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道咸通之临(观)

2023-04-22刘兆伟刘北芦

理论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万民楷模君子

刘兆伟 刘北芦

《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卦象是泽上有地,地比泽高,站在高处以视下,谓之临。上坤为母,下兑为女,大人俯视孩童为临;君主察万民为临。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注释:临卦象是“泽上有地”,悦上有顺,即临卦卦象悦而顺,是君王视察民事民情悦而顺。君子视此卦而不断施教化,以移风易俗;包容人民、广泛地关爱人民“若保赤子”,世代无穷。荀爽:“泽卑地高,高下相临之象也。”王弼:“相临之道,莫若悦顺也,不特威制,得物之诚,故物无违也。是以君子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也。”

初九,咸临,贞吉。

注释:“初九”,与“六四”正应,通、顺,合天地正道,吉祥。咸,假为诚,和睦。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咸,假借为诚。”《尚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咸,读为诚。”故“咸临”,诚临。国君或上级诚临民众或下级,自然顺乎正道而吉祥。王弼:“咸,感也。”虞翻:“咸,感也。”程颐:“咸,感也。”来知德:“咸,皆也,同也。”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注释:诚临民众合正道得民心,自然吉祥;说明“初九”志向、行动都很端正。荀爽:“阳始咸升,以刚临柔,得其正位,而居是吉,故曰‘志行正’。”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注释:“九二”,与“六五”正应。“九二”居下卦之中,与“六五”上卦之中、尊位之阴交合,内力、外力均盛。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通例,一卦之筮辞,其文有相同者,其旨趣必异。”“本卦初九云:‘咸临,贞吉。’九二云:‘咸临,吉,无不利。’旨趣不殊,知二咸字,必有一讹也。疑此爻咸当作威。形近而讹。咸临者,以威临民也。”“九二象传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民未顺命故临之以威。”此高亨说可从。咸临,威临。以威临下,不但吉祥,无不利也。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注释:威临下民,吉祥,诸方都有利,因为下民中有不顺天命而乱来的人,只不过要做到“威而不猛”“法而不苛”罢了。荀爽:“阳感至二,当升居五,群阴相承,故‘无不利也’。阴当顺从,今尚在二,故曰‘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注释:“六三”,阴居阳位,处下卦之上,与“上六”不应。“甘临”的甘,美言,《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左传·昭公十一年》:“今幤重而言甘,诱我也。”《史记·商君列传》:“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君王对所临民众,如花言巧语不务实地解决民间疾苦,“无攸利”,无所利。“既忧之,无咎。”已经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忧愧,那就不会产生大的错咎。程颐:“三居下之上,临人者也。阴柔而说体,又处不中正,以甘说临人者也。在上而以甘说临下,失德之甚,无所利也。”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注释:巧言临督民众,是由于“六三”阴居阳位,乘二阳之上,不当不应,不中不正所致。已经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忧愧,“咎不长也”,错咎时间就不会很长。《论语·颜渊》:“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虞翻:“失位乘阳,故‘无攸利’。言三失位无应,故‘忧之’。动而成泰,故咎不可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注释:“六四”,阴居阴位,与“初九”应,当位而有应。上承“六五”尊位,下与“初九”交合。正道而有实力,以临民众,谓之“至临”。至,极,即最佳地“临”,由衷爱人亲民,而视察民之所苦,以拯民于水火,这叫至临,当然不会有错咎。王弼:“处顺应阳,不忌刚长,而乃应之,履得其位,尽其至者也。刚胜则柔危,柔不失正,则得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注释:最佳的临视民众,察民情以拯民,自然无错咎。由于“六四”当位而应,思想自然端正。来知德:“以阴居阴,故位当。”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注释:“六五”,居尊位,下应“九二”,尊而顺畅。知临,知慧治民,知,智也。“大君之宜”,大,扩展、光大、发扬;宜,义,正义的形象、业绩、成就;扩大发扬君王的好形象与治理国家的好名声、好业绩。“知临”,当然是有德者的智慧治民。儒家认为“知、仁、勇”三达德,是一体。所谓德,一定是有智慧有勇之德;所谓勇,一定是有德有智之勇;所谓智,一定是有德有勇之智。真正具有“知、仁、勇”三达德者,其治民过程将使君王的名声更光辉,成就更宏大。周公、子产、张良、诸葛亮、虞世南皆为“大君之宜”者。来知德:“六五柔中居尊,下任‘九二’刚中之贤,兼众智以临天下,盖得大君之宜者也。吉可知矣。”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注释:有德智勇修养的官员,治民过程能使君主的名声更好,业绩更宏大,因“六五”“九二”上下皆居中行道,不偏不邪。且“九二”尽心竭力辅佐“六五”,使“六五”君德更加辉煌,乃“大君之宜”也。程颐:“君臣道合,盖气类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刚中之贤,得‘大君之宜’,成‘知临’之功,盖由行其中德也。人君之于贤才,非道同德合,岂能用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注释:“上六”,与“六三”无应。自居高位,又不能下比“六五”;欲致力于临治,毕竟处临卦之极,渐趋反面;故实际治民缺乏热情与信心,尤乏于千方百计的积极性。但其内心向民,故“敦临”。敦,敦厚笃诚;敦临,厚道待民。与孔子、孟子反对的“乡愿”不同。敦临,是好官无可奈何收场前的厚道做法。吉祥,不会有错咎。程颐:“与初二虽非正应,然大率阴求于阳,又其至顺,故志在从乎二阳,尊而应卑,高而从下,尊贤取善,敦厚之至也,故曰敦临。所以吉而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注释:“上六”敦厚临民,而未能实际发挥治民才干,因其治势已过,只是内心存其志而已。南宋·陆游《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憾。苏轼:“敦,益也;内,下也。”其意为“上六”亦复求二、初。

