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逻辑与路向

2023-04-22伍伯妍王建康肖威威

教育评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体系

伍伯妍 王建康 肖威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此论断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为其在新征程中的治理现代化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推进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2]基于此,明确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向,能为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综合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指引,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力量。[3]

一、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内涵阐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面向国家发展、社会需求与自身进化的多重需求,由政府、高校、市场、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所成的高等教育制度化体系与动态化适应能力,即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深入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将为新时代教育强国、新阶段科技强国、新征程人才强国提供理论指引。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持续推进治理现代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全面深化改革与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应是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首要任务,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性。[4]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高等院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完善治理结构、调整治理方式来制定符合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治理框架,努力推动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管理向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和上下联动协调治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随着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教育、科技、人才对我国各领域支撑作用越发重要。其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各领域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责主业。我国要在发挥高等教育人口超大规模优势的同时,实现拔尖人才国际比较优势,使高校成为科技人才集聚地。其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功能发挥,切实把高等院校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经济试验田和技术创业孵化地。其三,要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支撑作用,亟须通过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实现建设国际一流院校目标,借助现代化治理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等院校分层、分类错位发展,以实现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

(二)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望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蕴含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人民性。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是人民追求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朝着人的现代化方向发展。高等院校承载着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社会功能,是人民走向自我全面发展的社会载体、是人民追寻彻底自由解放的支撑平台。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回应人民群众实现自我全面发展诉求,解决阻碍人民追求美好精神生活满足的教育羁绊,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期待通过高等教育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期盼。[5]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要促进人民全面发展,还要引领人民价值实现。任何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均是人民价值的支撑与引领。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变革、人类进步的引领者。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既要实现高等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也要实现公民素养提升、人民精神生活重塑和人类先进文化融合。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应该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成为现代先进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整体,不仅要引导广大人民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而且要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回应人类文明进步诉求,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三)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入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的内生要求和现实选择,体现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主动性。面对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推动国民素养全面提升,将高等教育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均需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随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我国走过一条通过依靠自身文化禀赋、高等教育系统跃迁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道路,开辟了“知识就是力量”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这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必将影响世界人类发展进程,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其内部系统演化的主动性。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涉及政府权力、学术力量、市场力量等多方利益主体权力交织,内部系统结构复杂,需要根据高等教育自身特性及发展规律进行有效治理。近年来,我国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在重点高校、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展开治理体系改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逐渐提升各类高校自主办学能力,提升治理效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高等院校内部改革驱动力愈发强烈,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等话语体系反应了我国高等教育追求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内生动力。随着“放管服”相关宏观改革举措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式正在激发高校自主办学活力,带给高等教育治理机制创新机遇。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重点突破与有序推进并行、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办学新模式。

二、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高等院校把握历史主动的奋斗历程真实写照。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迈向世界教育大国发展过程的历史经验。它生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合了当代人类多元文明现代化的精华,是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理论的新样本。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动态演进过程的现代化治理实践最新成果总结。

(一)历史逻辑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我国高等事业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始终结合时代命题、扎根中国发展实践,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学思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百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总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时期,通过创办高等教育培养大量革命干部,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通过改造旧式教育和借鉴苏联办学模式成立了一大批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学,培养了大量社会主义建设急需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突飞猛进的“快车道”,大力破除一切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弊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学位制度和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形成,有力地支撑起我国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的智力需求。[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等教育从“管理”转向“治理”,高等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成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有力保障。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不同时期历经了院校大调整、恢复高考、高校扩招、“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发展实践,始终以改革创新来治理高等教育问题,以解决中国发展问题。从解决革命干部不足问题,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问题,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智力支撑问题,再到当前的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始终以国家所需为指引,形成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中国式发展道路。我国高等教育在治理现代化历史经验中,逐渐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办学为方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国家发展实践,不断优化治理体系”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历史经验。

(二)理论逻辑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遵循政治理论与学术理论逻辑,以满足国家治理需求和人民期盼为追求,不断扩展高等教育理论边界。一方面,在国家政治框架下,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符,必须符合国家意志、社会价值和人民期盼。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是高等院校不断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望的实践过程,其不断演化的要素关系、制度逻辑、实践思想等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遵循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逻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理论出发点和基本立场,通过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方式,从根本上引领人民群众价值追求、思想觉醒和自我解放,进而实现重构政治意识形态,进一步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置于治理工作的中心位置。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为了人民,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和人民追求全面解放的教育需求。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依靠人民,依靠广大群众参与高校系统治理过程、监督治理效能,依靠人民力量推动高等教育有效治理,实现治理成效双向促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成果与人民分享,由治理现代化带来的教育公平、教育成果、人的全面发展等将极大地满足人民获得感。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遵循高等教育治理理论逻辑,涉及高等教育、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等跨学科理论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不是单纯的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而是将其置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以赢得国际科技竞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满足人民期待为综合目标,其治理经验与重要成就极大地丰富了已有理论框架,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治理成效新样本。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始终扎根于中华大地独立自主办学,始终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特殊国情,以独立自主、内外融合、兼收并蓄等方式实现兼具国家意义与教育发展双重意义,形成国家发展与教育实现相融合的理论逻辑体系,极大地拓展了现有高等教育治理边界。

