

举个例子,魔术界有个著名的说法:绝大多数的魔法都发生在魔术结束以后。以我们之前的硬币魔术为例,我们在观众的头脑中植入了一些印象,这印象会让他们对后来发生的现象产生误解。难道在硬币消失之前我没在他手中看到硬币吗?我确信他直接从桌面上将硬币捡了起来:我亲眼看到的。其实事实比这复杂得多,这里面的心理学也非常有趣。当我们想象中的观众被魔术吸引并误导时,他其实是被牵引着体验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的时候,那种惊讶而奇妙的情绪反应,远比大脑中“我被骗了”的理性认识强烈得多。的确如此,而他同样强烈而清晰地醒悟到自己一定在某处被魔术师愚弄了。他甚至会对那位愚弄了自己的人产生崇拜,因为对方竟做得如此聪明,如此滴水不漏。惊讶和迷狂一样,出现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高度的易暗示性状态。因此,一旦观众被魔术师吸引,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魔术师传达出来的所有暗示信号,而这些信号本来就是魔术师精心设计的,专门制造离奇而貌似不可能的效果。被魔术师吸引了的观众会竭尽所能地配合前者的表演,这让魔术的效果更加强烈。

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深思。尽管总有一些令人厌恶的魔术师刻意追求愚弄效果,也总有些易被控制的观众乐此不疲地与之合作,但总体来说,观众被魔术师愚弄后,几乎没有任何愤怒、恼恨或被冒犯的感觉。观众和魔术师之间已经达成默契,也即,为了达成节目的效果,魔术师可以对观众进行某种欺骗。

但观众们确实被愚弄了,这意味着节目结束以后,他们将进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悟出魔术的真相,就会兴奋地与朋友分享,正如我们遇到惊喜事物时总是本能地对所有愿意倾听的人广而告之。众所周知,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兴奋,我们在讲述时倾向于对事实进行一些加工。我们将重心放在让我们惊讶的元素上,并刻意忽略那些可能削弱神奇效果的元素。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多彩,人们的表达总是难免夸张。这种心理与人们对超自然体验的讲述也有密切联系,本书稍后会对超自然体验进行详细阐述。

但在与人分享奇妙体验的同时,观众也意识到自己被愚弄的事实可能会遭到对方的嘲笑。

任何一个试图游说别人加入老鼠会的人都会明白这种感受。因此,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不那么愚蠢可欺,描述魔术的人常常夸大魔术的难度。比如,他会坚持说魔术师从来没有碰过那叠牌,洗牌确实洗得非常充分,或者硬币消失之前他确实看到魔术师将它捏在手里。有趣的是,观众并不是故意虚构事实好让朋友印象深刻,相反,他们坚信那些事实都是真的。证据是,如果在魔术表演刚刚结束时让观众对魔术进行概述,他们会非常自然地对魔术细节做类似的夸张、否认和坚持,内容与他对朋友阐述时差不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夸大和选择性失忆会变得更加严重。

一旦你明白了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魔术演出过程中尤其是魔术高潮之后、观众戒心最低的时候,对观众植入各种暗示就变得易如反掌。有了这些暗示,节目结束以后,观众会在记忆中将看到的魔术节目幻化成某些几乎不可能的东西。对这个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会让魔术变得乐趣十足。举个例子,我以前经常表演一个纸牌魔术,节目开始时让纸牌以某种特定顺序排列是个重要的元素。但是,节目开始以后就可以让观众随便洗牌了。我第一次将牌交给上台观众时,就告诉他:“请将纸牌再洗一次,但这次请在桌子底下洗。”顿时他就会因桌下洗牌这个命令而略感紧张,担心离开了眼睛的参与,自己会不小心将牌掉落在地,从而忽略了“再洗一次”這个词组。观众洗牌的时候问他“洗牌不容易吧?”对暗示效果也会有帮助。他会在不得已之中接受自己之前已经洗过牌这个暗示,并轻易干扰他对魔术过程的记忆。如果事后他回想这个魔术时以自己的洗牌开始,就会在大脑中建立可爱但错误的记忆,这就让魔术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诸如此类的心理技巧还有很多,魔术师必须迅速学会这些技巧,并在演出尤其是近景魔术的演出中将它们付诸实践,越熟练越好,越漂亮越好。我对大型舞台魔术兴趣不多,因为它对魔术师在舞台上的表演要求极高,舞台上下的互动内容一般是提前设计并固定的,这就决定了魔术师不能像近景魔术一样临时发挥。许多年前,我在布里斯托的酒吧饭店表演魔术时,就深深明白了一个原则。那时,我经常表演一个耗时很长且内容复杂的纸牌魔术,三张观众选出的纸牌会从牌叠中消失,随后出现在一个奇特的地方,比如我的鞋子里、扑克盒里,而且在魔术过程中,会出现一连串的消失、变化和重现。我觉得,如果让三张牌的每一张分别出现在三名观众的酒杯底下,应该会造成高潮。于是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家对镜练习,研究出了一种聪明的技巧将三张纸牌藏起,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悄无声息地塞到别人的酒杯之下。一般来说,这种游戏在同一批观众面前演出一次比较好玩,但演过三次以后,观众很可能就会看出里面的花招。