易道咸通

临卦,通体讲统治者、领导者如何对待人民的问题:“初九”,年轻志满,不谙世事,一切从善心诚意出发以诚待民,诚心诚意想治理好国家;“九二”,有一定资历,明白治民不能只用宽和一手,还当有另一手,即以威治民,因有不顺之民;“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故须有一定的威严。“六三”,是以花言巧语,表面形式治民,不从实际出发去做解决问题的实事,因此,无所利。这样的官缺乏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易道咸通之观

刘兆伟 刘北芦

《序卦》:“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卦象是地上有风,引起上二阳大人君子的重视,立即以上临下观察动向,思考防患未然之方略;居上二阳为众阴即万民之楷模,万民仰观君子大人,以效仿之;观卦外型犹如一座高门庙堂,使民观瞻敬畏,收心不苟,故谓之《观》。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注释:王弼说:“统说观之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观感化物者也。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观卦卦象()颇似社稷之门、庙堂,象征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故为大观;引申到权威、楷模、神圣大人物,亦称为大观。“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大可观仰且使民受教者往往居于高位,温顺而变通(巽,风也;风,流通、变化),中正之德使天下人效法。观卦辞说:观仰了以大杯酒灌地诚敬地迎神仪式后,内心久久沉浸其中;献礼品上供等礼仪,就显得不观仰也可以了。其实,这是讲下边民众观礼而受教化。“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观察大自然的不可知之运行规律,体现在四季上无丝毫差错。使人诚信天道。“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圣人以天道即大自然运行规律作为理论根据,进行教化,而天下民众信服。苏轼:“无器而民趋,不言而物喻者,观之道也。圣人以神道设教,则赏爵刑罚,有设而不用者矣。寄之宗庙,则盥而不荐者也。盥者以诚,荐者以味。”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注释:“风行地上,观”,风行地上,怎么就是观?实质可以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中得到启发。“风行地上”之风,是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就值得民众观仰,就值得精心效法。故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先代圣明君王效法观卦省察巡视天下万方,一为地方穷民解决种地困难,收成不好,缺粮食等大事;二为万方民众做表率楷模,使万众观仰学习;三为先王视察了解民情,而有针对性地设教施化。尚秉和:“坤为方为民,艮为观,故曰省方,曰观民。巽为命,故曰教。先王巡狩四方,观风问俗,宣布教化。亦若风行地上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注释:“初六”,阴居阳位,与“六四”无应,不正不应。阴居阳位柔而上进,愿意学习观仰,但不够成熟,如同积极单纯的儿童,观察不准,所谓“童观”。对其要有所谅解,“小人无咎”。“童观”之童、儿童,此即小人意思,本为年龄小意,但引申为小人即劳动者意。像小孩一样学而不精专,作为劳动人民尚可,不会有错咎。而若是大人君子像孩子一样对待楷模轻率、鲁莽,那就会很遗憾了。高亨:“童观所见者浅鲜,小人如此,无害于事。君子如此,则难有成。”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之道也。

