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历框架下普通与继续教育学分置换制度探析

2023-04-22李艳秋杜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资历职业资格资格

■李艳秋,杜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由高等院校参与的学历继续教育快速发展,为提升国民素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办学定位不明晰、学分积累转换体制不健全等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建立一个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分置换制度意义重大。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分积累转换机制的现状,并基于资历框架的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分置换制度的应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学分银行概述

“学分银行”这一概念频繁出现于一系列政策文件中。2016 年9 月18 日,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教改〔2016〕3 号)[1],由教育部试行各类高等学校之间学分转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2-5],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保驾护航。黑龙江省学分银行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统筹领导,是面向黑龙江省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终身学习的省级学分银行。2018年开始建设,2021 年3 月试运营,目前已实现平台PC端、移动端和实体中心自助服务机器的同步运营。学分银行可为注册使用的学习者个人和社会组织及教育(培训)机构免费提供学习查询及其成果证明查询等服务,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学分银行公共服务平台首期建设内容包括学分银行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学分银行实体运营服务中心两大部分[6]。2023 年4 月11 日,北京市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以线上会议方式组织召开学分银行助推老年教育试点工作启动会。会议指出,学分银行助推老年教育试点工作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求[7],促进老年教育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点举措。

(二)资历框架概述

资历框架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自2010 年“终身教育立交桥”提出以来,我国资历框架经历了前期探索阶段(2010—2015 年)、初期建设阶段(2016—2018 年)和加速推进阶段(2019 年至今)三个时期[8]。经过不同时期的多样化探索,目前我国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的构建取得了一定成效。香港资历架构推行成功,得益于政府提倡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及学分认可标准体系的建立,因此,为推进持续教育发展需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平台,借助互联网及教育科技[9-10],完成学习者的课程学习管理、学分累积、学分认定和学分转换。

若想实现各种类型的、不同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目标,它需要解决法律保护不足、建设科目模糊、参与主体单调、实践过程缓慢、缺乏质量保证机制、相互认可和对接不利、注重正规教育以及认可先前学习成果等实际问题,需要法律保障和专门机构的建立,以加快中国终身教育认证制度的发展。因此,要鼓励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加强质量保证,积极开展协作,依靠信息技术,循序渐进、系统化推进中国终身教育认证制度的发展。

二、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转换机制现状

(一)学分积累转换体制不健全

一是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制度不完善。学分积累转换体制需要明确的规定和流程来确保公平和准确性。如果学校或教育机构没有建立适当的政策和程序,容易导致体制不健全。二是学分认可标准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可能对学分认可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学分认可标准缺乏一致性可能导致学分积累转换体制的不健全。三是学分课程内容不适配。有些学分课程的内容可能在不同学校或教育体系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学分转换时难以准确衡量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成就。四是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学分积累转换需要准确的学生记录和成绩数据,如果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会影响学分的转换和认可。五是缺乏评估和监管机制。一个健全的学分积累转换体制需要有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缺乏这样的机制,就难以发现和纠正体制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教育机构和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清晰的政策和规定,并确保其执行和监督。同时,建立国际学分认可标准和合作机制也是解决学分积累转换体制不健全的关键。

(二)学分积累转换理念认识不充分

上海市的学分银行目前依旧是以高校为开户主体,学生自身主动申请开户的很少,所以对于自主申请学分转换的更是少之甚少。究其原由,可能是因为学分银行的推广不到位,知名度不高[11]。自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立以来,高校一直是其主要的宣传渠道。学校通过官网、宣传册、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推广,所推广宣传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却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学分银行,甚至部分市民对于学分银行更是一无所知。学分银行的学分不仅包含学历教育,同样也包括职业培训和休闲教育(如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后两者主要的受众群体是社会民众,所以,在更大范围大力推广学分银行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三)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间学分互认困难

首先部分高校缺乏开放、共享教育资源的心态,没有开放课程、学分互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采取传统的计划方式。其次,我国高校缺乏包括自主设置课程在内的办学自主权,本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其受到自主开设课程的限制,很难再向其他学校学生开放课程。同时,没有建立一个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育体系,能够纳入更多继续教育课程,不能够将这些学分轻松地转化为正式学分。最后,各种教育机构没有充分协作,建立合作项目较少,从而未能共同推动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间学分互认的实现。所以,两者之间需要加强协作,共同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三、基于资历框架下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分置换制度的应用

在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学分积累和转换依据所获得资历的级别进行管理,这就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资历框架。资历框架是指将个人的学位、证书、学习经历及职业经验等转化为标准化的能力与职业水平,以便管理者、教育机构及雇主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个人的能力、知识,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机会。该框架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弥补学生职业发展和求职过程中的不足,促进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和有效衔接平共处。在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中,资历框架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实现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基本依据。

