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研究
2023-04-22董金星
董金星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本土文化是每个地区文明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总和。顺应素质教育要求,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保障青少年道德健康,是如今小学教师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针对这个问题,广大教师应打开思路,突破固有教育观念,充分把握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采取多样化道德教育模式,保证青少年道德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小学道德教育意义深远
高质量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终身的道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便是重视知识的灌输与讲解,但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关注较少,轻视学生的道德发展,这就极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教学主要面向7~12 岁的青少年开展,教学对象具有学习专注度低、自律意识弱、对学习趣味性要求高、人格塑造不完全等特点。小学时期是学生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甚至是终身发展都有深刻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也在于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保证青少年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达到性格人格启蒙的首要目标,而降低对考试分数的要求。
小学以“立德树人”为首要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学生坚定的祖国立场、过硬的道德素质奠定基础。现阶段,我国小学的教学普遍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依然存在,实践教学当中依然侧重于知识点的背诵,教学方法上多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极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在如今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大背景下,广大教师应突破固有教育观念,创新教学育人理念,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
针对上述青少年的特性与固有特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日常交流中,广大教师应打开思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突破固有教育观念,采取多样化道德教育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思想、有素养的优秀人才。
本土文化是区域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其浓厚的地方性、乡土性是本土文化的传承精髓。本土文化资源一般富含各区域的文化特色,把握这一优势能够创造富有趣味性与历史厚度的学习环境,这既满足了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要求,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自然保护有极大益处。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现有的教育资源。就此,小学可以和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合作,带领学生走近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感悟乡土之美、文化之美。这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能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
二、开展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方案
小学教师应积极拓展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展适合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活动,这也会对学生个体的终身道德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由此,各个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道德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道德教育活动。那么,如何开展适合学生的道德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我国各个地方都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课堂教学与本土文化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为小学课程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彰显小学课程的育人优势,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弘扬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思想,更在不断的挑战中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都更加强调各个小学基层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要求提高思政教育活动质量,实现各个小学政工工作减负增效。这就要求各个小学在日常课程中注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政教学时杜绝形式主义,真正落实思政教育与政治引领工作。在基层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过程中,各个小学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党中央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向引领和各个小学自身的实际需求,采取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形式,丰富政治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认可度,增强基层思政教育工作活力,形成思政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教师要为学生呈现真正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政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以对抗日战争的时间认识为例,要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树立起正确的认识——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认识党的历史,感悟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从多方面深入思考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判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带领学生去红色文化博物馆、历史馆等文化场所开展实地考察,直接感受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魅力,这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能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强化学生对当地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二)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互动式课堂
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关心爱护学生,不但要做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在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并且理解学生,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成学习生活互助小组,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道德教育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思想灌输,要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高水平、高质量的道德教育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可以取得较多的正向反馈,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当地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地方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习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地方本土文化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当地英雄烈士或者革命先驱的典型事迹。在此之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或者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班会,让每位同学分享自己近期的学习生活收获,传播健康积极思想。这个分享大会不应该局限在某个方面,而应该让学生发散思维,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丰富道德教育资源,扩展教育广度
学校要充分认识本土文化融入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这项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随着党的二十大召开,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站位也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这就要求全国各个学校在推进德育教学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党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方向的政治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责任意识和道德教育。就此,全国各个学校尝试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宣传活动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将对本土文化的弘扬落实在日常教学当中,从而实现思政教学日常化,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高效开展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拓展道德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准备部分有关道德养成的小动画或者视频,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建设,进行道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辅导水平。
道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当地的名人故事或者好人好事;然后,让学生组成交流小组,分享如何学习这些好人好事,如何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践行传统美德。
此外,德育教学强调潜移默化的渗透。由此,在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理论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向培养学生素养、强化学生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倾斜,引导广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拓展教学资源。
(四)转变德育观念,采取多样化德育模式
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体小学教师不断坚持,连续学习。各个小学基层道德教育工作极具政治性,是一个包括政治宣传、思想引领和组织管理的系统工程。而能否将这三个道德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对于开展高效的道德教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在如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广大小学道德教师应打开教学思路,突破固有教育观念,利用高效教学优势,创新教学育人理念,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同时,当代小学道德教学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的道德养成。高效地利用好多样化的教学优势、创新教学育人理念,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开展道德高效化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混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严谨性和趣味性,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道德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校开展植树节植树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此契机展开有关“环保、劳动、合作、敬畏生命、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植树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小树苗的茁壮成长。教师在学生搬水、刨坑、种苗、覆盖、浇水的劳动中,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进而让学生培养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五)以生为本,优化个性化德育模式
小学教师不仅要承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任务,更要承担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素质培养类学科,其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坚持、连续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模式。
立足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才更富有活力与效率。这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听取学生对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课堂的意见和建议。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单方面教授行为,要努力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可以取得较多的正向反馈,逐步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以往,教师自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启蒙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核心素养,让知识能够真正内化于心,达到学生沉浸式学习知识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一周的课堂教学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调查问卷,汇总学生对当前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展开课堂教学的态度和改进意见。班主任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日常观察、同学生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而针对性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此外,班主任还要注意采取平等交谈的交流方式,根据情况以师长朋友的姿态就行交流,开展道德疏导,保证青少年道德健康。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迸发教学活力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引导学生将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多角度认识与探索世界,培养学科思维,才是现代教学的终极目标,小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学科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小学德育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关键之处在于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铸魂育人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文化素养提升,对学生用本土传统文化在教学时启智润心。加强高师德、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建设,这就要求各小学在今后的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一线教师培训工作,培养具备高思政素养、开阔眼界和扎实知识储备的德育教师,打造出一支德育理论过硬与本土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深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道德和政治立场的重视,加大教师政治思想的培训力度。
加强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素养,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整体德育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水平。依托优秀的教育团队,才能将传统教学工作中的各个陋习“逐一击破”,重新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实现德育教师创新性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
此外,还可以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迸发课程教学活力。开展教学质量过程性考核,构建多元一体的综合评估体系。注重发挥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教学职业道德与教学能力并重的“过程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构建教学课程评价考核方法,贯串教师教学全过程,构建立体多元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三、结语
打造富有乡土特色的小学德育课堂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提升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起来,从乡土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域特色与文化气息的小学德育课堂。充分挖掘地方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丰富道德教育资源,扩展教育广度,保障青少年道德健康,是如今小学教师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期待广大一线小学教师能顺应素质教育要求,开展高质量的道德教育活动,呵护青少年道德健康,让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真正走进的课堂,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强化学生对当地本土文化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