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定育儿假补贴、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2023-04-23赵美洁严成樑

经济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法定育儿补贴

赵美洁 严成樑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和家中话语权不断提升,子女抚育需求不断增加。在时间约束下,如何平衡工作与抚育子女已成为现代年轻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决策: 若选择居家抚育子女,年轻家庭可能会失去收入来源和职业发展机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若选择在外工作,年轻家庭可能会疏忽子女照顾,不利于子女人力资本积累。目前,许多年轻父母迫于经济压力而选择工作,把抚育子女的重任转交给祖辈(郭凯明等,2021a)。《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8》 显示,2015 年全国有超过三成的儿童不能与父母共同居住。

关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家庭作为幼儿第一个亲密接触的微系统,其施予的影响会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全面落实产假政策,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河北、黑龙江、四川等省份相继开展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的试点工作。以2022 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为标志,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 时代,父母抚育从“家事” 上升到“国事”。

育儿假政策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在德国,父母可以享有3 年无薪育婴假期(第一年可申请父母津贴),父母可以一次性享受所有假期,也可以将其中24 个月假期分配在孩子3—8 岁间灵活使用(郭瑜等,2020)。在瑞典,新生儿父母可享有16 个月带薪休假,其中的13 个月可获得约77.6%的工资补助,其余3 个月按国家最低生活标准补助(马春华,2016)。在法国,父母双方均可申请休假1 年,最长可以申请3 年,这完全覆盖了子女入学前的0—3 岁阶段。在保加利亚,父母可以休假至孩子3 岁,其中带薪24个月。在俄罗斯,一名父母可以离开工作岗位照顾新生儿,直到孩子年满1.5 周岁,但总共不超过3 年,之后联邦法律将其延长到4.5 年。在日本,男女职工均可在孩子年满1岁前休育儿假;如果孩子不能进保育所,可以延长休假期限至孩子1 岁半,夫妻休假的一方可以领取相当于工资30%—60%的津贴;如果孩子满1 岁还无法入托,休假期限可以延长至子女满两岁。①“低生育率背景下东亚国家的家庭支持政策及经验启示——以日本、韩国为例”,中国妇女研究会,2021 年12 月22 日,https://www.cwrs.ac.cn/index.php? m =content&c =index&a =show&catid =149&id=1193。虽然各国育儿假政策在时间长短、受惠人群、津贴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育儿假时长有不断延长趋势,且休假时段也更加自主灵活,这让高质量的父母抚育得以实现,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Liu 和Skans,2010)。

综观国内外,育儿假是促进父母抚育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各地正积极探索制定有关育儿假及假期用工成本分担问题的条例。有研究指出,父母育儿假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是由生育保险支付假期间的津贴,从而使得各类用人单位无论其雇用的员工是否有孩子都分担育儿成本。②“父母育儿假实施建议: 父母假期天数均等,覆盖低幼儿童父母”,中国青年网,2021 年10 月18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713927711028599207&wfr=spider&for=pc。这种由政府承担父母育儿假期间工资补贴的做法有利于减轻用人单位的成本负担,保护员工的职场地位。根据欧洲统计数据库数据,家庭/子女福利支出与经济增长大致呈倒U 形关系③因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家庭(子女) 福利支出占GDP 比重与实际GDP 增长率的散点图,感兴趣的读者可在《经济科学》 官网论文页面“附录与扩展” 栏目下载。,这可能意味着家庭/子女福利支出并不是越多越好。针对家庭福利支出中的育儿假补贴,本文分两种情况对育儿假补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种情况是政府设置法定育儿假,仅对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进行补贴,但对超出法定育儿假的部分,政府不进行工资补贴;另一种情况是政府取消对法定育儿假的限制,由政府补贴所有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情况,本文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从经济增长角度看,父母在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由政府补贴是否合理? 第二,延长法定育儿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第三,取消法定育儿假限制后,上述情况又会如何?