(一)资历框架在普通教育中的应用

在普通教育中,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程灵活性,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不同学科间依靠学分积累和转换实现体系的互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还有利于其发挥自身特长,在未来的漫长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贯彻执行,还能加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安排课程的协调性。通过建立资历框架,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而推动教育转型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

在普通教育中,资历框架的应用,旨在明确不同级别的学历教育课程及学分的综合考核,以此指导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资历框架确定了不同学生各自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和知识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同时也为教育机构和雇主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不同学生的能力、知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资历框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继续教育是指在个人完成某一阶段的教育后,为了适应社会、职业需要、个人兴趣爱好或提升职业能力而接受的教育。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以促进学员在不同机构、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与职业发展中共同享有学分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继续教育中,资历框架的实施与普通教育略有不同。继续教育的学习者通常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参加了一定的工作或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且不同的学习者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资历框架应该更加关注个体差异和需求,更好地利用个体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帮助学员实现职业规划和提升。

资历框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促进科技、文化、人文等领域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同时,它能够实现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资源共享和协同进步。完善和实施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转换制度,有助于社会成员不断进行学习和更新技能,提高职业发展水平。

(三)基于资历框架的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分置换制度的应用

基于资历框架的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可将学术资历转化为职业技能资格。在普通教育中,学生通过参加大学或研究生课程,并获得相关的毕业证、学位证书等,以证明他们具有相应的学术水平。而在继续教育中,人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职业技能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将学术资历转化为职业技能资格非常重要。这需要建立一个框架来评估不同类型的资历,以确保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和可比性。这些框架可能包括一些标准化的考试,以及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程序等。据此本文提出具体的制度实施流程。

第一,确定资格框架。确定资格框架是制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第一步。资格框架是指各种学习和职业资格的分类体系,包括多个层次和领域的学习和职业资格,并对这些资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比对。资格框架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个人学习能力和背景等多个因素,以期建立合理通用的资格分类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的、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标准,促进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

第二,评估和转换资格。在确定了资格框架后,对各种学习和职业资格进行评估和转换。评估和转换过程需要参考资格框架进行,是资格框架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估和转换资格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学习和职业资格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学习和能力评估,采用科学、公正、客观的方法和工具,对个人所具备的学习和职业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将其所获得的学分与资格框架进行匹配,确定学分归属的领域和级别。通过学分认证和转换,为学生和职业人员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途径,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职场变化,迎接未来挑战。评估和转换资格的过程需要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的原则,注重提高评估和转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第三,认证和积累学分。学生获取到的各种学习和职业资格,均可按照所对应的学分和资格框架的要求进行认证和积累。在积累学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分的转换率、学分的有效期以及不同层次或领域学分的配比等问题。认证和积累学分是学生在获取各种学习和职业资格后进行的重要环节。学分既是学习成果的量化指标,又是发展道路上的记分卡,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合理的衡量标准。在积累学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分的转换率、有效期以及不同层次或领域的学分配比等问题。要合理统筹各种学习和职业资格的学分,确保学分的长期可持续积累。不同层次或领域的学分配比需要考虑不同行业的需求,合理制定学分配比,以满足更多领域、更多层次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

第四,应用和认可学分。积累到的学分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评估和认证中。学生可以将所积累的学分应用于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申请学习和职业资格、完成学位或职业认证等,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有序升级。

第五,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的注意事项。在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基于资历框架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可以使学生利用不同种类的学习和职业资格积累学分,以便于更好地规划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个制度的实施中,资格框架的建立和识别、学分的认证和积累以及学分的应用和认可都需要特别注意。在实现资历框架转换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确定一致的标准。资历框架转换制度的成功取决于各种证书和文凭之间的相互认可。因此,需要确定一致的标准,使得不同类型的学位和证书可以相互转换。这将需要国家、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二是增强公众意识。公众对如何评价不同类型的学位和证书的知识水平、了解认证机构的审核程序等方面缺乏足够认知。因此,需要增强公众意识并宣传相关政策和标准。三是发展技能评估机制。在继续教育中,人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职业技能。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技能评估机制是必要的,以确保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和可比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资历框架的转换制度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并且需要对标准化考试、认证机构审查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化。学分置换制度能够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竞争力,但也存在着评估标准不统一、研究人员不足等问题,未来还需要强化评估标准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师资和技术支持,促进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在教育中的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资历职业资格资格
2023年,这四类考生拥有保送资格
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资格
背叛的资格
英国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的实践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