注释:“初六”,像幼童一样不认真对待楷模、榜样,这是一般民众的做法。程颐:“所观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注释:“六二”,阴居阴位,且与“九五”应,阴柔位正,心正行范。非昔论《易》者所言:门缝窥视,小人之道。本真当为,古之祭典、朝礼、聘礼等为男子之事,女子无权参与。而居“六二”地位的女子,因其为“九五”之尊的内主,自然有观仰的愿望,只好“窥观”,伺观,旁观、客观;争取条件,暗中观礼、学礼,主动接受风化,积极承教;这极利于女子守持正道,顾全大局,辅佐男子成就大业,其实更广泛的是广大民众主动、被动地受到教化。孔子母亲携年幼孔子由尼山迁至今之孔府与孔庙中间地,盖草屋以居之,就是为了距离周公庙近,便于多观仰祭礼,以利于孔子学礼。而孔母也只能“窥观”了。窥观者,体现了其学习观仰的积极性,是可嘉的。“利女贞”,利于女子守持正道,亦利于民众守持正道。《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王弼:“体分柔弱,从顺而已,犹有应焉,不为全蒙。所见者狭,故曰窥见。”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注释:找机会观礼学道利于女子守正,其实众人皆当如此学礼学道。丑,醜,众也。《礼记·学记》:“比物醜类”,醜,众也。侯果:“得位居中,上应于五,窥观朝美,不能大观。处大观之时,而为窥观,女正则利,君子则丑也。”李鼎祚:“六二离爻,离为目,又为中女,处互体艮,艮为门阙,女目近门,窥观之象也。”古注忽略了大众旁观意。后世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学佛于弘忍大师即得益于“窥观”。于寺院担水劈柴中受佛教禅宗熏化而悟道。此乃“窥观”之正义。大众皆可旁观,方可使众民被圣人之化育。

六三,观我生进退。

注释:“六三”,阴居阳位,与“上九”应。内心喜悦而自信。“六三”,在观仰庙堂祭祀后,自我能内观心中的正确或错误。即观礼、观风受教育后,能审视自己的正确或错误。我生,我的身,我的一生。进,前进,积极用世;退,后退,当让则让,当退则退。宋代李光《读易详说》:“圣人既以身观天下,又当反身而自观,以为进退去就之义焉。观天下者,观乎万物也,反身而观者,内观乎道也。”尚秉和:“凡我生皆谓应与,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易以阴阳相遇为朋友,故谓相与为我生。三应在上,故曰观我生,进退,上巽为进退,进退者上下也。三与上相上下,谓三宜进居上,上宜退居三。各当位也。故象曰不失道。”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注释:观礼观风而反观自身德性得失,而知进退之道。说明“六三”未丢掉正确的观仰之道。王弼:“处进退之时,以观进退之几,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注释:“六四”与“初六”不应,阴居阴位,当位;上比“九五”,“九五”虽有“六二”阴柔相应,但“六四”亦阴柔且近“九五”,故“六四”可得而“观国之光”。“国之光”,本意为国家社会、自然的状况、风貌,于此为国之大事意。利,有利于;用宾,作宾;“利用宾于王”,有利于作王的辅佐。宾,辅助相辅。“六四”近君可得“九五”尊位的信任,有利于做国王的相辅。王弼:“居观之时,最近至尊,观国之光者也。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故‘利用宾于王’也。”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注释:“六四”积极学习国之大事及礼仪,由衷愿为“九五”之辅佐,即宾也。来知德:“尚谓心志之所尚,言其志意,愿宾于王朝。”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注释:“九五”阳刚居阳位,既中且尊,与“六二”应,是天下万民的楷模。“观我生”,即观我身,观我自身所作所为;“九五”与“六二”相交之道,也是万民的观仰对象。而“九五”为了为大家确立榜样,一生严于修德尽性,使下四阴欣然有所附。这样的大人君子当然无错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但作为至尊统治者,其所省察自己的主要内容,正如《尚书·大禹谟》:“德在勤政,政在养民。”《礼记·中庸》:“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能如此则无咎。王弼:“居于尊位,为观之主,宣弘大化,光于四表,观之极者也。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故观民之俗,以观己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将欲自观,乃观民也。”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注释:大人君子观己之一生是不是民众的楷模,就要观察人民的疾苦改善得如何。四阴即指天下民。民众观统治者什么?勤政吗?设法养民吗?统治者能以此为重,当然就无错失。程颐:“我生,出于己者。人君欲观己之施为善否,当观于民,民俗正则政教善也。”王弼:“观我生,自观其道者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注释:“上九”,与“六三”应,合天道人心。居高位,易于大观、客观,虚心观察众生。即《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可以观”。有见识而无位的君子,冷眼旁观,一观“九五”如何待民,二观人民如何待“九五”。胸怀对症施治之途径与方法。“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故君子大人无错咎。尚秉和:“其,谓五;生指三。上应在三,三坤体,坤民下附。皆五之民也。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宜高尚其事矣。乃犹不忘情,欲应三而观其生焉。”金景芳:“‘其’字指代‘九五’。‘观其生’,‘上九’站在君位之外,观‘九五’的问题。‘上九’继续讲‘九五’的问题,所以二爻爻辞,只差一个‘其’字。‘观其生’,是观‘九五’之生;观‘九五’之生,便是观民。”“‘观其生’,有忧国忧民的意思。”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注释:“上九”观民生,或“上九”观“九五”一生皆讲得通。“志未平也”,“上九”见存在的问题,忧天下民生,其心志不平。实质对“九五”尊位行政施治,也是个辅助。程颐:“观其所生,常不失于君子,则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不可以不在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其心志未得安也,故云志未平也。平谓安宁也。”虞翻:“坎为志,为平,上来之三,故‘志未平’矣。”张载:“以阳刚极上之德,居不臣不任之位,以观国家之政,志有所未平也,有君子循理之心则可免咎。俯视‘九五’之为,故曰‘观其生’。”