二、文献综述

(一) 育儿假政策的影响研究

2000—2017 年,欧盟27 国的子女福利支出呈快速增长趋势,其增速明显快于社会福利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④数据来自欧洲统计数据库(https://ec.europa.eu/eurostat)。在线数据代码为spr_exp_sum 和nama_10_gdp。在子女福利支出中,位列前三的子女津贴支出、日托公共服务支出和育儿假补贴支出分别占41.8%、21.7%和7.9%。⑤数据来自欧洲统计数据库(https://ec.europa.eu/eurostat)。在线数据代码为spr_exp_ffa。这三种政策工具在平衡工作和家庭上的作用有所不同,向家庭发放子女津贴重在鼓励女性留在家中提供照料,向社会提供日托公共服务重在支持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政府发放育儿假补贴既强调女性的照顾者角色,又强调女性的劳动力角色。现有文献关于育儿假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育率、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例如,Duvander 等(2020) 发现提高父亲育儿假的使用率会给瑞典带来更高的生育率,这不仅鼓励父亲参与孩子成长,也有利于减轻母亲的工作负担并增进夫妻之间的理解,可能会让母亲对拥有更多子女充满期望。Liu 和Skans (2010) 利用瑞典将育儿假由12 个月延长到15 个月的制度改革,实证发现若母亲接受良好教育,延长育儿假有利于提高其子女的学业成绩。Hashimoto 和Tabata (2016)将父母养育时间区分为照顾子女和教育子女,发现政府补贴教育时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补贴照顾时间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虽然照顾补贴通过提高生育率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因挤占父母的教育时间而带来阻碍经济增长的人口质量减弱效应。当父母的教育时间在子女人力资本积累中十分重要时,人口质量减弱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照顾补贴不利于经济增长。

(二) 父母抚育与人力资本积累

父母抚育在决定孩子成就方面的重要性已被经济学家们认可。从人力资本动态形成角度看,个体在早期获得的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后期人力资本投资的生产效率。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早期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子女需要后期进行大量投资才足以弥补(Cunha 和Heckman,2007)。早期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关系着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结果。一些致力于长期追踪的研究发现,幼儿心理和行为特征与其环境和经历相互作用的方式会导致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积极或消极的生活轨迹(Serbin 和Karp,2003)。父母细心的养育和高时间投入可以给儿童带来最优的教育结果和社会结果(Belsky,2001)。而父母抚育缺失可能会增加子女患有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抑郁以及染上不良嗜好(网瘾、吸烟等) 的风险,降低子女的学业成就。从代际角度看,父母抚育通过提高与儿童的交互程度强化了父母向子女的代际传递。有研究发现,父母抚育会增强收入的代际持续性(Ermisch,2008),出生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可能因缺乏高质量的父母时间投入而陷入能力贫困陷阱(王春超和林俊杰,2021),父母在子女早期生活中缺位会给子女人力资本带来不利影响并由子女代际传递给下一代人力资本(Zheng 等,2021)。

父母抚育子女的时间可分为有效照料时间和无效照料时间。前者包括与子女交流沟通等亲子活动、辅导课后作业等监督活动、陪孩子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休闲活动,后者包括接送、洗衣、做饭等日常活动。大多数学者认为有效照料时间可以直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比如亲子陪伴时间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督导时间和娱乐时间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的非认知能力(王春超和林俊杰,2021),而将无效照料时间仅视为养育成本(Hashimoto 和Tabata,2016)。但从人力资本传统定义看,人力资本不仅包括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技能等教育人力资本,还包括身心素质、营养等健康人力资本(Attanasio,2015)。无效照料时间也可以通过改善子女健康、保障子女安全、提高子女情绪价值等渠道潜移默化地提高子女人力资本。例如,相较于有效照料时间,经济条件差的父母具有更多的无效照料时间,但有研究发现经济条件差但接受高质量父母养育的孩子要比经济条件好但接受低质量父母养育的孩子更具有优势(Heckman,2011)。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到,有关育儿假政策的影响研究多以实证分析为主,理论分析较少。在理论研究中,育儿假政策多以照顾补贴的形式出现,人力资本研究多基于人口数量与质量的替代关系(郭凯明等,2021b),很少考虑育儿假政策通过父母抚育渠道影响人力资本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增长。而现有研究已为父母抚育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支撑。基于此,本文在人力资本函数中引入父母抚育,重点探讨育儿假政策如何通过父母抚育渠道影响人力资本,这不仅充实了有关育儿假政策与人力资本的理论文献,也为分析育儿假政策如何影响人力资本提供了新的传导渠道。另外,本文比较分析了育儿假政策中设置法定育儿假与取消法定育儿假的情况,前者指政府仅补贴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后者指政府补贴所有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本文的比较分析结果为育儿假政策的设计思路提供了理论参考,最后,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两种形式的育儿假政策适应的实现条件,这在以往文献中较少出现。

