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奶奶:把河套平原写成书
2023-04-23蒋肖斌
蒋肖斌
“地上的植物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果子也各式各样。我写的人,也各式各样。”75岁的秦秀英出版了她的第二本书《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20种植物和20余位故人从秦秀英的记忆里走出来,相互交织,勾勒出河套平原60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这是秦秀英的儿子吕永林和儿媳芮东莉从母亲的文章中读到的。
秦秀英出生于1947年,直到40多岁一直生活在农村,只上过一年半小学。“我不愿意看到母亲身体和心灵两方面同时衰老,我们子女要做的就是和时间争夺母亲。”吕永林说。
从识字不多,到能写会画,再到能用电脑打字、写书,这样一个艰苦而华丽的蜕变过程,源于吕永林与芮东莉“和时间争夺母亲”的尝试,更源于秦秀英骨子里那股坚韧、顽强劲儿。
2007年,秦秀英第一次到上海,在已经定居上海的吕永林家中小住。离开了广袤的河套平原,缩进城市高层建筑的房间里,除了做家务,秦秀英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白天儿子儿媳都去上班,留给她的是巨大的空白。
芮东莉是自然笔记国内最早的倡导者之一。2011年,芮东莉在进行自然笔记创作,于是夫妻俩就让在大城市“无所事事”的母亲跟着一起做—用手绘的方式给大自然做记录。秦秀英已经几十年没有握过笔了,一开始她的手都是颤抖的,但画着画着、写着写着,手就稳住了,也许,是因为心定了。
2015年,秦秀英出版了第一本書《胡麻的天空》。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喜欢回忆,秦秀英也是。但她的过去并不那么令人愉快。她反反复复对儿女絮叨,吕永林听多了有些不知所措:“一方面的确不喜欢反复听;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母亲能够超越苦难,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将痛苦的过去或者覆盖,或者修复。”
秦秀英的四妹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秦秀英每次忆起总不免悲伤。在创作《我的四妹妹》这篇文章时,吕永林和芮东莉都很怕母亲把这种情绪带入写作,走上一味诉苦的老路。于是,晚饭后,他们就让母亲把白天写好的内容拿出来,一起讨论如何写出四姨的温婉和美好,如何抓住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在近一个月的反复讨论中,秦秀英改了又改,最后才定稿。
自从到城里住,秦秀英再回老家,就有了“采风”的意味。她已经习惯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打量自己的世界和生活。她还开始收集一些自然物,比如废弃的胡蜂巢、漂亮的死天牛……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中的大部分作品是秦秀英在老家完成的。2019年秋天,她回到内蒙古。虽然远隔千里,但“家庭写作工作坊”的视频会议从未间断。有一天,秦秀英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群仙鹤、好多白云,还梦到了已故多年的三妹。梦醒后,她觉得应该写一写三妹。书中的很多人物就是这样出现在她笔下的。
“以前听婆婆坐在小板凳上絮叨四姨她们的命运,我厌烦又苦恼。如今读着她的文字,看着她的图画,我却像上了瘾一般,特别想走近那些逝去的美好生命,想寻回那些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有那些在苦难的日子里给予婆婆温暖的好心人。”芮东莉说。
在《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中,植物不是主角,而是一个个引子,引出秦秀英身边那些或存或亡的人。世上的人就像世上的果子,有的能健健康康地生长、成熟,有的早亡;有的柔软,有的坚硬;有的带刺、有毒,会给其他人带来伤害……
吕永林说:“书里写了不少农村的老人。即便儿女孝顺,如果老人晚年不能开启一种新的生命状态,儿女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维系也会比较苍白。我很高兴母亲找到了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找到了能够支撑精神世界的东西。”
《胡麻的天空》出版后,秦秀英受邀到深圳去演讲。这对她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得学普通话、PPT播放……是去还是放弃,儿子儿媳让她自己拿主意。秦秀英说:“去!牛头不烂,多费两炉柴炭。”
在开始写作之前,秦秀英觉得自己的心“有点小”,什么事情都窝在心里,放不开;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想起过去的事,她会落泪;慢慢地,把窝在心里的往事写出来,就放开了,“心就不那么小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1日,苦乐年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