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引思”:构建高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04-22袁其林

学苑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研讨研学

袁其林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心,福建 龙岩 364000)

“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其适合性更高,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这是最有价值的教学实践。创设适宜情境、设定悬疑问题、组织研学活动、延伸学科训练,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组织教学,将“让学引思”作为学科教学重要模式和策略,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丰富动力。

一、创设适宜情境,渗透“让学引思”教学理念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引入“让学引思”机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选“让学引思”教学内容,设计“让学引思”教学方案,创造更多研学契机,顺利启动学生学科思维。

(一)精选“让学引思”教学内容

“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在学情分析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顺利进入“让学引思”环节创造条件。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师不能一味讲解搞“一言堂”,唯有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赢得教学成效。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借助多种情境方式进行调动,对学生的感官形成触动,以案例展示、媒体应用、问题设计、实物观察、实地调查等不同情境方式展开教学应用,必然能带来不同调度作用。

如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悄悄变化的我》,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关键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教师对学生关注点展开深度调研,针对性设计学习任务,利用活动打开教程,学生回馈更为主动。如看图说话、话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参与学习活动,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做出教学指导,列举正面案例进行教育。以话题讨论为例,教师设计思考问题:进入青春期,我们会发现身体有许多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变化?学生对平时关注的内容比较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主动进行话题讨论。教师借助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等手段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深度学习机会,其助学效果显著。

(二)设计“让学引思”教学方案

教师推出“让学引思”学习方案,为学生顺利进入研学环节创造条件。“让学引思”属于比较成熟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必定会展开先期的研究和分析,对教学方案进行反复推敲,确保课堂教学程序顺利展开。学生进入“让学引思”环节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做出教学调整,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落实。课堂教学需要优秀模式的支持,“让学引思”教学机制具有更高适合性,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势必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最大的变化在心理,虽然学生心理大多不够稳定,但对生活、生命、世界主动探索的热情却很高。教师深度研究学情,推出更多带有“让学引思”属性的学习任务,能够创造更多研学机会。如教学《青春飞扬》,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深入生活之中,寻找一些现实案例,围绕青春话题展开研学行动。可以是身边熟悉的故事,也可以是生活典型案例,还可以是带有轰动效应的事件,如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是学习树立的正面典型人物事迹。学生深度思考相关问题,推出不同学习素材,教师主动筛选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更多学习活动,课堂学习进展顺利。

教师在“让学引思”教学内容筛选、教学方案设计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考量,对接学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以针对性的问题助力教学顺利推进。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包含问题设计、问题投放、问题解答、问题评价等程序,教师对这些环节进行创新设计,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启发。在面对一些有争议的社会现象时,教师借助问题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类比分析机会,让学生在问题思考中开拓类比思维。

二、设定悬疑问题,启动“让学引思”教学程序

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内容,设定一些问题,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心理触动。“让学引思”是一种学习策略,教师科学组织学习任务,设计含金量更高的思考问题,其调度效果更为突出。

(一)投放“让学引思”学习问题

学生对悬疑问题有主动思考的意识,教师深度研究教学内容,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形成崭新学习动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高度对接,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提升问题的启迪性,让学生深度思考,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选择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问题最为熟悉,在教学设计环节,往往会列举一些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讨论。如教学《情绪的管理》这部分内容,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则现实故事:最近校园发生一起比较严重的斗殴事件,两名男生因为一句话发生了冲突。大家对这个事件都比较关注,请你结合这件事展开思考:这两名同学为什么会发生激烈冲突?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如何处理呢?学生对事件比较清楚,自然有各自的观点,课堂研学气氛就会活跃起来。这两名男生为了一句话发生矛盾,本来是可以避免升级冲突的,结果却失控了,这是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学生面对教师设计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

(二)优化“让学引思”学习程序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案执行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有清醒认识,随时做出教学调整,对教学环节、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做出具体评估,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重视教学设计,推出更多“让学引思”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形成学习认知。

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模糊认识,教师对此需要有清醒认知,以便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如教学《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获取美好的情感,生命要追求质量,传递正能量是我们美好情感的基础。为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教师要求学生先借助网络搜集相关案例信息。学生积极响应教学设计,顺利进入到研学环节。在素材案例讲述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渗透一些个性观点,课堂展示活动成为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适时介入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动力。教师设计任务,学生积极响应,学思结合更为紧密,学习效果显著。教师有意识优化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活动,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动机。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内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师摒弃传统的单纯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借助投放学习问题、优化学习程序的方式,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启发学习思维。在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程序的优化时,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抓手,结合当前时事,推出更多高度契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寻恰当时机,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设计者、执行者、鉴定者。针对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探索的行为,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肯定,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供有利条件。

三、组织研学活动,落实“让学引思”教学目标

教师有意识引入“让学引思”教学机制,组织带有研学性质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创造性学习中启动学科思维,其学习体验认知更为丰富。