三、基准模型

在基准模型部分,我们构建了一个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的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视角探讨法定育儿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拓展模型部分,我们放开法定育儿假的限制,并对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在以往文献中较少出现。

(一) 代表性家庭

我们构建一个包含幼儿期、年轻期和老年期的世代交叠模型,每期30 年。在幼儿期,个体不进行决策。在年轻期,个体参加工作并进行生育。个体在工作期间可以申请育儿假zt①大多数地方要求育儿假只需提供出生证明,如江苏的法定育儿假申请材料只需申请人上传孩子的出生证明扫描件。,其中包含法定育儿假对于个体在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我们假设由政府按照工资的θ比例进行补偿,此处θ被称为“法定育儿假补贴率”。若个体的育儿假时长超出法定育儿假,我们假设超出部分无法获得相应的工资补贴,即由个体承担全部的工资损失。为聚焦人力资本研究,本文不考虑人口增长,即假设个体只生育一个子女。个体将年轻期赚取的工资收入和获得的法定育儿假补贴用于消费和储蓄。在老年期,个体利用年轻期储蓄的本金及其利息回报进行消费。根据利他假设(Becker和Tomes,1979),父母不仅从自身的两期消费中获得效用,也从子女收入中获得效用。因此,个体终生福利函数为:

其中,参数δ>0 是时间贴现率,反映个体对老年期消费的重视程度;参数P>0 指预期寿命,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参数σ>0 表示利他偏好,即个体对子女福利的关心程度,比如重视后代的未来福祉、收入水平和教育成就。Ut表示个体福利,c1t和c2t+1分别表示第t期年轻人和第t+1 期老年人的消费数量,It+1表示子女收入水平。

父母抚育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Bono 等(2016) 的实证结果表明母亲陪伴时间对儿童能力的影响程度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其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时间投入与儿童人力资本的关系可能呈非线性关系,而且母亲前半部分的时间投入对儿童言语技能的影响更大。本文模型假设父母仅在育儿假抚育子女,因此父母育儿假(zt)即为父母抚育时间。我们将父母育儿假(zt) 以指数形式引入人力资本函数(ht+1) 以满足这表明父母抚育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随抚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弱。本文的人力资本泛指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因此教育公共服务与医疗公共服务分别通过教育和健康渠道影响人力资本。借鉴Agenor 和Canuto (2012) 在健康人力资本函数中考虑父母抚育、医疗公共服务和父母健康状态的做法,本文的人力资本(ht+1) 取决于父母抚育时间(zt)、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 和父母人力资本(ht),具体如下:

综上所述,在新疆地区,冬季采用超低温CO2空气热源热泵供暖,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工程应用实例证明了热泵机组在新疆地区能可靠运行。随着人们对热泵机组在低温环境下供热性能方面的不断研究与改进,相信热泵机组在新疆地区会有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其中,E为人力资本生产规模,ht+1指人力资本,zt指父母申请的用于抚育子女的育儿假(亦指父母抚育时间,后同),指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总量,ht指父代人力资本(包含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参数ξ∈(0,1)为父母抚育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参数ε∈(0,1)为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贡献率,1-ε为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系数。本文的人力资本函数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其中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与父母人力资本表现为规模报酬不变,该设定保证了经济在均衡时存在人力资本增长。若将人力资本函数设定为规模报酬不变,那么经济在均衡时不存在人力资本增长。

个体面临的预算约束如下:

其中,zt指父母抚育时间,指法定育儿假,θ为法定育儿假补贴率,τ为劳动所得税税率,ht为人力资本,wt为工资率,st为储蓄,rt+1为实际利率。

在方程(3) — (5) 约束下,个体通过选择父母抚育时间zt和储蓄st最大化方程(1),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最优性条件:

方程(6) 表示父母抚育面临的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收益是指父母抚育有利于提升子女人力资本,增加子女收入并从子女收入中获得正效用。边际成本是指父母抚育挤占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资收入,减少了消费,这使得福利下降。

方程(7) 表示储蓄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储蓄的边际成本是年轻期消费减少所带来的福利下降,边际收益是老年期消费增加所带来的福利改善。根据最优性条件可得最优消费、储蓄、父母抚育时间分别如下:

方程(10) 表明父母抚育时间由外生条件决定,取决于法定育儿假法定育儿假补贴率θ、利他偏好σ、父母抚育的人力资本贡献率ξ、时间贴现率δ和预期寿命P的共同影响。表明无论是提高法定育儿假补贴率还是延长法定育儿假,二者均会通过增加家庭收入来增加父母抚育时间。表明随着父母利他偏好增加,子女收入的边际效用回报也会增加,从而激励父母加大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增加抚育时间。表示提高父母抚育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会促使父母增加抚育时间。表明时间贴现率增加意味着个体对老年期消费的偏好增加,所以为了增加用于支撑老年期消费的储蓄,个体在年轻期会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而不是抚育子女。表明预期寿命延长有利于父母增加抚育时间,这是因为预期寿命延长会给父母抚育带来正负两种效应,在本模型中,正效应大于负效应。正效应指预期寿命延长使得个体可以更长期地享受子女收入带来的正效用,因而个体为了提升子女收入会更加重视子女抚育;负效应指预期寿命延长使个体老年期消费增加,为了平滑整个生命期的消费,个体减少抚育时间,增加工作时间,从而增加收入和储蓄。

(二) 企业部门

本文假设所有企业都是同质的,且企业总量为单位1,由此可以得到总产出(Yt)、工资率(wt) 和资本收益率(1+rt) 的表达式:

(三) 政府部门

其中,方程(17) 的左边为财政收入,右边为财政支出。

在理论文献中,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与传统基础设施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被广泛研究。从国内现实情况看,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呈现出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与传统基础设施支出发展不均衡、不平等现象,比如大力兴建基础设施硬件而教育软件和医疗体系建设不足、大力兴建校舍和诊所而周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等。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与传统基础设施支出存在资源争夺。基于此,本文假设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与传统基础设施支出存在一定的配置结构,即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传统基础设施支出=π∶1-π。那么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和传统基础设施支出的表达式分别如下:

假设2 为保证J>0,这里需施加如下的约束条件:

已有文献表明传统基础设施对公共服务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医疗公共服务方面,电力、通信、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在保障医药冷藏条件、提高就诊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Agénor 和Canuto,2012)。在教育公共服务方面,便利的交通可以有效缩短通勤和运输时间,有助于物质资本流动和吸引优质师资;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利于开展线上教学和优化资源配置;供暖、电气、用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Agénor 和Neanidis,2011)。为此,我们将传统基础设施支出引入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生产函数,这意味着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不仅取决于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还取决于传统基础设施支出。本文的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生产函数如下:

其中,u为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生产中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的生产弹性,1-u为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生产中传统基础设施支出的生产弹性。u越大,表明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生产越依赖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u越小,表明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生产越依赖传统基础设施。在这里,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与传统基础设施支出也可视为政府为健全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体系而进行的财政投资,我们简称为“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因此,J亦可用来衡量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规模。

在财政预算约束下,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增加会导致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和传统基础设施支出相应减少。一是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的减少会通过缩减教育及医疗公共服务规模来降低人力资本。二是传统基础设施支出的减少除了会通过降低公共服务规模来降低人力资本,还会通过在企业生产函数中与私人资本形成互补来降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严成樑,2017)。三是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的增加会通过放宽个体年轻时期的预算约束,一方面增加个体年轻期的消费福利;另一方面增加父母抚育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因此,本文同时将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和传统基础设施支出考虑进财政支出的做法不仅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也大大丰富了法定育儿假补贴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充分考虑了法定育儿假补贴的财政挤出效应。

(四) 宏观经济均衡

(五) 均衡求解

将方程(10) 和方程(20) 代入方程(15),可得:

将方程(10)、方程(12)、方程(19)、方程(20)、方程(21) 和方程(22) 代入人力资本积累方程(2) 可得:

将方程(9)、方程(22) 和方程(23) 代入有效劳均资本动态积累方程,可得:

此时,均衡状态的劳均资本增长率为:

从方程(26) 可以发现均衡状态的劳均资本持续增长,且增长源泉来自人力资本增长,这表明经济存在内生增长。结合产出定义,经济增长率如下:

方程(27) 表明本文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人力资本增长。

(六) 参数校准

为便于后续的数值模拟分析,我们结合中国现实以及文献依据对模型的核心参数进行校准。基准参数值如表1 所示。①有关参数值校准依据的具体论述请见《经济科学》 官网“附录与扩展”。结合近三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9%的现实情况,本文基准增长率为(1+9%)30-1 =12.27。根据技术规模A=100,在基准参数值基础上,我们可以反推出人力资本生产规模E=25.2687。