(三)实践逻辑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始于我国当前发生巨变的时代背景,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质量教育发展支撑,高等教育实践逻辑已然发生改变。特别是在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治理规律,高等教育从教育管理转向教育治理,持续优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逐步形成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实践逻辑。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依赖先进科技发展,先进科技发展需要大量人力资本和拔尖人才,人力资本提高和拔尖人才培养需要教育强国。教育强国依靠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共生,协同共生的教育秩序需要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可见,自上而下的国家发展需要决定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历史方位和实践价值。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诉求。其一,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效的治理体系供给,需要引入市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发展迈向多元治理是其内生发展现实需求。其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高等教育更加注重教育公平,这需要治理效能以及各类高等教育参与主体间的权力制衡,需要多元化治理路径及权力结构调整。其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由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文明形态,这需要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够激发更多高等教育主体(尤其是知识供给者)主动性和创造性。[8]其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客观上要求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而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必须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依赖于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融合及其现代化治理。

三、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向

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坚持思政引领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完善高校治理的法律与制度体系,优化多主体参与治理机制,以新兴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等多种方式,以期逐渐摸清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途径。

(一)坚持思政引领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实现高等教育科学治理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集成了国家执政意志、国家发展要求和教育治理规律。因此,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思政引领和党的全面领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行动指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发展规律,进而不断优化调整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根本原则。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要充分体现党的社会主义办学理念,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守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初心,不断健全党全面领导高等教育治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和不断完善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高等教育治理全过程、各方面。[9]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体现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道路自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始终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关联。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健全新型举国创新体制,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解决好“卡脖子”科技难题,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还要有文化自信,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中汲取治理经验,为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治理困境提供新对策,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模式。

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体现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科学维度。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历史变迁过程,该进程蕴含深刻的高等教育理论逻辑和历史贡献。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理论逻辑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将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终极目标,始终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抓手,深化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扩大高校自主办学权,不断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教育获得感。[10]

(二)完善高校治理的法律与制度体系,实现高等教育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也是高等教育持续推进的初心使命。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得到有效治理,必须加强依法治理,必须使高等教育治理法治化。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和遵循法治逻辑,只有不断完善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制度体系,才能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有效治理。

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依法治理。做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顶层设计,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社会等利益主体的权力结构和各主体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权责边界,为不同办学主体参与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提供法律依据。统筹规划高等教育不同法律的协调性与实效性,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和依法治校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应对新情形(如人工智能应用)的实效性。进一步做好高等教育治理领域普法宣传,提高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各相关主体树立法治思维,培养法治行为方式。

不断加强高校内部制度体系,促进高等教育有序治理。一要坚持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逻辑与制度体系,以完善大学章程为治理顶层设计,遵循规范、系统、协调为准绳,进而形成合法合规、权责清晰、具有内生能力和鲜明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二要强化教授治校机制和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创新决策机制、议事机制、监督机制,确保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能够充分发挥自治的能力,形成有效内部自律机制,进而形成中国式开放自由的现代化大学文化。三要形成反应迅速的制度纠偏机制,形成“以院系为主体,校级搭平台”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实现权力与职责相当、激励与约束并重、目标与考核相关。[11]四要建立导向鲜明的主客观评价制度。评价设定应符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向,评价内容应围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元化面向展开,评价结果应具有动态、纠偏的治理功能。

(三)进一步优化多主体参与治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民主治理

高等教育是系统结构复杂的多利益主体,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了政府、高校、社会、市场等,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机制,形成多方利益主体协商共治的民主治理机制。

一要积极引导、多方参与、分类施策。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政府要分类别、分层次、分步骤逐步转变职能,从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赋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对于高校,政府落实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支持高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对于社会,政府依靠建构法律规范体系,积极指引各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以实现协商共治共荣。

二要自主公开、主动沟通、开放参与。对于高等教育系统外部利益相关者,高校要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公开高校运行信息,帮助政府与社会了解高校运作规则;建立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发布信息,便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院校治理策略;通过董事会、校友会、理事会、家校联络会等机制,积极开放外部相关利益者参与高校内部相关治理议题。

三要畅通渠道、主动团结、动态反馈。对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利益相关者,高校要积极营造共商、共治、共享的治理文化和民主氛围,畅通教代会、校长见面会等治理渠道,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高校内部治理议题讨论,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主动团结校内不同党派、不同组织、不同层次人士,发挥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激发广大人士创造力,鼓励多方参与校内治理议题;建立动态化、制度化协商反馈机制,形成治理议题民主协商的良性循环。

(四)以新兴技术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

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应在充分吸收我国当前数字经济治理优势基础上,面向我国超大人口规模高等教育需求国情,积极布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优化教育与技术融合,促进高等教育治理效能提升和普惠公平,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治理。

一要利用新兴技术赋能治理能力,提高高校内部治理效率。借助科技手段关联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提高高校内部信息流通和打破内部治理信息孤岛,打造高校内部服务数据生态系统;充分发掘技术创造治理潜能,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精准化和科学化,将传统垂直式管理转向偏平化管理,增强高等教育内部治理信息透明和治理效能,进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二要应用新兴技术提高资源共享,促进多方主体参与高校治理。通过新兴技术整合高校众多教学、数据资源,面向校外多主体开放共享,促进高校与社会信息流动,丰富国民教育资源,提高全社会教育公平;通过新兴技术赋能高校内部实验室、科研设施,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融合,推动国家创新系统高效运行,促进高校资源治理提供新方案;通过新兴技术孵化高校创新成果,构建政产学研的创业孵化平台,促进高校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效衔接,激发全社会技术创业热情,形成高校创新资源有效治理大循环。

三要驾驭新兴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引导高等教育治理结构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数据治理价值追求,在充分驾驭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治理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同时,协调好工具理性与人本价值、技术治理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中国超大规模教育需求、教育公平、教育潜力等均需要以数字为结合点,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应积极打造数字化生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数字化与数字教育化,重塑高等教育治理规则体系。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