易道咸通

观卦,主要讲两方面思想:一是使民观上受化。君王、统治者治国、治天下,当法天道,自我要自正无咎且有尊严,要有严格自律的楷模形象,以无形的善风良俗对万民风之化之,熏之陶之。二是君王、统治者要经常下观下察,以利于综观全局。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这本身就是第一个问题的前提。统治者爱人亲民,就足以使万民观仰,就足以使万民受教化。观卦实质,如同《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此君子即统治者,其所思所想是如何永远做民众的楷模榜样,足以使万民为其所化育;其所追求的是道德高尚的境界,足以使万民向风而化。这是观卦的根本意义。而观卦六爻所讲是观上下大流中的具体做法。“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观卦之初,“初六”,对待“观”瞻受教不成熟,故曰“童观”。普通民众不善于观德观化,当然也不反对别人有效观德观化。这是说一般人“童观”也可以;可是君子则不能如此“童观”。古圣先贤何其高明智慧,对万民条分缕析,对什么人,什么要求,合乎实际,易于落实。“六二,窥观,利女贞”,女子偷着观察各种礼仪,积极学习,不但利于自身端正,且利于教育子女。希望众人皆能如此积极学习。《礼记·大学》引《诗经·桃夭》说:“‘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然后可以教国人。”“六三,观我生进退”,看到了楷模后,内省自察,自我一生积极用世,还是消极躲避?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找出今后努力方向。“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观”范围大而广,包括下观上,又包括上观下;微观、宏观。上观君子大人楷模风范作用,下观民众世态万端,而后胸有成竹,拿出治国教民之方,这才能做王的宾辅。“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九五”作为君王之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应更强些。“观我生”,主要是自省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民众办事尽力尽心了吗?如此而为,可永做民众表率、榜样。岂能有错误?“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上九”地位高,有资历,不当位,冷眼旁观,故“观其生”,既观“九五”怎么做的,又观民众疾苦。对“九五”尊位起到一个监督作用。这就把“观”的大体内容都揭示出来了。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缜密而深邃,何其高明。■

猜你喜欢

万民楷模君子
Effect of thickness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ngle domain GdBCO bulk superconductors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清明国祭
万民同心
君子无所争
河北保定:500万执行款缘何久拖不执?
完美楷模
有君子之道四焉
【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