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
——以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为例

2023-04-22李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民办课程体系院校

■李勇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随着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院校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待加强等问题。为持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本科院校应当积极思考优化路径,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制订更加灵活、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等综合实力,强化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一、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改革重要价值

(一)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符合大众化的教育需要。高校要结合社会需求,积极优化教育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青年人才。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综合型、复合型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不仅要专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1]。

民办本科院校要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坚持自身办学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规律。民办本科院校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既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以及配套设施,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实践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由于民办本科院校设置了大量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社会岗位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使课程教学更具实用性,更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应当继续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教学重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突出学生的就业优势,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促进学生后期的成长与发展。

(二)新时代推动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

第一,推动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3],高等院校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树立现代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民办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二,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是民办本科院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高等院校的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学校能够收获更多生源,有助于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构建良性的发展局面。

第三,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计划是提高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学校要自觉承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将教学改革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打造更加优质的专业课堂,从专业、科研、技能等多个维度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增强民办本科的办学优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从生源上看,民办院校学生专业基础水平相对较弱,学习能力仍待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不仅要重点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积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教学任务重,导致很多学校难以找准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属于“经营”性质,部分学校可能过多强调“经营”“声誉”,轻视了教学质量,淡化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违背了办学理念。除此之外,部分民办院校并未找准自身定位,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5],导致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部分院校缺少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提升,导致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及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的精神世界相当匮乏,缺少创新思维以及思辨能力,难以发挥自身优势。

(二)民办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

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之间联系较少,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之间缺少融合点,课程安排不够灵活科学,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民办本科应当坚持“课程关联、知识融会”的理念,尽快完善课程体系,将思政教学、公共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中,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应当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学校要将专业、能力、科研融合起来,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拓宽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专业技能,提高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多维度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力。

(三)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待加强

师资力量是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薄弱之处。一方面,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缺少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及聘用机制,导致学校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甚至很多教师是以兼职的形式加入教师队伍中,只负责上课,与学生的联系较少,并不参与其他教学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由于缺少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师缺少积极性,不愿意主动探究教学改革的路径。从内容上看,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知识点,并不愿意主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呆板、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低,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民办本科学校教师的进修深造机会较少,学校缺少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在职教师缺少学习提升的平台与机会,教学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得不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无法得到保障。

三、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质量

民办本科院校应当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规律[6],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实质上看,公办、民办院校并不因办学形式的不同而产生必然的人才培养上的差异。民办院校应当将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学校要始终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作为办学的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配套设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以及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民办本科院校要明确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既要符合国家对于本科教学“学术性、专业性、基础性”的总要求,又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区别于专科教育的形式,遵循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为社会输送优质的青年人才。

(二)结合社会时代特征,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民办本科院校应当密切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时代特征,及时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找准教学定位。相较于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时间较短、起步较晚,学生的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为保障自身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提升自身的招生优势,实现良性发展。

民办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区别于专科院校及公办本科院校,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民办本科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青年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讲解,更要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与平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并在实践中去强化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实力。除应用型人才外,民办本科院校要积极培养创新型、科研型人才,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培养行业杰出人才,为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

(三)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是推动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坚持灵活、科学的课程设置理念,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具有市场价值的应用型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将岗位工作的相关内容以及行业最新的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快地适应今后的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不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积极推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养的进步。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灵活科学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锻炼综合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将公共英语课、应用文写作等公共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专业,完善跨学科交叉性综合专业建设,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对于一些应用型专业来说,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优秀的综合能力[5]。以教育专业为例,除教育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学校要将文学、音乐艺术等学科的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就业优势。

从课程内容设置层面上来看,学校应当不断优化“1+N”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相关的证书内容融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一方面,能够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个人就业优势。同时,学校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及时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提升专业综合素养。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就业观,民办院校要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专业学科,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每位高校教师都要自觉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主动吸收思政教育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覆盖至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

(四)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升级,为保障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教学的渗透性,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拓展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校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发展成熟,但由于思想活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与监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不断优化教学形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联合课堂,突破时空上的局限性,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从检验方式上看,教师应当采用更为多样化、灵活性的检测方式代替传统以试卷为主的考查方式。教师可以多布置小组合作类的实践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中,为学生后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由于大学课程安排较为分散,对于一些选修类通识课程,教师可以采用线上检测的方式,及时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提升班级学生整体水平。

教师还应当积极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摒弃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等多个维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优化专业技能,强化个人综合能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师资力量是影响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根据学校内部结构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完善教师聘用机制,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明确各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教学水平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思考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法,提高民办本科的教学质量。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以及晋升平台,让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青年大学生。此外,学校要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针对全职及兼职教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真实诉求[1],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就业指导应当是每位教师都自觉承担的责任,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行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加清晰地了解,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六)提高配套设施水平,构建良好的教学环节

民办本科院校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软硬件设施的水平,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当具备图书馆、体育馆、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等基础的教学场馆,拥有充足的书籍资料、教学器材,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锻炼实操能力。对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校要发挥好自身资源优势,加强校企联合,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了解岗位职责以及工作要求,更快地适应工作需求。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院校要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共同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应当尽快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高校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想素养,主动推进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新时代,民办本科应当尽快转变育人思路,积极培养复合型青年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课程体系院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