表1 基准参数值

四、法定育儿假补贴与经济增长

(一) 法定育儿假补贴由政府提供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在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往往由企业承担,但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由政府对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损失进行补贴是否合适。我们将从极大化经济增长视角去分析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在本文,经济增长率(g) 可被记作关于法定育儿假补贴率(θ) 的函数:

我们对方程(28) 关于θ求全微分,可得如下方程:

整理方程(29) 可得:

借鉴Echevarría (2012)、Fanti 和Gori (2009) 的研究思路,我们假设法定育儿假补贴率的初始值为0,通过求解经济增长率关于法定育儿假补贴率在0 处的导数,我们可以得到法定育儿假补贴率“从无到有(0→0+) ” 时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方向,即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前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据此判断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命题1 给出了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①命题1 的证明请见《经济科学》 官网“附录与扩展”。

命题1 的经济学含义为,一方面,当劳动所得税的税率(τ)超过阈值()时,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会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当家庭税负很重或财政收入很多时,政府若对法定育儿假的工资损失进行补贴,可以将部分税收收入直接返还给家庭,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于是,我们称[,1)为经济增长区间。另一方面,当劳动所得税的税率低于阈值()时,此时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会抑制经济增长,这意味着当财政收入很少时,政府不宜对法定育儿假的工资损失进行补贴,应将税收收入全部用于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和传统基础设施支出。上述结论表明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存在前提条件,这取决于劳动所得税初始税率与税率阈值()的大小比较。与其较为类似的现有文献有Yasuoka 和Miyake(2014)以及Fanti 和Gori(2009)。前者认为税率会影响子女补贴对生育率的作用效果,当税率超过某一阈值时,子女补贴对生育率的影响方向由正转负。后者认为子女数量偏好会影响子女税的边际引入效果,只有当子女数量偏好足够高时,边际引入子女税才可以提高生育率。在基准参数环境下,税率阈值=38.78%。提高税率阈值()表现为经济增长区间的左端右移,这意味着法定育儿假补贴发挥经济增长作用所需的税率条件提高。①参数对的影响分析请见《经济科学》 官网“附录与扩展”。

(二) 法定育儿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法定育儿假补贴由政府提供的情况下,我们分析法定育儿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理论模型设定,经济增长来自人力资本增长,而人力资本增长取决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方程(29)表明法定育儿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多种相互抗衡的力量: 第一,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挤出效应,指延长法定育儿假使得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增加,导致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被挤出(见图1(b)),同时延长法定育儿假也通过增加父母抚育时间、减少工作时间、减少税基的途径降低了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规模,两种力量降低了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抑制经济增长。第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促进效应,指延长法定育儿假使得家庭收入增加和父母抚育增加(见图1(c)),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第三,工资促进效应,指法定育儿假通过“提高工资→增加税基→增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提高人力资本” 渠道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延长法定育儿假对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产生挤出效应,减少了传统基础设施支出规模,降低了传统基础设施资本给企业生产效率带来的正外部性,从而降低了工资率;另一方面,延长法定育儿假使得父母抚育增加和工作时间减少,这不仅减弱了传统基础设施资本的拥挤效应使得工资率提高,也减弱了物质资本稀释效应使得有效劳均资本存量增加和工资率提高。在上述力量的综合作用下,结合基准参数条件,法定育儿假对工资率的影响最终表现为正向影响(见图1(d)),因此在基准参数条件下延长法定育儿假使得工资率提高和税基扩大,有利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增加,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综上,法定育儿假对经济增长的倒U 形影响是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挤出效应、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促进效应和工资促进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图1(a)可以看到,在法定育儿假补贴率为100%的情况下,经济中存在最优法定育儿假可以极大化经济增长,该最优法定育儿假为6.73 个月。在法定育儿假补贴率为100% (全薪) 和法定育儿假为6.73 个月的情况下,家庭会申请1.84 年的育儿假(包含6.73 个月的法定育儿假)。这意味着在法定育儿假为全薪休假的情况下,当每个子女对应的法定育儿假为6.73 个月时,经济增长率最大且家庭对育儿假的最优选择为1.84 年。此时,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占3%。