物理学有个定律,我相信你也知道,就是对于每个力来说,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举个例子,如果我对着罗伯特·吉尔罗伊-希尔克(英国广播公司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以口无遮拦著称。——译注)的脸全力痛击,或者将一份卷成筒状的《每日邮报》使劲塞进他的屁股,他就会做出跪地求饶乃至号啕大哭的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的大小,与我对他的伤害强度成正比。同样,魔术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你想揭穿一些不太老实的魔术师的伎俩,你就会像敏锐的猎鹰一样,认真研究魔术师表演时的每一个动作,试图从中找到破绽。而你这种专注的态度,反而让魔术师占了便宜。因为,只要你付出一分的专注,接下来就会有同样程度的放松。还记得前文我教你的硬币游戏吗?刚开始的时候,你试图将硬币A变没,但没有成功。观众们观察得越专注,游戏结束后就会越放松,他们觉得魔术演完后,几乎不会再对你投放任何注意力。当你第一遍硬币魔术失败后,观众们放松了警惕,你的诡计就可以轻松上演了。

魔术师们深谙这个原理。在表演魔术的岁月里,我发现魔术越来越像一个心理游戏。首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接着提供一些节目已经结束的暗示,有时是魔术小高潮,有时是节目演砸的把戏;最后,在观众和你都最为放松的时候,你将最拿手的把戏施施然奉上。观众绝不会料到自己会被魔术师以这种方式控制,或者即使观众恍然大悟,他们对此也无计可施。新手魔术师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表演时太过紧张,并喜欢身体前倾表示强调。而经验丰富的魔术师知道,让观众不知不觉中进入警惕缺失的状态,才最有利于自己的表演。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观看表演时越专注的观众在很多时候反而越容易被愚弄。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多次被通灵师之类的江湖术士欺骗,也是同样的原因。你观察得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正是基于这个原理,那晚我在饭店的表演有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结局。那时候,之前从我手里消失的三张牌忽然在扑克盒里出现,于是我将三张牌做成扇子状在手上展开,对着观众晃了晃,随后将它们牌面朝下扔到桌面。我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都暗示魔术已经结束,现场进入节目落幕的氛围。观众的反应表示他们完全接受了这个暗示,他们靠在椅背上,热烈地鼓掌。之前的几分钟内,观众的专注不断增加,一直达到峰值(纸牌又消失了?但我刚刚明明看得很仔细……它们到底去哪了?必须观察得更认真,好看穿他的诡计……)。魔术结束的暗示出现以后,他们很高兴地知道,自己高度紧张的大脑可以休息了。在这种热烈的放弃状态中,他们对我的动作就不再专注。全神贯注的状态是很消耗内力的,人的精力有限,全神贯注一段时间后,人们巴不得立刻停止专注,享受放松。就在这段时间内,我将三张纸牌悄悄拿起,一边微笑谢幕,一边走到观众桌前,将纸牌塞到三只酒杯底下。我不能做出鬼鬼祟祟的样子,而是用放松自然、不徐不疾的姿势。与此同时,我从剩余的牌中拿出三张其他的牌,牌面朝下放在桌面,来代替之前扔到桌面那三张。鉴于它们都牌面朝下,所以大家会以为它们仍是观众之前选中并被我从纸牌盒中找到的那几张。现场没有任何人留意我的举动,更不会发现纸牌已被调包。

我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悠然自得地靠着椅背,对大家说出诸如此类的台词:“再来一次……请注意。”随后我倾身向前,从桌面倒扣的三张纸牌中随便捡起一张,放进牌叠。接着,我捡起第二张,考虑了片刻又将它放下,拿起第三张,并将它塞进牌叠。我用这些动作,将观众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纸牌上,而第二、第三张纸牌毫无意义的交换,更让观众相信,我现在把玩的确实是他们之前选定的那三张牌。如果不是确定的三張牌,我为什么要担心纸牌的前后顺序呢?接下来,我把第三张牌放进牌叠,将牌叠码齐,并以一种不太自然的姿势握着,以激发观众的疑心,让他们更加密切地关注那摞纸牌。随后,我把纸牌翻过来,牌面朝上在桌面摊开,并与观众的酒杯谨慎地保持一定距离。这时,我告诉大家,刚才他们选择的三张牌消失了。他们瞪大眼睛在桌面摊开的纸牌中寻找。这个时候,他们的注意力再次被引到桌面上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完全忽略了面前的酒杯。我挺直腰板靠住椅背,与观众拉开很长的距离,让他们看着我。随后我冷静而清晰地说:“诸位选择的纸牌,其实都在你们的眼前,在各自的酒杯底下。”观察他们恍然大悟之前的表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几年的魔术手法练习,让我把神不知鬼不觉中将纸牌塞到对方酒杯底下的花招玩得炉火纯青,但现在对这些东西我已不那么重视。我当着观众的面将纸牌塞到酒杯下面。我根本没有掩藏自己的动作。练熟这些花招,你的魔术生涯庶几可以高枕无忧。

很大一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的魔术都依赖于魔术师制造的一连串误导性事件,并因此达到某种特定的高潮。

(方齐摘选自《不是读心术不是心理学不是魔法》[英]达伦·布朗/著 毛燕鸿 朱朝晖/译)

猜你喜欢

纸牌酒杯魔术师
天狗送的纸牌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灵活猜纸牌
纸牌屋
魔术师
啤酒和酒杯的讲究
寻找魔术师
魔术师
“斗卮”并非大酒杯
魔术师会选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