(一)创新“让学引思”研讨活动

“让学引思”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设计,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从研学目标设计、研学活动组织、研学效果评价等角度展开对应设计,学生积极响应教师设计,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逐渐找到学习要点。学生对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有主动探索的热情,教师在学习活动组织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设计和组织,无疑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研学方案设计时,要对接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提升教学组织效率和品质。在教学《集体生活邀请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推出一个集体互动活动:我们邀请一位能歌善舞的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则要进行必要的协助。在学生掌声中,教师要求一位学生上台,现场为大家演唱一首爱国歌曲《我的祖国》,其他学生则拍手给予协助,形成音乐律动,活动气氛高涨起来。学生演唱结束,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在大家的协助下,这样的演绎活动获得圆满成功。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大家的配合,这个独唱是不是很单调,演唱者也会感觉很孤单和尴尬。这个事情说明什么道理?学生接受问题后,都能够从集体协作角度展开思考和讨论,“让学引思”获得丰富成效。

(二)强化“让学引思”研讨体验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丰富案例素材的支持,教师精选案例素材,借助案例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方案,都能够创造一些探索机会。学生对互动性、探索性、开放性学习活动有更高认同感,教师要注意做好教学分析和调整,对教学活动任务进行有效监控。搜集生活案例、研讨案例情节、实地观察调研、案例信息搜集、情景再现设计等,都属于研学活动范畴,教师精选活动形式,以强化学生“让学引思”研讨体验。

学生的感知体验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加以合理利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学机会。在教学《集体生活成就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做准备,过滤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个人精彩表现,在学习小组讲述自己的经历。学生大多都有自己辉煌的表现经历,自然主动展开信息梳理,选择适合的经历事件,规划讲述方案。教师深入课堂,给学生提出不少建议。介绍自己的辉煌历史不是要炫耀自己,而是要表达集体力量的支持作用,与学习内容高度对接。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认知,都能自觉进入到角色之中,现场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和依赖。教师推出个性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展示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带有鲜明的“让学引思”效果。

“让学引思”研讨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更强促进作用,教师精选研讨活动话题,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进行有机筛选。在研讨活动组织时,为了避免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设定研讨的范围,并创新研讨形式,为研讨活动增添趣味性元素,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讨活动的动力。学生进入研讨环节后,能够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呈现更多个性化观点,教师针对学生的见解,给予正面引导,确保研讨活动的顺利推进。

四、延伸学科训练,构建“让学引思”高效课堂

学科教学离不开训练的支持,教师精选训练任务,增加“让学引思”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研学的机会,这与学科教学高度契合。

(一)延伸“让学引思”训练维度

教师有意识延伸教学训练设计,可以拓宽课堂训练时空,也能够创造更多与生活对接的机会。学生对生活案例最为熟悉,教师在训练设计环节渗透一些案例内容,推出深度研学任务,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可以为学生顺利进入训练核心创造条件。“让学引思”支持下的训练设计,势必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教师精心组织训练方案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多重学习服务,能够赢得更多学习动机。

学生对生活法律应用还比较陌生,如果教师能够借助鲜活生活案例展开教学设计,势必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生活中法律的实践应用,学生年龄虽然不大,但也会涉及到法律保护问题。如校园欺凌现象,如何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什么样的现象适合法律干预范畴,什么样的行为不能归为法律问题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开始深入研讨。教师列出一些生活现象,要求学生先期做判断,然后结合教材学习,逐渐理清法律内涵,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概念。再如家庭暴力问题,如果家庭存在暴力行为,什么情况适合借助法律解决呢?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经历,自然不能形成有形感知,教师列举个别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思考,课堂研学渐入佳境。

(二)促进“让学引思”训练内化

课堂训练内容众多,教师从“让学引思”角度展开训练组织,要求学生主动进行研学行动,在积极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延伸课堂训练设计,教师有意识对接学生生活经历,借助更多生活实践机会组织训练任务,能够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道德与法治学科训练形式众多,教师在“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指导下展开创新设计,组织学生进入创意探索环节,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

学生法律保障意识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多列举生活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展开研学行动,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认知会更为鲜活。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生活案例调查任务:深入生活之中,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身边的法律方面的案例,特别是违法伤害案例。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充满好奇,其参与热情很高,教师从调查程序设计、案例梳理和分析等角度展开具体指导,设定明确的目标。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入到生活调查环节,在素材搜集、案例分析、互动反思中形成学习认知。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调查机会渗透“让学引思”内容,成功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研学效果显著。

在学科延伸训练设计时,教师从内容整合、任务创新、维度拓宽等角度做出科学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契合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适合的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科认知。以往的学科训练无非就是刷题,对于课业较重的初中生来说,增加了学业负担,教师突破书面书写作业的局限,从更多角度展开探索,布设信息搜集、数据分析、生活观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课堂辩论、游戏竞赛、展示评价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形式,提升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内驱力,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全面的学科认知体系。教师适时推出思维训练任务,能够助力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核心。

五、结语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成功引入“让学引思”教学模式,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让学引思”环节,其应用效果会更为突出。学生主动进入到“让学引思”学习核心,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过硬本领。“让学引思”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展开设计,教师科学设计和指导,发挥调度作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启动学科思维,师生关系唯有达成多重和谐,才能形成教学契机。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研讨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