图1 法定育儿假对相关内生变量的影响

综上,当税率大于38.78%时,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法定育儿假补贴率为100%时(即全薪补贴),对应极大经济增长率的法定育儿假为6.73 个月,家庭选择的最优育儿假为1.84 年。①基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请见《经济科学》 官网“附录与扩展”。

五、拓展模型

在拓展模型中,我们假设政府不对育儿假施以限制(比如取消法定育儿假的设置)并对家庭的所有育儿假提供补贴,家庭依然自主决策育儿假。根据拓展模型,我们理论分析了由政府提供育儿假补贴的前提条件以及育儿假补贴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②拓展模型的具体推导过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图请见《经济科学》 官网“附录与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政府放开法定育儿假限制后,当税率大于8.63%时,由政府提供育儿假补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政府若将育儿假补贴率设定为32%,此时经济增长可以实现极大化。在该育儿假补贴率下,家庭会选择2.6 年的育儿假。此时,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占16%。①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不对育儿假施以限制后,我们将育儿假补贴率校准为θ=0.3,将劳动所得税税率基准值调整为τ=0.15,这是因为政府对所有育儿假进行补贴后,育儿假补贴率会降低。

对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以看到,首先,实施法定育儿假所需的税率门槛较高,在法定育儿假补贴率为100%的情形下,6.73 个月的法定育儿假可以极大化经济增长。其次,补贴所有育儿假所需的税率门槛较低,为了极大化经济增长,育儿假补贴率为32%,家庭选择的最优育儿假为2.6 年。由上可知,选用何种形式的育儿假政策还需考虑经济体的税率环境,若税率极低,从经济增长角度考虑,经济体不宜实施育儿假政策。

表2 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的结果比较

六、结论与启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父母抚育日益变得稀缺,而其在人力资本早期积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进父母抚育已成为各国制定家庭政策的重要目标。基于此背景,本文尝试从法定育儿假补贴政策切入,通过在包含法定育儿假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刻画父母抚育对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探讨法定育儿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主要发现: 第一,若税率超过38.78%,此时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在法定育儿假带全薪的情况下,为期6.73 个月的法定育儿假可以使经济增长极大化,此时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占3%,家庭选择的最优育儿假为1.84 年。结合现实情况可知,我国现行的法定育儿假(30 天) 远低于本文最优的法定育儿假(6.73 个月),因此延长法定育儿假可能是育儿假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本文的经济增长来自人力资本增长,在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促进效应、公共人力资本投资挤出效应和工资促进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法定育儿假与经济增长呈倒U 形关系,即法定育儿假并不是越长越好,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法定育儿假可以通过增加父母抚育时间来促进人力资本增长,但其财政挤出效应具有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第四,通过在拓展模型中取消法定育儿假限制并对所有育儿假提供政府补贴,比较结果发现法定育儿假政策所需的税率门槛条件较高,而补贴所有育儿假所需的税率门槛条件较低。

本文的研究发现对于财政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示: 第一,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应充分考虑经济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研究发现,只有当税率足够高时,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减税降费政策旨在通过降低税率、激发市场活力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前者建立在较高的税率基础上,后者会导致较低税率,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税效果是否适宜政府提供育儿假补贴。第二,目前生育保险覆盖的主要是怀孕和产期的医疗和收入,对于因抚育子女而产生的误工损失并没有覆盖。本文发现由政府提供法定育儿假补贴不仅可以补偿家庭抚育子女期间的误工损失,还有利于通过人力资本增长渠道促进经济增长。本文认为政府应将法定育儿假补贴纳进生育保险,由政府支付法定育儿假期间的工资补贴。在延长法定育儿假的同时,政府也应重视父母抚育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本文可能的拓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仅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了法定育儿假补贴,若能在此基础上引入生育率,这将使有关法定育儿假补贴的分析更加完整。第二,如何将法定育儿假补贴支出与其他政策进行统筹以减小其对公共教育及医疗支出和传统基础设施支出的挤出效应,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要领域。第三,本文的法定育儿假补贴虽由政府提供,但也会给企业带来劳动力损失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如何缓解企业面临的劳动力损失也是未来需要考量的内容。若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法定育儿假补贴,情况会如何? 第四,本文仅从经济增长角度给出了育儿假的政策建议,若从社会福利角度出发,情况又会如何? 上述均是未来有待探索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法定育儿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智取红领巾
重建院落产生纠纷 土地确权程序法定
偷偷摸摸育儿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交叉式法定刑的功能及其模式选择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中老离婚法定理由之比较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