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辞》上的美学境界和时代印记
2023-04-22胡玉霞
胡玉霞
再大的家国天下,当我们捧起书本,就只寄于作者一人之身。作者的美学境界不同,所触达和描述的世界也不同。翻开一本书,了解作者给这个世界提供怎样一个独特视角,是读书的第一要义。
作家周华诚的新作《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辑九章大散文,向读者奉献令人心醉的美——宁静之美、物哀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这不是一本要“介绍”廊桥的书,而是把庞大的世界,高远的价值,通过书写,附着给书中每一个人,在具体而生动的生存和生活之中。
全书共有《旧时光》《桥头的茶馆》《一桥一生》《时间的消息》《任是东流去》《致流水》《廊桥之神》《山水桥间一席茶》《廊桥相见》等九章,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营岗店街的薛宅桥屡毁屡建,居民只要抬头望见廊桥的身影,心里便有战胜风雨的底气。桥头开茶馆的年轻人,回归故土,守望廊桥。廊桥的守护者重建三座被洪水冲垮冲走的国宝级廊桥,留存珍贵的文化记忆。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冲突中,无数人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廊桥的保护……周华诚的散文辨识度高,独树一帜,笔下人物的呼喊和发出的声音,大过流水,钟磬齐鸣。
靠自己的腳步亲身丈量,是周华诚写作一贯的可贵作风。数十年间,他踏足土地、山川、戈壁、沙滩,从果林茶园到浙江衢州父亲的水稻田,从烟雨江南到甘肃民勤西部的治沙前线,初心不变,清澈赤诚,毫无保留地向读者持续奉献独属于自己的宝贵生命体验。《流水辞》写作的跨度有两年,这两年间,作家笔耕不辍,从《春山慢》《寻花帖》《廿四声》系列的“江南三书”,到《陪花再坐一会儿》为代表的“常山三部曲”,再到《德寿宫八百年》,步履不停,攀登至崭新的美学高度,连同他对所有美好的志愿,向喜爱他的每一位读者和盘托出。他总是深入到现场,细细探究普通民众寻常日子的细节,吞吐情感和生活,以匠人之心在笔下耐心打磨,构建出不同地标的文化意义,涌动出动人的人格力量。
廊桥是古老的事物,是“凝固的历史”,也是“刹那的永恒”,承载着民族记忆,穿越时光,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历史的物证,构建起族群的精神家园。周华诚着眼古迹和文物,用大散文的笔致,娓娓诉说中国廊桥的故事。有了这部《流水辞》,作家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定文化遗存的作用,证明风物之上有过的生活,构成一个时代独特的风俗史和生活史,超越风物本身,构成那个时代人们生存生活的铁证。作家并不孤独,陪伴他的有老同学包医生、远道而来寻访廊桥的客人、在悠悠爱河中荡漾的晓波和海沙……每个人的经历和情感,都令人动容。《廊桥相见》一章足有17节,正是书中人物的骨肉和精神,引领着读者从1读到9读到12读到15读到17,真的很少看到如此辽阔的散文。张爱玲写上海这座城,写旗袍,写如何坐轮渡,写怎么打麻将,写她精心应付日常生活,实际上是整个时代的组成部分。周华诚有同样的耐心,在对廊桥人日常生活的构建和描摹中,把时代的独特性袒露在他的笔下,用独特的生命美学,呈现在水一方廊桥上时代隐秘的角落。
每一件古物都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美轮美奂的舞蹈《碇步桥》,就是取材于仕阳碇步。碇步是原始的桥梁形式。仕阳碇步是我国现存保留最完好、最古老、最长的碇步桥,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一个碇步如同一个一个琴键,碇步桥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琴桥”。
周华诚笔下,历来会把物和人照顾得妥当而周全,自然包括《流水辞》中与桥有关的每一个人,这样的细腻令我感动。而人心底的感动会在文字中永恒。无论时光怎么流淌,风雨如何飘摇,读者一定会记得晓波和海沙,像记住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那对年轻夫妻;也会记得温州泰顺,像记住沈从文笔下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桃源般存在的边城。
读《流水辞》,你能拥有一种力量,廊桥般宁静,滋养着我们的身心,安宁度过眼前的时光。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
责编:马京京